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题目 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的和为Sn,已知对任意整数k∈M,当n〉k时,Sn+k+Sn-k=2(Sn+Sk)都成立.  相似文献   

2.
题如图1,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r0=0.10Ω/m,导轨的端点P、Q用电阻可忽略的导线相连,两导轨间的距离l=0.20m,有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垂直于桌面,已知磁感应强度B与时间t的关系为B=kt,比例系数k=0.020T/s.一电阻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Q端,在外力作用下,杆以恒定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导轨的另一端滑动,求在t=6.0s时金属杆所受的安培力.  相似文献   

3.
题目 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为a,b,c,且b/a+a/b=6cos C,则tanC/tanA+tanC/tanB=____.  相似文献   

4.
题目设集合A={x,y)|m/2≤(x-2)^2+y^2≤m^2,x,y∈R},B={(x,y)|2m≤x+y≤2m+1,x,y∈R},若A∩B≠Ф,则实数优的取值范围是____.  相似文献   

5.
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7题是一道逻辑推理题,原题如下:37.开国议政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试题】37.(36分)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回答:(1)展览一:18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8分)书名项目清朝《四库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时代特征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推行文化专制。内容特点按经、史、子、集分四部、总结了古典文化。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评价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2)展览…  相似文献   

9.
该题选材较平实,问题出在设问部分以及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方面。 如第(1)小题: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设问的中心是“其得人亦最为盛焉”,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选举志》。相关原文如下:“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高考题出炉后,全国文综卷I第37题好评如潮。笔者认为,37题在考试内容选择和考查目标确定上呼应了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变革带来了真正的冲击。 从考查内容看,37题充分体现了“文明史”的视角和“关注现实”的导向。从文明史的视角看,科举制度是中国制度文明的重大成就,被孙中山称为“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宋庆 《高中生之友》2011,(21):25-27
2011年高考数学江西卷文科第17题和理科第17题是一对"比翼齐飞"的三角姊妹题,题目小巧玲珑,解答灵活多变,是考查考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好题。文科第17题: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3acosA=ccosB+bcosC。(1)求cosA的值;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认为,37题第(1)问有“答案就在材料中”之嫌,这是命题之大忌。37题作为材料型历史试题,按命题要求,命题者给考生选定材料、设计问题、标明分值并设计“参考答案”。对于考生而言,要根据答题要求,通过对材料的认真解析,才能得出相应的答案。可是考生解答37题第(1)问时,却可以就地取材。文综考完后,我问考生试题难易时,考生认为历史题不难,答案就在材料中。  相似文献   

14.
黄雄 《物理教师》2006,27(2):62-64,M0003
近年来,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了首要位置,能力题包含基础知识.但更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过程(状态)分析.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8题就是一道能力立意的好题.  相似文献   

15.
16.
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23题选用了这样一则材料(见图1): 该题指m,“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要求考生“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重能力、亮点多,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份好试卷.但个别题目似乎不尽如人意。如选择题第3题:  相似文献   

18.
“以能力立意为指导,以考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是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条基本原则,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第12题,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命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国庆 《历史学习》2003,(11):24-25
第11题题目是: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一、角度问题教材(本文所讲教材指人教社2000年3月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44页小字有“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一句,与题干表述很相似,属于教材第143页“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教材强调“人民”收回,平时教学中,当然强调人民在收回英租界中的作用,国民政府的决定则顺应了人民的要求。高考题强调“国民政府”收回,强调国民政府在收回英租界中…  相似文献   

20.
徐道 《数学教学》2010,(12):44-45
(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x^2/9+y^2/5=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