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孔子的中庸之道既是个人身心修养的准则,又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中庸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对建立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且最出采的文章。它能够被后世儒学弟子津津乐道,从教育的角度视之,固然有它独具的风格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且最出采的文章。它能够被后世儒学弟子津津乐道,从教育的角度视之,固然有它独具的风格与价值。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好的教学?现代教育学从课堂设  相似文献   

4.
历经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论语》一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该书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与再传弟子的言论、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是儒家思想最为正宗的活水源头,对于世界文化特别是大中华文化产生了长久而积极的影响。作为一部关于道德哲学和人生智慧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实践操作指导和终极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而”字的使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基本属于口语记录,因而给对当时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本文企图通过《论语》中“而”字使用情况的总结,构勒出该字在当时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的轮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论语》二十篇,“而”字共出现341次,其中作连词273例...  相似文献   

6.
“而”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活跃,“而”的各种用法在《论语》中又表现得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本文对所有出现在《论语》中“而”的不同词性和功用作了简要分析和归纳,以期对“而”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好学”在《论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把学习(道、礼及其他相关知识)当成一件乐事为前提,确知己之所学与未学,并以“日新知”与“时习之”的方式不断累积精进,从而在“问”、“闻”等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所需要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论语》中的“好学”作为一种教育德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价值层面重新审视、重视《论语》中的“好学”之德,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养成“好学”之德.一方面,把“好学”之德的培养与“修身”紧密结合起来,把成就自己的内在人格修为与实现造福世界的外在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不抱功利心,真正把学习当作乐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学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精神,每天坚持“温故知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组织则应该营造一个重视并积极鼓励培养“好学”之德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心之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它的翻译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讨论《论语》中虚词“而”的意义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总结了“而”在《论语》中不同词性不同意义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价值核心、教育目标、方法途径三方面解读了孔子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以完善自我人格为目标、以群体和谐发展为己任。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后,《论语》一书大量篇目被定为高中学生的选修内容。但是,《论语》的语言距今年代久远,读起来难度极大,首先就会遇到语言文字上的困难,要想准确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文言词汇的意义和语法结构,尤其要弄清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论语》中,虚词“之”的运用频率极高,薄薄一本《论语》,  相似文献   

12.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语》之"学"在内容上包括文、行、忠、信;在方法上要求学与习相结合,学思并重;在目的上强调"学以致其道"。《论语》之"学"本质上是"为己之学",它具有文化传承意蕴,同时,其内涵和"为己之学"传统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最为普遍.类型也多样复杂。本文通过对‘论语》中“之”作动词、代词、连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试图更好的掌握“之”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论语》"色"字的起源及发展并结合孔子一贯的思想,解读《论语》中与"色"的"女色、姿色"意义相关且存在争议的句子。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教育原则、政治主张、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代表作.其中的一些章句已成为我们做人处事的格言警句.但我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想探讨一下用于联句成章的虚词的作用,特别是“而”字,据我粗略统计在这部书中共现了326次,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能连接各式各样的句于,为准确表达孔子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字的用法有以下几种:1、“而”字作为连词经常用在句子中,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达两种性质或两种动作行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我并没仔细琢磨过《论语》,说老实话,两千多年前的文字,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与电脑、网络接触的新新人类的中学生们来说,到底是太艰难晦涩了些。加上但凡接触过的也只有诸如“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便莫名其妙把孔丘在我心里的形象定位为老夫子、封建的、局限的、迂腐的,不知怎么会这样?于是,愧疚自己把浩瀚历史上的一代宗师想象成那般嘴脸,愧疚自己竟把这样一部辉煌巨著理解得如此落魄与不堪,又重新把几段绝世经典的文字嚼了一遍———才发现,他原来是这样的人:他崇高,本能地带着知识分子式的黍离之悲,身处乱世又积极奔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  相似文献   

19.
教育就是怀着让人成为人的期冀展开的一项坚持不懈的活动。然而,现代社会在对人做了一劳永逸地肯认之后,却使得人在教育中更多地偏向了"成才"的一维。要扭转现代教育的这种偏向,有必要重拾古典教育的"成人"理念,以协调因物役而误入歧途的"成才"目的。以《论语·学而》篇为分析文本,从学的"觉"解、学而为仁、学在人间和学无止境四个方面阐释"学而为人"这一古典教育理念,以揭示其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1子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注释】①《论语》原来没有篇名,后取篇首两字为篇名。②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论语》中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时习,意即恰当的时候进行温习(或演习)。③亦:也是。说:通“悦”,高兴、快乐。④朋:“同门曰朋,同志日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⑤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yùn):怨恨,恼怒。⑥君子:君子在《论语》中有三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有德又有位者,此指有德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