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甲烷总烃测定是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完成,总烃和甲烷含量的差值便是非甲烷总烃具体含量。文章通过设计实验并分析可知,总烃峰型异常与烃的衍生物和色谱柱类型有关,在改进时,氧峰干扰可用除烃空气消除,差值结果便代表非甲烷总烃含量,检出限测定应按EPA SW-846标准进行,而最佳采样容器为PVF气袋,即可保证测定结果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测定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往往要反复两次进样分别测定甲烷与总烃,本方法能够一次性同时测定甲烷与总烃,通过计算差值测定非甲烷总烃的浓度,实验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改进型的气相色谱仪,应用十通阀双管定体积进样系统,可一次进样分析检测污染源排气中总烃/非甲烷总烃,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分析方法采用双柱并联单FID检测的流程优化方案,消除双FID因FID的灵敏度的差异性引起的误差,满足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检测要求.同时,双柱色谱仪还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准确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国温室气体峰值排放变化及其对全球减排的促进关系,本文通过从行业终端出发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利用联合国相关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规划目标设置了由弱到强的三种减排政策支持力度,分析了当前至2060年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达峰时间和累积排放量变化,以及中国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主要结论有:(1)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既有能源政策支持下,将于2030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144.28±7.48)亿t CO_2eq,2020—2060年累计排放量将比无减缓政策情景减少约2243.82亿t CO_2eq;(2)加快能源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尽早达峰,如中国在2025年达成2030年能源规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时间将提前到2027年,其峰值(133.88±6.03)亿t CO_2eq,2020—2060年累计排放量较2030年达峰的情景减少约517.46亿t CO_2eq,尽早达峰可使排放总量显著下降;(3)在各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s)承诺顺利实现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达峰时间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不太可能改变全球排放达峰的时间(2031年),但可使全球排放峰值从534.89亿t CO_2eq下降为523.54亿t CO_2eq左右,2031—2060年的全球排放量下降速率从4.26亿t CO_2eq/a提高到4.38亿t CO_2eq/a。  相似文献   

5.
程流  郝帅  陈琳 《内江科技》2010,31(11):124-124,141
盆地内唯一被证实的烃源岩是LaLuna组深海沉积物,但是实验分析表明,Umir组具备成为盆地另一套有效烃源岩的可能性。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Umir组的地化参数特征,指出了其作为烃源岩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倒逼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本研究以西宁市2015年~2018年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成果和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报告为基础,分析探讨了西宁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纪虹 《今日科苑》2010,(4):20-20
<正>我厂23万t/a气体分馏装置是以液态烃原料,经过碱洗、气分、精制等工艺,脱去硫、水、C2、C4、丙烷,最后生产出高纯度的精丙烯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丙烯塔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上风机基础主要为大直径钢管桩,海洋地层中微生物腐烂导致钢管桩内出现腐蚀性有害气体,影响塔筒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及工程人员的安全作业。本文以大连某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桩身开孔的方法排除桩内腐蚀气体,并采用Fluent分析软件对开孔单桩进行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钢管桩内气体在入口和出口位置均处在顺时针涡流场,气体可以从入口处向上流动并沿桩顶向出口流出,表明开孔措施可有效排除桩内上部区域气体;(2)距桩底50 m以下范围筒内气体流速缓慢,表明开孔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底部气体进入上部塔筒;(3)桩身开孔位置与海平面的距离越近,开孔直径越大,出口处水平流速越大,排气效果越好。研究成果可为排除海上风电钢管桩内腐蚀性气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分裂症药布南色林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环辛酮、对氟苯甲酰乙腈为原料,通过环合、取代、烃化三步反应得到布南色林(5),总收率为23.8%。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环辛酮、对氟苯甲酰乙腈为原料,通过环合、取代、烃化三步反应得到布南色林(5),总收率为23.8%.  相似文献   

11.
番禺4洼陷是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洼陷,洼陷内主要的储集层为珠江组和珠海组,主要的烃源层为文昌组。洼陷内原油属于重质-中等石油,属于成熟原油。通过对砂岩抽提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认为上组合珠江组、韩江组中的原油,属单一油源,来自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中组合珠海组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滨浅湖相或恩平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系统对各种气体传感器获取的禽舍有害气体(NH3,H2S,CO2,CO等)浓度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实时显示和存储,并对照环境安全型禽舍相关标准,分析禽舍有害气体浓度状况,提示养殖者人工处理,或自动开启排风设备,以有效降低禽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提高禽舍内禽只的生长环境的质量。气体自动分析系统的特点:采用高性能气体传感器;多种气体混合安装;灵敏度高,响应速度迅速;操作简单方便;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隧道施工特点所影响,在其施工环节会随之产生大量气体,并且隧道环境并不利于气体的消散,这就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通风措施,将处于隧道内的气体排出。所谓通风措施就是在应用相关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将隧道内的烟尘及有害气体排到外界,或者是将外部新鲜空气引至隧道内,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害气体的存在量,更能使隧道保持最佳施工状态,因此,通风措施也就是提高施工安全的保障性措施。从铁路隧道工程入手,研究并探讨了通风技术的应用及施工重点。  相似文献   

14.
前言     
石油是一种深藏在地底下的矿产物,主要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所组成,这些碳氢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统称之为烃。各种不同的烃分子有大有小,构造也彼此互异。在普通温皮之下,它们可以成为固体,液体,气体三态而存在。石油就是这些东西的复杂的混合物。把石油从地下取出,直到分成各种各样的石油产品,就得经过探勘,钻井,采油和精炼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甚至贮藏和运输,也得有相当的科学常识,才能减少浪费,消除事故。所以石油工业是一门包含丰富科学内容和复杂科学技术的工业。石油无论在国防建设上,工业建设上以及日常生活的需用  相似文献   

15.
对铁路运营隧道有害气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隧道内有害气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运营隧道的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石油海外项目尼日尔炼油有限公司生产现状,针对低液态烃收率、低液态烃C3含量及液态烃蒸汽压的特殊要求,介绍了从生产工艺方面做的调整措施,降低液态烃收率,满足销售要求,避免因液态烃库存高导致全厂停工的风险,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船舶运输和装卸粮食、煤炭、金属矿、化肥、硫磺等货物时,货舱往往长期处于封闭或通风不足的状态,在有限的空间内所载货物会发生理化反应,如物质的氧化、分解和其他外界气体的混入。经过长期运输后,密闭的船舱变成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且O2浓度较低的环境,危害下舱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文章采用泵吸式复合气体检测仪对载有不同货物的靠港船舶进行气体检测,分析研究了船舱内不同货物所产生有害气体的种类、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其危害,并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船舶通风时间做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创历史新高,温室效应影响日益明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很多国家的共识。文章分析了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目标下的若干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源/汇核算方法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手段及现存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建议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完善地球系统理论与模式,从多圈层角度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气候变化理论基础;自主构建气候变化监测指标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手段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真空度真空室和真空环境下静压气体轴承性能检测装置,开展了真空中静压气体轴承性能实验,获得气膜内气体压力分布,轴承的承载能力、刚度以及润滑气体泄漏量,证明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设计参数下,真空中气体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最佳气膜厚度增大,而刚度减小;润滑气体泄漏量随排气槽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排气槽数相同时,增加供气压力可以减小气体泄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