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媒体营销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重要营销策略.分析了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国内客车企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客车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存在的不足,为客车企业发展新的营销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声像信息媒体以其种类多、应用广、发展快的特点,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其应用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从声像信息媒体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其资源类型,以及进行格式选择的原则。着重叙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声像信息媒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声像信息媒体以其种类多、应用广、发展快的特点,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其应用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从声像信息媒体的认识和概念出发,介绍了其资源类型,以及进行格式选择的原则。着重叙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声像信息媒体的探讨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贺平 《西藏科技》2014,(2):73-76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全国各大媒体业中都有所建设,文章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全媒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起,结合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媒资系统较为先进高级的设计理念,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媒体资产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研国际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探寻我国科技期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向。【方法】 基于我国科技期刊实际、政策导向与专家意见,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现状进行相关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对比。【结果】 明确媒体融合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融合进程中的不足,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方向与着眼点。【结论】 媒体融合具有帕累托效应,需尽早建立科技期刊融合效果评价体系;相较于国外科技期刊集团化运作、立体化网络运营与矩阵化传播模式,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具有自身特色,但融合质量参差不齐、运营管理薄弱;可依据“1个总趋势、5个特质、N个创新点”的思路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流媒体的概念、特点与流媒体系统,比较深入分析了流媒体关键技术,对流媒体技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7.
伍国良 《金秋科苑》2009,(4):184-184
文章介绍了流媒体的概念、特点与流媒体系统,比较深入分析了流媒体关键技术,对流媒体技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体融合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也不可避免必然受到影响和冲击.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学术期刊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方法]引入管理学的产业联盟理论,创新性地提出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的概念,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结果]具体探讨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的组建方式、运行模式、风险防范及保障机制,并论证了其相对于传统运行模式的优势.[结论]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为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学术期刊优化与变革的有效路径,提出切实可行并且契合当前技术条件的共媒体云发展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针对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学术期刊实际提出共媒体云发展模式。【结果】 提出共媒体云的概念,采用“内容+技术+运营”的体系架构,整合学术内容生产、技术保障、市场运营三大环节,联结读者、作者、编辑、审稿人四大主体,通过开放获取、移动交互、权限控制的运行机制实现学术期刊的共生发展。【结论】 共媒体云能够突出学术期刊的优势,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利于发挥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共媒体云目前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是其实际应用已经逐渐形成趋势,并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为优化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以及为用户群体需求和图书馆自身建设需求提供导向。[方法/过程] 基于对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本文界定了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等概念,重点论述了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各要素间的层次关系、生态结构及其信息资源流动,并以图书馆微博为例,分析其微博信息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及信息流转路径。[结果/结论] 形成社会化媒体及图书馆微博信息资源流动路径图,有助于探寻社会化媒体的生存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属于传统媒体形态,而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所有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创新,建设新媒体形态,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人才结构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面临媒体多元化的冲击等问题,正陷入了一个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瓶颈期。要想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建设,就必须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将逐步融合和技术创新,不断更新新媒体形态,提高新媒体的营销价值,实行跨媒体发展战略,提高传媒效率及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电视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广播电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电视节目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广电领域中成为了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可以说从概念的推广到技术的研发,已经逐渐向实用化转变。以往电视台采用磁带方式存储视音频素材,而素材存储后又不方便查找,无法共享,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电视台的素材存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该系统在电视台的管理中实现了音像资料的分类管理和检索处理。从目前的情况看,媒体管理系统在各级电视台中已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虽然其推广和使用的速度快,但是在我国媒体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因此,本文将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概念入手,具体分析影响媒体资产管理的因素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OTC、OTCBB、NASADQ被媒体混淆的三个概念 国人一向很少考究OTCBB市场和纳斯达克市场的区别,媒体对这两个概念也经常不求甚解,还有某些到OTCBB市场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也故做糊涂.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甚至是OTCBB上市企业的网站上看到某公司号称"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之类的笑话.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已然深入人心,数字媒体已经广泛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深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从探讨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其所包含的内容和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最后,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对社交媒体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旨在设计一个概念框架,解释社交媒体的各种应 用,该概念框架以社交媒体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各种社交媒体工具和技术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 内容分析的方法,遵循Ngai的两阶段研究方法,搜索相关论文,关注每篇论文跟社交媒体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技 术支撑、具体应用与实证结果。【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个人行为理论、社会行为理论、大众传媒 理论三个方面展开。社交媒体应用研究呈细分趋势,涉及健康、知识管理、教育、营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的相关概念与区别,以及微博的概念与特点。着重从社会性媒体的特征着手,分析了微博作为一种社会性媒体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媒体资产管理概念和系统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被声像信息行业所广泛接受,但由于媒体资产系统技术复杂,建设投资较大,涉及新旧体制、工作模式和思维观念的转变等重大问题,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需求,掌握关键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恰当地应用推广,最终成功实现声像信息行业的综合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第五媒体手机短信的使用使得它和报纸媒体相互影响,表现为第五媒体向报纸媒体的渗透和嫁接。从第五媒体概念出发,简述了报纸媒体互相影响的几个方面。重点从短信报料与报纸的新闻线索、第五媒体与报纸媒体的传受互动、第五媒体与报纸媒体的文章变革,第五媒体与手机报的诞生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第五媒体使报纸媒体在外在呈现模式和内在文本结构,在自身容量诸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打破媒体介质形式的壁垒,进行跨媒体合作,是报业世界性发展的趋势。传媒变革时期,我们一贯倡导大传媒概念。所谓大传媒,就是高科技、传媒、通信三者结合,各媒体间交叉融合,传媒内部行业交叉融合。如:手机电视、数字报纸等。传统媒体要有新形式,但不是被取代。在传媒业务的拓展方面,积极培育和发展网络媒体,并充分发挥传媒的优势,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构建大传媒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融媒体背景下专业期刊如何借助新媒体工英构建新型学术共同体,以及对原有功能进行优化的路径.[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溯源专业期刊学术共同体概念的内涵,分析当前专业期刊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融媒体背景下此类共同体转型提升的策略.[结果]融媒体环境下专业期刊学术共同体可通过内外圈层逐步建设,采取创新同行评议,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