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为了欣赏不同的音乐而去理解一些不同时代的音乐历史;同时在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下,高速发展的电子现代音乐和古典的音乐形成了欣赏上的巨大反差。我们应该从多个视角角度来看待这一个重要环节。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为音乐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人们的欣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陆航 《科教文汇》2009,(9):255-255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为了欣赏不同的音乐而去理解一些不同时代的音乐历史:同时在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下,高速发展的电子现代音乐和古典的音乐形成了欣赏上的巨大反差。我们应该从多个视角角度来看待这一个重要环节。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为音乐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人们的欣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何为市场?窃以为,市场就是对新生活的设计。日本人开发卡拉OK娱乐方式,创造了民众参与音乐演唱的新生活。索尼公司率先开发便携式“随身听”,改变了千百万人固定欣赏音乐的生活方式,使流动欣赏成为生活潮流。海尔开发洗地瓜的洗衣机,开创了冰天雪地农民不用下冷水的新生活。这足以说明,市场就是通过塑造前景广阔的产业,创造全新生活方式。忽视对新生活的设计,无论多么强的企业都会滑向平庸。从人们需要保留自己的影像作留念出发,人们发明了照相机和胶卷。由于相片拍好后再冲印需要很长时间,人们便又发明了一次成像的相机与底片…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一直是素质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欣赏音乐又是所有音乐课的基础。只有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才能把握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才能将自己的创造力、鉴赏力、判断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融入到音乐当中,才能真正将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真正进入到音乐的世界。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浅析一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契机,推广音乐教学,使大家都能理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所有音乐教师一直追求的事业梦,同时也是开发学生音乐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慧 《科学中国人》2014,(3S):146-146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音乐欣赏为我们提供了无比动听的音乐音响,有着启发欣赏者的智慧,丰富欣赏者的精神生活,净化心灵,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作用。在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从留声机诞生的那天起,唱片就担负起记录人类声音的使命,这和影像的重要性不相上下。在这项使命中,音乐是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以记录音乐为契机,发展出了唱片业。从此后,人们再也不必到剧场去欣赏音乐了,尤其是很多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家中欣赏到上流人士才能听到的高雅音乐。可以说,唱片对音乐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泊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I0005-I0005
音乐心理特指人们在欣赏音乐时的情绪反应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其与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代的音乐文化教育改革中,综合教育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类型学科在音乐教育中的加入不仅有助于弥补分科课程教学的单一性缺陷,也为音乐的结构解析和定位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由李小诺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音乐的认知与心理》一书,从艺术多元论出发,对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描写和阐述,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鉴赏三大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音乐认知科学,对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和音乐教育从业人员对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诸多音乐过程的更深层次理解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欣赏能力是以音乐本身为主体,经过空气介质的传播,再经过人的耳朵,供大家聆听,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根据感受能力的不同可以得出大家欣赏音乐的水平也不一样,学生的欣赏音乐的水平越高,就可以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宽广,丰富自己的感情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影视动画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天空,不仅仅是停留在给儿童和青少年观看,许多成年人也开始走进电影院或者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影视动画。在动画不断飞速发展的同时,影视动画中的配乐也开始不断拥有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而且影视动画中的音乐也开始更加多样化,直接的融入影视动画中,清晰的表达出动画传达给人们的感情,带观众更快速的进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享受音乐与画面同时带来的美的享受。本文通过对迪士尼动画《幻想曲》中古典音乐运用的分析来阐述古典音乐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勤 《知识窗》2014,(4):74-74
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创新音乐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感知艺术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感知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用音乐扮靓生活,也有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也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明德 《科教文汇》2008,(20):167-167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也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音乐界人士、音乐教师也都在探讨音乐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将好的音乐运用一定的形式逐渐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进一步了解音乐,接触音乐,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主要针对音乐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音乐对情绪的缓解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欣赏高雅音乐时于现代人的心理、生理的协调发展及人们感受力、创造潜力等诸多优良质素的形成具有极高效能.在大学生中普及高雅音乐也逐渐提上了日程,这里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来了解高雅音乐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状况,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舒炜  谢林 《科教文汇》2011,(8):168-168,188
红歌在新的时代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审美欣赏对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满足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视野对多元化、陌生化音乐元素的心理需要,红歌中的民间化、民族化元素也能够使欣赏者产生审美愉悦。同时,在审美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也将时代情感体验加入了红歌的音乐内涵之中。  相似文献   

16.
钱惠芳 《科教文汇》2009,(17):106-107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活动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造就。在今天的技校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是紧紧渗透在其中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美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一定的美欣赏基础上展开联想,这样,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联想的能力,并能更好地培养自己对真正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欣赏音乐能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有意形成的、有无意形成的、有与生俱来的、有原始的,有因通过学习、感受、明确目的而提升的。欣赏音乐的能力形成是个积累的过程,更多的要依赖后天的学习和培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程充实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开拓全面的思维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普遍偏低,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绿化这一名词是环境话题里不可缺少的字眼,本文的话题也是围绕着绿化。水生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环境的净化以及欣赏价值很高。下文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理论相结合,对于水生花卉进行概述,以及水生花卉在实际的园林艺术中的应用,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音乐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钢琴演奏学习。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升自身的气质以及修养,同样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中,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然而,在钢琴演奏教学中,会有许多因素影响学生提升音乐表现力,这就需要对其加以分析。基于此,文章中从两个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来探究如何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以供相关人士的交流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建筑的丛林”,建筑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为我们创造了优美、舒适、高效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但如果建筑工作者忽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便会出现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建筑施工噪声已成公害人类不能生活在无声环境中。有了声音才能传递人们的思维和感情,才能欣赏悦耳的音乐。如果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