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操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等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教育应与生活联系起来,即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杨艳 《科教文汇》2008,(10):32-32
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设置了“空间与图形”教学领域,它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应用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6.
数学练习中,学生在空间方面的正确率总是不尽如人意,令教师伤透脑筋.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中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他们身边,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实生活既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育应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在教学目标中注重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之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在生活之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谢丽华 《知识窗》2013,(16):77-7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3.
应用意识是现代数学教学致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构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广泛存在,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觉地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的意识,提高发现、提取、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索的主人、应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陈亚锋 《科学中国人》2014,(2S):206-20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借助教具、学具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着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语文素质培养,需要有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全面地培养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6.
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关联,这样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视人本教育中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应以这一理念来指导数学课程领域的各个环节的建设。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履行“以人为本”数学新课程理念,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那么怎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那,笔者认为:在教学理念理解上渗透科学与人文整合思想,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保持智育与德育的平衡,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联系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评价结果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力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借助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例子设计数学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数学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从而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