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朝业 《英语广场》2023,(16):15-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美食对国外观众也极具诱惑力。《舌尖上的中国》以其内容的多元性、语言的丰盈性和所介绍食材的广泛性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在向国外观众推介《舌尖上的中国》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字幕翻译工作。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字幕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2.
去年央视的一部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其中的“舌尖”一词更是成为2012年中国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词。我们的这几篇小稿,就是想带着大家看一看“舌尖上的家乡”,都有着什么样的迷人小吃。  相似文献   

3.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师: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咱们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筹拍第3季,广泛征集各地的美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为剧组介绍一种美味。  相似文献   

4.
李洁 《现代语文》2014,(3):80-8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X"。本文从"转喻的认知模式""类推效应""社会心理"三方面分析了"舌尖上的X"流行的原因,并在结合具体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舌尖上的X"的能产性机制,即在满足必选项"舌尖上"词义的同时,使用者可以对可选项"X"位置上的成员进行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虽不看电视,但也晓得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下搅得举国谈舌尖——我仿佛看见13亿人正飞快掀动着13亿枚鲜红亮丽的舌尖大谈舌尖。  相似文献   

6.
曹丹琦  张燕 《大学生》2012,(Z4):106-107
《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发起了大规模"深夜发吃"运动,也引发了祖国从北至南,自西向东各地吃货们的骚动。继"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浙江""舌尖上的客家"等等由吃货们自发搜集整理的"舌尖体"系列陆续亮相、爆红网络后,大学生们也不能忍了。纵观大学宿舍,来自五湖四海,56个民族,五大洲四大洋的同学们汇聚一堂,谁不说俺家乡的食物好哇。  相似文献   

7.
我虽不看电视,但也晓得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下搅得举国谈舌尖——我仿佛看见13亿人正飞快掀动着13亿枚鲜红亮丽的舌尖大谈舌尖。刹那间我甚至产生一种恐慌感,觉得自己正在被无数舌尖包围和淹没……常言道,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忽然接到媒体电话,一位漂亮的女编辑轻摇舌尖,要我以"舌尖上的……"为主题写篇文章。我郑重地谢绝:"我是舌尖反对派,写来岂不扫人雅兴?何况所有市民正在兴头尖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引发了新一轮"美食争霸"。根据互动百科网站统计,在五月份的网络统计中,"舌尖上的中国"一词"热度"居于首位。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热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长冒汗(2)网友实拍"舌尖上的北京夜市"  相似文献   

9.
世间的母爱有很多种,舌尖上的母爱最让儿女记忆深刻。那舌尖上的滴滴浓香,氤氲了漫长的岁月,令人回味绵长。记得小时候,我每次感冒发烧,母亲总会给我煮上一碗面片汤吃。那时家里穷,吃上一碗面片汤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只有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才有资格每月吃上一回,而家里其他人只能在生病时才有这个待遇。母亲从面袋里舀出一碗白面,和上一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盛行的“舌尖上的X”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结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结构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为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修辞构式的演变动因为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炮走红,吸引无数人选择在周末的夜晚宅在家里等CCTV1的更新集,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2》从《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到《三餐》七集,集集都形成热门话题,仅从简短的题目即可略窥一斑;刮起了一阵阵舌尖上的风暴。下面我们就从《舌尖上的中国》来看看舌尖上的文学。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引发了新一轮的"美食争霸"。根据互动百科网站统计,在五月份的网络热词中,"舌尖上的中国"一词"热度"居于首位。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热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X"。(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长冒汗(edu.qq.com/a/20120604/000234)(2)网友实拍"舌尖上的北京夜市"(bj.xinhuanet.com/bjpd_tpk/2012-06/06/  相似文献   

13.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14.
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Ⅰ播出之后,国内就掀起了一股美食狂潮;《舌尖上的中国》Ⅱ的播出更是让这股狂潮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在传播丰富味蕾的同时,更引起人们通过美食对当下的生活处境和生活状态进行深刻反思.《舌尖上的中国》Ⅱ延续了《舌尖上的中国》Ⅰ的制作态度,以美食为媒介,介绍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故事,呈现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岁月里,美食文化也震惊了世界,震撼着我们的味蕾。酸、甜、苦、辣、咸,这是我们舌尖每天碰触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将这些抽象的感觉具化为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16.
央视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舌尖热"顿时席卷而来.它让亿万观众从舌尖上感知中国人在生活礼仪、伦理等方面的灿烂文化,一系列平凡的美食元素悄悄地触动着人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我想,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可以从这场"舌尖"风暴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咸阳市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古入声全浊声母归阳平,其余归阴平;普通话读舌尖后辅音声母部分咸阳市方言读舌尖前辅音。咸阳市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尖音,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多读送气声母,nl分混在泾河以西呈较复杂状态;今前鼻的读作鼻化韵;咸阳市方言的等声母及等韵母,古知照两组及日母逢今合口呼作舌尖前辅音声母拼以舌尖前高圆唇元音为韵腹和介音等特点,也有别于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全国,两年之后《舌尖上的中国2》(下文简称为《舌尖2》)再一次华丽现身,为观众们呈现了视觉盛宴.毋庸置疑《舌尖2》是成功的.但《舌尖2》的成功,不仅是那些饕餮盛宴刺激了人们的胃液,更是美食背后所蕴含的对家庭、自然和社会的伦理关怀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而对家庭伦理的回归、对自然伦理的遵从、对社会伦理的坚守,也正是当下社会最为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底火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现在购物网站上的店主都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舌尖上的中国》之推荐云南火腿”“正宗武汉小吃,《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介绍”……通过这部纪录片,人们重新找到了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中蕴含的人情味儿,可谓“口水与泪水齐飞”。当然,这里面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导演陈晓卿。  相似文献   

20.
王福权 《生活教育》2014,(12):106-108
"舌尖上的家访"是建立在家访基础上的,即教师采用到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吃顿饭的方式,通过友好和谐的氛围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这种新颖模式不带功利目的,充满人情味,有利拉近家长和教师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一、"舌尖上的家访"改变了传统的功利性家校沟通方式;二、"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朋友关系;三、"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师生的情感沟通,形成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四、"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情感的再认识,可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