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型城镇化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新型城镇化对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并结合河南省金融发展实际,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基建城镇化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金融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口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活新型城镇化、管理新型城镇化、景观新型城镇化等六个方面阐述宿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同时基于对大数据的理解,提出大数据促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思维创新,大数据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因此,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探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行政效能问题,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山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为切合点,结合山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有资源优势,提出山南市发展新型城镇化以发展小城镇化建设为基础。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分析,使山南市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只实现户口城镇化,更要实现农牧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的城镇化,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由此也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同时也是城市的精神,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种灵魂,而教育正是延续文化最好的载体和方式,在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建设农村社区文化是目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笔者通过参考众多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总结我国城镇中农村社区的教育现状,总结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城乡整体改革的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而培养城市建设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重要举措。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实现陕西省城镇化率57%的目标,需要转移266万农民进城落户。要实现新型城镇化,把农民改造为市民,使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既要在户籍、就业、社保和教育等政策方面实行改革突破,更要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他们在城镇能够"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面临的素质挑战和发展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经济  相似文献   

9.
李燕飞 《科技风》2013,(12):240-241
城镇化建设是各地政府工作的战略核心。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结合江西省乐平市的发展现状,阐述建设新型化城镇的重要意义,浅谈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并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建设,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得出要想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需要依靠人才做保障,解决好人才保障问题是推进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影响农村建设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保障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的建议和对策,希望为成功实现新型城镇化农村发展的目标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建设和发展我国以人为本、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新型城镇,是党和国家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为避免过去在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应着重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战略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马岩  李霞  郑建明 《情报科学》2018,36(6):50-56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既重效率,更重质量的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利用信息化手段 去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和城镇居民等方面的转型,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本文探索和把握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 的互动规律,为新型城镇信息化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基于认知过程的抽象阶梯理论,遵循“概念构 建——维度分析——要素确定——指标选取”的步骤,分别从环境层面和主体层面,分析影响新型城镇信息化战略 发展的要素和指标。【结果/结论】构建了新型城镇信息化战略要素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渐进模式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西藏人民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西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自然本底、特殊发展性质、特殊发展阶段、特殊发展动力和特殊发展格局五大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将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确定为:立足国情,紧扣区情,该快则快,需稳则稳,2020年西藏城镇化水平不超过28%,至2030年不超过40%左右;尊重民意,适度聚散,宜聚则聚,需散则散;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突出特色,彰显民风,弘扬文化,重接地气。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特殊目标是稳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并将长期稳定在中期阶段。西藏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模式建议采取就近就地镇民化的渐进城镇化模式,实现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农牧民镇民化,而非市民化;推进以农牧民社区建设为主导的渐进城镇化,以标准化农牧民社区拉动人口集聚;推进渐进城镇化的自主模式,尝试以股份制合作将农牧民变为股民。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空间格局为形成"一群三轴多节点"的倒"T"型据点式空间布局,即突出建设"一群"(西藏—泽当特色城镇群),重点建好"三轴"(东部的尼洋河中下游城镇发展轴、西部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发展轴和北部的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牢固培育"多节点"(藏东节点、藏北节点、藏西节点和边境沿线城镇节点)。加快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包括: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地推进西藏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从"科技兴藏"角度开展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启动编制《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2015—2020)》;突出发展产城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打通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战略通道,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交通支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能源支撑;制定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口支援和"点对点"结对制度,从固土守边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继续推动撤县设区和撤地设市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地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精品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精品城市建设,是市政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开放性增强、网络化特征日益显著,新型城市结构由等级型向复合型转变,城市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但存在城镇建设规划不科学,公共设施不健全,人口、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多等问题。针对新型城镇化的态势和问题,文章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建设、优化发展模式、加快制度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在当今世界,我国的城镇化已逐步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尤其是我国已进入"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事业。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高城镇发展能力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能够成功地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块重要基石。本文主要讲述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资源科学》2022,44(7):1449-1462
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路径选择,更加关系到生态安全较为敏感的湖域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环鄱阳湖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造生态安全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采用SPDM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9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城镇化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降低碳排放强度可以实现二者得兼;②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态安全距离是影响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小于经济距离;③生态安全约束下湖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由近及远的“三阶段”衰减特征。由此建议因地制宜并合理定位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精准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过去的城镇化存在着很多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财政支持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本文尝试从财政支持角度,在分析广西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财政支持来实现广西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刘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01-20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明显,属于低门槛值的省份逐渐减少,而属于高门槛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政策时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向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并注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