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过程,检验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探索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以团体辅导理论为基础,对招募并访谈产生的32名大学生进行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异质团体辅导8次共计24小时。运用《自尊量表(SES)》做干预前后效果评估工具。结果:自尊量表测量前后均值分别是27.45±4.36和29.79±3.77分(t=2.05),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团体辅导能够通过团体氛围促进成员交流、通过人际沟通完善自我意识、通过人际互助和团队合作体现个人价值,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新生群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探索改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提升人际交往技能的方法。容纳他人量表前后测的研究结果显示,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表现出好转,尤其是在容纳他人的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产生了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感表达障碍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上海两所高等院校170名大学生施测。结论:大学生情感表达障碍与其社交焦虑有一定关系,提高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改变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改善贫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推荐招募的方式,以32名贫困生作为实验组,32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6次辅导,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辅导后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常态学习下的对照组在各量表下的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心理弹性训练对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广东某医学院医学生共42名,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不采取心理训练,实验组进行心理弹性团体训练。量表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别进行前后测量收集数据。结果:对照组在前后测中,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前后测中,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强迫症状因子、偏执因子等6个因子比干预前低(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改变不显著(P>0.01)。结论:医学生采用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心理健康程度,是一种高校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崔杰  高杨  辛会芳 《科教文汇》2010,(36):12-14
本研究利用人际关系量表旨在调查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根据自编团体辅导方案对人际关系困扰较多的学生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结果显示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较好,性别、生源地以及民族之间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性显著,而学科差异不显著。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人际关系困扰较多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团体辅导是改善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教育启示:结合民族特点改善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提升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民族融合,组织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团体活动。  相似文献   

8.
周笑平 《科教文汇》2009,(32):79-80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独立学院大学生35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相关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前后职业自我效能感和就业信心总体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lt;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对于提高毕业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就业信心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小庆 《科技风》2014,(17):209-209
文章旨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改善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的影响与效果。研究选取1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人际关系相关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并借助量表测试数据分析,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单组实验探讨团体沙盘游戏改善大学生不良人际关系的效果研究,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方法,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筛选某高校大学生,筛选出人际交往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根据自愿参与的意愿确定12名被试,对12名被试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沙盘游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在人际关系的四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干预效果明显,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索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干预效果。采用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干预的方法对河南某民办高校17级12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验证综合实践教学的干预效果。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团体辅导对提升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改善学业倦怠心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9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6次的干预,干预前后对被试进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测查,并通过对被试的主、客观评估判断团体辅导效果。成员接受6周团体辅导后,心理韧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尤其表现在个人力的提高上,本团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王琰  孙娟 《科教文汇》2013,(35):188-188,190
为探讨团体辅导对在高校贫困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研究开展了为期7周的团体辅导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团辅前后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与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选择、规划制定、问题解决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5),说明团体辅导对于促进高校贫困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郑州市三所大学530名大学生,计算生活事件各领域的得分,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探讨了性别和年级这两个自变量对大学生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苦恼程度的差异检验。结果:在生活事件量表的6个因子中,依次排序为: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其它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性别、年级对大学生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苦恼程度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时,要结合不同亚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高低状态焦虑者的延迟折扣差异.方法采用特质-状态焦虑中的状态焦虑分量表,施测于84名被试.据此,选取高低状态焦虑者各20人.再施以金钱选择调查问卷,并比较这两组被试的延迟折扣差异.结果高状态焦虑者的延迟折扣率(几何平均:0.0237)显著高于低状态焦虑者(几何平均:0.0090),t(38)=-2.397,p=0.022.结论高焦虑者在决策中倾向于采取风险回避的策略,其行为表现就是倾向于选择较小的即时奖赏.  相似文献   

16.
熊淑萍 《科教文汇》2013,(11):185-186,188
目的:对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方法:以江西省某民办高校450名大学生,某普通高校4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康奈尔健康量表(CMI)进行测评。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民办高校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钱媛媛  唐凤  周旭  黄玲玲  张玉灿 《科教文汇》2020,(14):154-155,167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民办高校大学生近一个月内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状况,旨在描述在校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心理问题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工具包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男生和女生GHQ-20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与心理健康的自我肯定维度呈正相关,与忧郁、焦虑两个维度呈负相关。GHQ-20总分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个维度呈负相关。结论: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问题存在负相关关系,心理问题少的大学生具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筛选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结合自愿原则选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总分大于110分的学生72名,随机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6),干预完成后1周再次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进行测试。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组进行8周的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干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心理压力、经济与地位压力、体能与生活压力5个维度的得分和大学生心理压力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值均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有效降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51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中文网络过度使用量表》和《人际关系诊断量表修订版》2个量表,调查人际关系和网络成瘾的相关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与其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有留守经历的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以及留守经历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贵阳市白云区某中学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交焦虑高于生活在非单亲家庭的学生;(2)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3)非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学生比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学生在社交中更为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