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上课要遵循备课所写出的教案。这个备课的教案用新理念产生的新名词说就是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否就一层不变照本宣科呢?我想,这关系到心中是否有学生。如果心中有学生,它就不是定稿的“剧本”,只是上课的遵循、依据、导向;如果心中没有学生,那它就成了教师上课的台词了。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既要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又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如果我们只注重它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那么教学将枯燥无味,学生便无心听课;如果我们只注重它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它的科学性,那么教学就会不严谨,甚至产生错误.所以教师要兼顾二者,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堂高质量的课,除了事先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外,还必须要在语言艺术和板书艺术上下工夫,对所讲内容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教师要把讲台当作舞台,自己也要成为一位在讲台上表演的艺术家.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三案"让学生动起来"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长期以来,教师的备课只注重备教案,忽视了学案和巩固案,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思考怎么教,而且要思考怎么指导学生学;不仅要认真设计教案,而且要精心设计学案和巩固案。在原先只备教案的基础上,增加备学案和巩固案的工作。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案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  相似文献   

4.
关红扬 《语文天地》2012,(17):13-14
学案导学,是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旧的教学模式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案导学,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一、师师互动,有利于教学能力在合作互助中不断提升学案导学,教师备课量明显加大。以前教师只要备教案就可以了,现在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说过,"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教案漫天飞,如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不是很认真,那他可以随便在网上找到一份教案,然后稍加改动就  相似文献   

5.
备课、写教案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然而,如果过于依照教案,过于拘泥于教案中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就会束缚教师手脚.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案中预先设计的任务,不顾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想感受,机械地按照教案中的程序和自己的思维方向实施教学,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引导去思考,就可能使原本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失去生命力和活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成功的课。于是他备课认真,教学环节齐全,甚至参照名师的优秀教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往往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和“学”的过程最优化。如果只注意教师教授过程的最优化,而不注重学生学情。从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这就很难达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备课时,有的只注重教学实践,没有研究教学理论;有的只研究教材,没有吸纳教材以外的资源;有的只研究教师的教,没有研究学生的学;有的只形成了一种教案,没有预设课堂的变化而形成多样的预案;有的只备课前案,没有课后的教案调整和教学反思……如此单一的备课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备课必须从单一走向多样.  相似文献   

8.
“教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所用的脚本已让人非常熟悉它的内涵。教案,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学所采用的方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已经设计好该教什么,该怎样教。不可否认,教案在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表明教师课前曾经做了某些准备。然而,若认真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教案”一词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含义,即教师编制教案时往往只注重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管理论上有“备课也要备学生”的说法,但实践中很少有人去实施,教案中也没有体现,更不用说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了。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活…  相似文献   

9.
学案导学,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设计的学习方案,是指导不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学”与“教”的一座桥梁。学案是教案的延伸,教案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学案在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既是对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延续和拓展,又是现代社会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直接教育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支玉恒曾多次提到:"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总是关注教案,而要关注学生,方能做到见机行事,随时调控,舒卷有余."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是极富生命力和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拘泥于一步步完成详尽的教案而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则常常会错失宝贵的教学机遇.  相似文献   

11.
蔡烨 《现代教学》2008,(1):85-85
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一、分项评价 一份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评价只注重解答正确与否,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一、缘起: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情况.推行"集体备课"开始一段时间,老师们都能做到相互交流、探讨,可后来为了"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教案化嫌疑在平时的听课中,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的导学案其实就是把原先的教案进行逐条细化,将其翻版为所谓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没有摆脱被"教授化"和"教案化"的倾向,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主动避免"教案化",不能让导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而要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更多地创设活动,通过动一动、查一查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教案化嫌疑 在平时的听课中,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的导学案其实就是把原先的教案进行逐条细化,将其翻版为所谓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没有摆脱被“教授化”和“教案化”的倾向,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已。  相似文献   

15.
1.后记与备课是整体教案实施后,教学并没有终止,如果只注重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表演,而忽视课后的反思,是很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的。况且,一个即使设计非常完美的教案,课前的准备十分充分,一旦赋予实施,由于课堂教学中有着许多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出现与教案的设计编写不相一致的教学事实。无疑,这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背的原因,以便于今后教学的鉴戒,因而就有了“教学后记”。它既是前一个教案的修正、补充部分,又是后一个教案的组成部分,是与备课不可分割的整体。2.后记是为…  相似文献   

16.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说不失为一条佳径。教师要注重设计、呈现、应用板书,以凸显、突破、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案     
为什么要教案呢?如果学校领导人要求教师备有教案是为了检查,那么,这有时就会被认为是对教师不信任;有时甚至认为,教师,特别是富有经验的教师,一般是不需要教案的。怀疑教案的必要性,这就意味着完全不了解教案的用处。不能把教案看作是课题的纲要。学校教学大纲内容对教师来说,这只是初步知识,他的初步见识。而如果因为不能脱离那张“小纸片”,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中心只放在教材内容上,至  相似文献   

18.
王萌 《现代教学》2008,(7):157-158
美国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在美国有为数不少的由各学科专家编写而成的指导教案供一线教师参考,其中就罗列了较多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设计的课堂实验的教案。在此,本人选取美国中学生物课中关于“细胞”课堂实践的教案进行简单介绍,希望相关教师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人格决定命运。”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曾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如果语课堂上只传授语言知识,只注重学生的语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良知与人格,学生的人格就会出现灰色、消极甚至扭曲。那么,在语课堂上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极其迅速。如果一个人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及时获得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资深官员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并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识手段比分数的多少更重要。应试教育的致命缺陷就在于教师只注重教、轻视学;只注重学会、轻视会学;只注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培养。总的说来就是在课堂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