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数学概念教学不在于教师把数学概念讲得如何透彻,更不是把概念硬塞给学生,而是应倡导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探究性活动设计应注意把握好数学概念探究性活动设计的"点",在概念引入过程、感悟概念本质、建构概念体系时灵活设计探究活动;应注意把握好数学概念探究性活动设计的"法",要重视探究活动的认知准备、情境创设、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应注意把握好数学概念探究性活动中时空开放、本质抽象和激励评价的"度"。  相似文献   

3.
对话的前提——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基于此,要实现课堂中的"多重对话",要激发"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火花,教师必须把话语权归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预设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探究性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意见分歧的焦点问题,它往往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言语交锋,思想碰撞,促进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多项互动。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探究性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分析,仔细地推敲,这就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空间,而"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恰恰是生成性课堂的特征。所以,探究性问题是课堂生发的基点。因此,教师精  相似文献   

5.
课堂的总结提升阶段是学生认知过程中对认知结果,即课堂所需知识的处理阶段。教师关注总结提升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在这一阶段创设和运用"冲突情境",就是启发学生交流探究,相互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有分歧的内容,在交流中发散思维、碰撞思维,拓展视野,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自主的探究和交流中,达到真正的心智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也需要引导学生"说",说探究过程,说推理方法,让思想碰撞,让智慧交流,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教师要设计更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说、会说,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新课程语文教学就是要重新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8.
樊海华 《成才之路》2012,(33):65-65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中,要关注初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探究性课堂中的教师要全力去改变学生单一作为知识受体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自发地去进行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的探究性课堂要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紧密交流,共同积极地参与。在探究性课堂中,倡导师生相互尊重,创建良好的探究性课堂氛围,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运用的阐述,谈自己对探究性学习进入物理课堂的认识和运用体会。主要是明确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的学习目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一个学习过程。尝试在一种开放性的环境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互助交流,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相互协作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将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关系到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的实效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新课程的理念是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智力效能发挥到理想标准。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通观目前的数学课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常常成为一部分教师教学引入的口头禅。教师本意是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自主学习。实际上,学生  相似文献   

1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化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实现化学知识的获得和创造。初中化学主要采用以下探究性学习的类型:文献资料型探究,化学实验型探究,调研采访型探究,生活实践型探究和学科综合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情境阶段,实际探索体验阶段,集中研讨交流阶段。课堂上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作用,学生才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他们的各种能力与技能才能得到发展。并最终使情感和意志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上,教师知识的输出和学生知识的输入的介质就是交流。通过数学交流,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内化。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交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认知共享。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设计思想"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自主学习的过程。我的设计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无论是口语水平很  相似文献   

14.
李颖 《辅导员》2012,(12):55-56
高中英语课堂如何能做到高效、实用,是近些年众多一线英语教师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被高中课堂所接纳,这种探究型学习方式是以外语学习的认知理论观点为依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然而正是探究性学习的这种开放性特点,使得许多教师设计不好探究学习的教学步骤,处理不好探究学  相似文献   

15.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外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收集、筛选、提炼信息,交流与探讨,分辨与识辨、竞争与合作等活动,经历各种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能力,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互动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一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学生的自我构建,学生在对话中不断拓展、修  相似文献   

18.
蔡春龙 《中国教师》2013,(14):42-43,56
小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需要在习作实践中培养,这就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学习的场所",即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习作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习作教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习作方法构建习作体系,具备"自能作文"能力。一、引导学生与"素材"对话,发展"规划习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素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19.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基于这一理念认识,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述如下。1.英语课内探究性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或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思维碰撞,带着更多问题离开课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课堂中以问题为起点、以问题为线索,同时以问题为归宿,由此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