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实提高对转变机关职能与作风的认识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实质上是要调整政府及部门的管理责任和权力,转变管理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抓好职能和作风的转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要深刻认识转变职能和作风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大事。转变职能和作风,既关系到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水平,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从政治的、战略的高度,对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他还多次强调:"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坚持党的宗旨,积极改进作风,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本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_"领导干部身居要职,户负重任,他们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机关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要求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群众往往习惯于把所接触的干部作风好坏当作党和政府的"代表"。公务员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所以,抓好机关建设,必须从公务员作风入手,树立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论对权力实现有效制约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败重在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然而我国现有权力制约机制却是低效的 ,其根本原因是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民主制度的缺乏和权力的高度集中。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必须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宗旨 ,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对国家权力机关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人心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决定着党的命运.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做到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7.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执政地位、执政使命和执政形势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兆军 《天中学刊》2007,22(4):14-19
我国现行权力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党的权力与国家权力的一体化,而且党处于权力体系的核心,党的权力行使范围没有宪法意义上的明确界定和限制。这种权力结构和权力行使方式影响了国家权力机关政治职能的有效行使,尤其是弱化了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功能。宪政改革的思路是在维持党的执政地位和政府强大有力的前提下,对党的权力行使范围进行宪法意义上的限制,适当强化全国人大的宪法地位,并运用人大的立法功能对党的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农村广泛推行的村民自治,是我们党作为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广泛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形式,是党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民主化的重要资源。然而,只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的新要求。抓好党性教育,就是要把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中之重,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政治立场,自觉实践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现象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障碍。现阶段权力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党自身建没等方面的社会原因;根治权力腐败现象,要形成权力制约上的新机制,把反腐廉政纳入法制轨道,建立环环相扣的监督网络,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展示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学习,成功化解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本领恐慌"。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依然要坚持"两个务必"作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了解权力的本质内涵,明确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要正确的行使权力,深刻认识对掌权监督制约的重要性怀紧迫性,下大力气反腐倡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关系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权力和权利 所谓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等.他们根据宪法分别行使指挥、支配、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但任何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力.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  相似文献   

16.
所谓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等。他们根据宪法分别行使指挥、支配、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但任何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力。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人心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决定着党的命运。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扣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做到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一、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9.
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对人民公开,把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对人民公开,把权力运行结果对人民公开,把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打造廉洁高效的"学习型、规范型、效率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促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行政理念、思维模式、管理方式的尽快形成,推动依法行政,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在治本力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是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党的建设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对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