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演进脉络有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整体认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跃迁的基本路向。因循于此,唯物史观转向的开端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最初表述紧密关联,它延续了马克思揭示"国家之谜"、"历史之谜"两道谜题所遵循的逻辑线路与初步结论。奠基于唯物史观真正出发点之上的意识形态理论跃迁,则表明马克思对物质生产内在运动规律与意识形态自身之谜认识的深化与超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丰富并反映着唯物史观的实践内涵,其方法论意义即在于打开并拓展了关于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意识形态的对抗问题等实践命题的论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标志其哲学思想诞生的著作不但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命名 ,更重要的是 ,在对同时代形形色色意识形态思潮的批判过程中 ,马克思形成并确立起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 ,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分别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特点及其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虚幻的秘密、马克思的方法论特点、意识形态批判与新世界观的创立等方面 ,对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了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兼具"否定性"和"中性化"的双重意涵。与之相对应,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着双重向度,即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向度和对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形态的建构向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全面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向度,对于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比较的视域解读马克思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进而把握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功能,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隐蔽化和复杂化的今天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现实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都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重点。《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创立时期的重要著作。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这里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拓展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宏大而又深邃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意识形态概念的性质也由特拉西笔下的中性概念转变为否定概念,成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金刚 《天中学刊》2008,23(1):11-1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都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重点.<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创立时期的重要著作.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这里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拓展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宏大而又深邃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意识形态概念的性质也由特拉西笔下的中性概念转变为否定概念,成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误读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建树在其思想建构中尤为重要,但是他最终背离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初衷。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更好地指导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在本质上,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形态》基本上是在这层否定意义上来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这层涵义一般被命名为意识形态的经典定义。《形态》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复义的,之后马克思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世俗的经济生活,意识形态批判逐渐发生理论转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理论和逻辑上更为系统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划分为四个向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领域,它们分别是:哲学批判——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问题、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与科学问题、资本主义政治社会批判——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问题,以及全面批判——意识形态与文化问题。这样的划分,能够使我们在理论上从更为广阔的视阈深刻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否定性、批判性的命题。马克思从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这一理念。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从一个肯定的意义上来重新解构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理论命题,指出意识形态是永恒存在的,贯穿于历史之始终的,赋予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以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5.
张蝶 《教学与研究》2023,(10):127-136
齐泽克宣称后马克思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模式已经变成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他围绕“幻象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将精神分析理论中幻象和现实的含义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虚假与现实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并刻意不加区分地混用,以此建构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通过商品交换活动中人们误将商品和货币的抽象普遍性认成了真正实体,从而倒置了抽象普遍与具体特殊,以此说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运作原理。最后用“律令就是律令”这一命题的自我阐明过程和将意识形态幻象与信仰类比,去解说意识形态幻象的运作方式。齐氏的论断看似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颠覆,实则并没有越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框架。当今社会日益增强的符号性网络的权威性作为齐泽克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本质上也并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对马尔库塞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理性,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和辩护功能、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尔库塞提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高诉求是解放爱欲  相似文献   

17.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内容涉及广泛,对其思想进行学术渊源的梳理,将有助于挖掘其思想的本质内核,有助于理清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纵观齐泽克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同时也源于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以及拉克劳、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理论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高度重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且对意识形态的一般内涵做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到了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新理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根据这些变化及其出现的问题,列宁在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做斗争、区分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的同时,坚持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从否定性与科学性、批判性与建构性、阶级性与党性、主体性与价值性四个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使其理论内涵和精神特质与时代进程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9.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称《雾月十八》)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创建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唯物史观的经典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历史特性包括继承性、延续性、滞后性.关于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存在是否终结这一问题,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终结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并没有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经典文本,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首张脸谱进入历史。在这个文本中,马克思主要勾勒了意识形态的三种使用,即虚假的观念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以及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而作为虚假的观念体系的意识形态又是讨论后两种意识形态概念使用的理论基调和逻辑起点。因此,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便构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主要靶心,这种"虚假意识"既指对物质现实的"无知",又是歪曲历史事实的"魔术手"。把意识形态作为脱离现实世界的"虚假意识",从而在现实维度中抄起武器并以哲学为火力点来力图揭露和改变德意志的现实世界。文本中的这些"发现"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