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信念,使学生形成的良好品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仿效,教会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有责任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搞好配合协调,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只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呈现出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的新特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助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助推“双减”政策实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机制建设上应当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进一步明晰三者间的职责和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并在管理机构建设、分类分层育人、专业性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在这个教育网络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因此,办好家长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基于对校长、班主任、家长的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原则,通过NVivo12.0Plus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困境,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主体在参与意愿及参与能力方面存在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学校育人片面化、社会教育“缺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形成协同联动的共振效应,其突破路径是:资源是动力,能力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切实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均具有其他教育难以比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周兴华 《时代教育》2010,(7):175-175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个体教育在不同阶段和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三种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把家长会融入其中,尝试让家长会变成这三种教育的常规模式.  相似文献   

9.
杨骞 《天津教育》2014,(3):65-66
按人的生活空间,通常把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类.这三类教育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人实施着不同的教育.显然,“文化育人”是这三种教育类型的共同育人方式(之一).“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急剧转型,从一个封闭保守、缺少流动的静态社会,成为一个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流动社会.这种变革导致人们的信仰,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六十五中已走过137年的历程。从这所学校曾经走出了中科院院士白士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著名文学家刘心武,著名足球教练金志扬等一批杰出人才。他们是六十五中的骄傲。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怎样用现代教育观念,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人才,这是摆在校长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健康的发展,这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应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学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至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沟通者、整合协同育人力量的组织者、规划协同育人方案的领导者。对此,需要教师深化角色认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学会自我“减负”。同时,建立以教师为联结的协同育人理念,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支持环境,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为教师角色的调适提供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联系社会和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构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立体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曹世金 《教师》2010,(31):58-59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思想品德优劣,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展示型家长会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红 《班主任》2003,(4):13-14
为了增强家长全面育人的意识,提高家长会的质量,我们班召开了一次展示型家长会。家长会前,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家长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是:孩子学习成绩如何提高? (占98%);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如  相似文献   

17.
在育人过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其职责与侧重,在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上也就各有不同的要求,但主动协调是三者都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则是三者共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代“狼孩”的故事都无不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某一方面去做,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协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我校在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山东教育》2009,(7):10-12
杨世臣说,家庭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基于此,金茵小学提出了“新父母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