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燕 《内江科技》2009,30(4):185-185
本研究采用陈国鹏等人修订的Marsh等人编制的“自我描述问卷(SDQ---Ⅱ)”,对西安市航天中学的1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考察了自我概念在不同学业成绩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和总量表上,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显著差异。表明学业成绩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一般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对山西某两所大学267名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男女生在焦虑情绪上有显著的差异,女生比男生体验到较多的焦虑情绪;不同年级在厌烦、自豪、愉快、希望4种情绪上的得分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专业在厌烦、自豪、愉快3种情绪上的得分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内部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许雅青 《科技风》2022,(1):35-37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某中学230名高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高考目标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班级上处于边缘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5,(10):89-90
目的:以调查上海市高中生坐式生活行为现况,及比较不同性别与年龄的上海市高中生坐式生活行为差异为目的。方法:以上海市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坐式生活行为的相关情形,并以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及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结果:上海市高中生有64.7%的学生每天与屏幕相关的坐式生活行为超过两小时,93.5%的学生与学业相关的坐式生活时间超过两小时。结论:多数上海市高中生将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花在了坐式生活行为中,其中,与女生相比,男生的电脑使用时间更长。高三学生每日课余时间,与学业相关的坐式时间比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更多,且与屏幕相关的娱乐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徐海琴 《科教文汇》2007,(1X):190-190
本文是对高中生的跨文化社会语用能力现状和学习观念方法现状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是:高中生跨文化社会语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学习观念与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少观念与方法呈现与跨文化社会语用能力的相关性。好生与差生在跨文化学习观念与方法上都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农村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存在十分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无显著的年级差异;(2)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按学业成绩划分的优生组和差生组之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两组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有显著差异;与学习落后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高中生的跨文化社会语用能力现状和学习观念方法现状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是:高中生跨文化社会语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学习观念与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少观念与方法呈现与跨文化社会语用能力的相关性.好生与差生在跨文化学习观念与方法上都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张丽欣 《科教文汇》2014,(36):165-166
本文将从过程视角出发,关注未来取向、学习态度、学业求助行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主要从动机视角、问题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缺少关注过程视角下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未来取向是一个三维度六因素的结构理论模型,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行动和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又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未来取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过程视角出发,关注未来取向、学习态度、学业求助行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主要从动机视角、问题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缺少关注过程视角下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未来取向是一个三维度六因素的结构理论模型,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行动和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又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未来取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西省高中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3000名高中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学习焦虑因子上不年级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最高,其次为高一,最低为高三,在其他因子上不同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其它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二是一个关键期,较之高一与高三更易出现问题;女生较之男生更易出现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学习焦虑这类重点问题,采取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查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天津某大学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应付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与学业情绪各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相关;(2)应对方式对学业情绪有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能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自责和幻想能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合理化能预测部分消极情绪(焦虑、失望、厌烦)和部分积极情绪(愉快、希望)。结果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述已有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分析比较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在不同自变量(性别、专业、生源地)上的差异,对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等方面展开实证探索,并以此观照提出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在避免失败上存在专业差异;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在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升上,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成就动机,针对学习者的差异化特征,提供精准化的教学设计;从学习者、教师、学校等多维度开展优化教学,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学生学业问题及其改善策略,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随机调查了陕西某高校的7826名学生,并对其心理健康因素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业成绩存在影响,且不同心理因子影响不同。高校可以从心理育人的角度改善大学生的学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中职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及其间的具体作用机制,本研究引入学业情绪作为中介变量,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使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主动性人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杭州某中职学校的115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主动性人格、积极学业情绪都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中职学生的学业拖延状况,消极学业情绪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中职学生的学业拖延状况;(2)积极、消极学业情绪均在中职学生主动性人格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中职学生主动性人格对消极学业情绪的影响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问卷形式以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295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性别和学历对职业价值观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学业成绩、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毕业生职业价值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9,(12):87-88
目的:探究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业情绪和学习自控力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初中生学习自控力量表对42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性分析发现,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控力各维度存在两两相关显著;(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学业情绪能够正向预测学习自控力,消极学业情绪能够负向预测学习自控力。  相似文献   

17.
李慧娜  王光 《科教文汇》2008,(22):183-183
通过对我国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都局限于健美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而对健美操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甚少。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健美操与高中生情绪的关系作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建议多研究一下健美操运动对高中生情绪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为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采用UPI中国修订版进行测评,分析出现学业预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在出现学业预警的新生中,43.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5.5%的学生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农村生源及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生源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探讨及时加强对这几类学生的引导、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19.
为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采用UPI中国修订版进行测评,分析出现学业预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在出现学业预警的新生中,43.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5.5%的学生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农村生源及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生源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探讨及时加强对这几类学生的引导、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20.
戴丽玲 《内江科技》2010,31(6):164-165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身体锻炼现状与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①目前中学生的身体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少数的中学生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认知不够,或锻炼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同也直接影响的中学生参加身体锻炼。②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不同锻炼次数的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锻炼时间的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