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学研究表明,态势语言能辅助有声语言,传递情感,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我们语文学科是非常注重的情感交流的学科,态势语言的运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师生间的交流更融洽,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课堂的授课艺术,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品德课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品德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有利于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同样,语文学科也完全可以从品德学科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我们恰当地使用好这条纽带的效果远远超过单一学科。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与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是一门需要用心、用情感来学习和感悟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学科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兼具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基础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仅要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牢固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种种桎梏,将生活化教学这种由来已久的科学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应用。这样,学生可以对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学习资源进行挖掘,更好地感知语文学科的魅力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唯唯 《科教文汇》2014,(2):185-186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人文情感、人文关怀的学科,语文教师也应是最富有激情的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体验心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生命体验中挖掘语文课程的内涵,提升他们语文学习的素养。成为爱语文,重情感、懂生活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把语文学科的德育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把语文学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将品德教育与作文教学融合,将事半功倍。本文从素材积累、情境创设、活动助推、讲评启发和评语激励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可谓"随文潜入情,润德细无声。"  相似文献   

7.
王瑞琴 《科教文汇》2009,(14):121-12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的优势。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境,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实在实际教学中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确而巧妙地应用暗示法,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暗示是指班主任运用心理暗示的一般原理,巧妙地处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区别于其它学科,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武装学生头脑、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教师仅仅通过一节课或者谈一次话就能立刻形成的,而是潜移默化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认知或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行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发隐性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为社会科学对人的精神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语文学科与提高学生素质有密切关系,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特殊作用和意义及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使其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语文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姚正萍 《知识窗》2023,(2):78-80
在全面推进高职学校班级管理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班主任有意识地探索情感教育的融合渗透,能逐渐形成完善的情感引导和情感激励机制,也能表现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从而充分展现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引领学生和谐发展。文章从高职班主任工作入手,对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14.
孟磊 《科教文汇》2009,(25):113-114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将因其特殊的学科功能备受关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真情。用心去体会学生心灵深处的希望和梦想。通过沟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整合老师、家长各项优势资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谢君燕 《科教文汇》2010,(24):100-101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在人的一切活动中,情感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感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充满快乐!  相似文献   

16.
竺晓莲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69+9+242-169,9,242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行实施以来,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讨论更加热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历史课堂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历史教师能够更新教育观念,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丰富的健康情感和人生态度,最终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范围拓展,任务加重。学生不仅仅需要从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中汲取知识养分,也需要从语文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导向。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科基础培养的奠基阶段,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正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不二选择。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涵盖了社会、民族、历史等多方面文化,融伦理道德、艺术审美于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从挖掘教材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与发展学生人性;张扬学生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育的人文化。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工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比过去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更关注其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更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思想性特点和优势,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开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