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1):69-71
超强超短激光与强场超快科学中若干重大挑战性问题首席科学家:徐至展主持单位: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超短激光与强场超快科学是国际上正在形成并发展的重要前沿科学技术领域,以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的创新发展、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的高度非线性与相对论性相互作用,以及在交叉学科与相关高技术领域中的前沿基础为研究对象,整个学科领域依然处在出现重大突破和做出重大建树的关键阶段。该项目是已完成的国家“973”计划首批重要科学前沿项目“超强超短激光科学中若干重要前沿问题”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入。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是:(1)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3-543
HHG与阿秒脉冲的产生是重要的前沿科学研究领域。阿秒脉冲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测超快电子动力学,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该领域最重要的科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获得尽可能短的高次谐波阿秒脉冲。为了动态补偿阿秒脉冲的固有啁啾,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3-663
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院士、程亚研究员,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柳晓军研究员,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陈京副研究员等合作,利用该重点实验室新近建成的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开展了强场原子阈上电离的实验与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78-578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组首次利用电离注入的全光驱动双尾波场级联电子加速器方案,成功实现了电子注入与电子加速的两个基本物理过程的分离与控制,实验获得了能量近GeV的准单能电子束和187GV/m的超高加速梯度等突破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历经 30余年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 )已发展成以现代光学为主导方向 ,以探索重大基础前沿 ,发展大型激光工程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为重点 ,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该所不仅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系列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和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综合系统 ,而且在利用各种量级的强激光装置进行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信息光学与量子光学方面 ,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在新型高性能激光元器件、激光与光电…  相似文献   

6.
杨洁 《科学中国人》2016,(22):38-41
2016年6月24日下午,"开放·共享"论坛暨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会上,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获奖名单第一次向公众发布,189位来自各领域的科学家和科技型企业创业者获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徐至展获"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7.
正强场物理,是研究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从兴起之初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发展势头。研究进展之迅速、涉及方向之广泛,都彰显着强场物理在世界科研领域里的活跃度。然而,想要在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勇立潮头、有所建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副研究员姚金平已经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院技术科学领域研究所的发展,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一、研究所应对产业的形成起重大作用,但不能一杆子插到底,自成体系地形成产业我院在技术科学领域中成功的经验是: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在开辟新工业新技术中承担重大任务。如1958年左右建立的半导体、电子所、自动化所和计算所等,对我国有关工业和技术的创建起了重大作用。同样,1952年建立的长春光机所对我国光学工业的成长起过重大作用,1964年建立上海光机所对我国激光技术和激光工业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例如,长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冷雨欣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发展及其前沿重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冷雨欣以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及重大应用为需求牵引,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项目资助下,重点突破创建极端强场、超高信噪比、极端超快(周期量级)、可调谐与新波段、时空特性(如载波包络相位)稳定可控等超强超短激光创新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探索微纳尺度超短激光等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9):6-7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组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驱动激光场控制色散特性来补偿阿秒脉冲固有啁啾的新方法。“这种不同于以往利用介质静态色散特性的方法被称之为啁啾的动态补偿方法。”为了动态补偿阿秒脉冲的固有啁啾,他们在强场高次谐波(HHG)的驱动基频激光场上叠加一个弱的倍频场,通过调节双色场之间的相对延迟,可使啁啾的补偿实现从负到正的连续变化。采用这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向 强光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方向为新型强光源物理与技术、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科研活动及成果  1 995年以来 ,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先后建成了我国最先进的、国际一流水平的 2 .8太瓦 (TW ,1 0 12 W) /43飞秒 (fs ,1 0 15 s)级和 5 .4太瓦 /46飞秒级新一代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装置 ,并发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测试创新技术 ,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强场激光物理实验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 ,将实验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 ,重点深入地…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研究的范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基础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精度高、功能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之重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上海光源、"中国天眼"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慈悲的心     
詹义兵 《知识窗》2005,(7):42-43
1786年一个冬天的傍晚,在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位盲眼老人快要离开人世了.他18岁的女儿玛丽亚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为临死的父亲擦洗干净身体,替他换上冰冷而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向来不喜欢牧师和修道士.不过,在临死前,我要洗净我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光光学开放实验室徐至展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共同承担的国际前沿领域项目——“飞秒超快光子技术及其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经过两年艰苦努力,获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进展。 科学家们在水窗波段的软X射线全息成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合肥第二代同步辐射源弯曲磁铁上成功地拍摄到具有亚微米分辨率的X射线全息图,并获得横向分辨率达0.2微米的高质量重现象;此外,还研制成飞秒近红外波段具有自定位功能的光纤共焦扫描三维成像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信息、材料与生物医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使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已跻身于国际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15.
橘子不苦恼     
正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即使碰上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品种的橘子特别好吃啊。他就强调:"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他人对自己不满时,我首先检点自身,力求做到更好,然而,也有太多力不  相似文献   

16.
"我从不放过在学生面前‘露一手’的机会,让学生喜欢我,听我的。"于老师的深刻体会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学生喜欢你,崇拜你,他也就会对你教的课感兴趣,有困难也喜欢去克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宣布,他们在一台不到10平方米的光学平台上,在1000万亿分之35秒(35飞秒)的超短瞬间,获得15×1012瓦(15太瓦)强度的电力,该强度相当于全世界所有电网功率总量的数倍。中科院院士、上海光机所所长徐至展表示,超强超短激光系统是当今最新科学技术前沿之一,它以小型化、台式化和高重复频率为特征,为未来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提供崭新的实验手段。另据了解,自然界中类似的极端物理条件,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以及黑洞边缘才能找到。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手段获得这种条件,意味着人类…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高功率激光伴随着激光聚变研究的兴起而迅速发展,在某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开拓出新的物理应用。目前最活跃的领域有: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和强场物理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领衔国际上28个实验室组成的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GPCR是目前最成功的药物靶标,迄今约40%的上市药物是以GPCR为靶点。在药物发现领域,对靶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于有机微纳晶激光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他的脚步无疑是稳健而坚实的。多年来,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驱使他一如既往地在有机微纳晶激光领域探索,并沉醉其中。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廖清。搞科研,他认真严谨、力求创新;当导师,他民主开放、尚学尚新。在不同的角色中,廖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深的研究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着自己的科研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