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定环境下教师的工作生活都在一定场域之中,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和相应的场域相适应,才能使个体的发展和特定环境保持一致,从而在场域中形成更好的状态.和特定场域相适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关系到教师的角色胜任,以及工作的持久性和长期性,而现实中教师教育往往忽略这一点.教师基于场域的适应性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要和场域环境条件一致.场域适应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师适应发展:选择契合场域条件的专业发展方式,选择对应场域需要的专业发展方向,组织适应场域环境的专业发展内容,设定适应场域特性的专业发展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场域阐释 国际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实践与反思》中指出,场域由附着于某种权力(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是被赋予了特定引力的关系构型。布迪厄认为,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场域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逻辑和必然性”,即“每一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它可以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者一个构型。场域是一个充满争斗的空间,场域中存在着积极活动的各种力量,它们之间的不断“博弈”使场域充满活力^[1]。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视角下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工身处乡村场域、同乡网络场域和城市场域中,他们实际融入城市场域的情况以及他们在不同的场域塑造的不同惯习影响着他们的城市化进程,他们在各场域中获得资本的情况也关系到他们能否尽快融入城市场域。因此,青年农民工要实现城市化,必须加强生活场域的融合,实现同乡网络场域和城市场域的融合;逐渐摆脱乡村惯习,形塑城市所具有的惯习;增强城市空间场域资本竞争力,增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教师既生活在教育场域内,又生活在教育场域外,既是专业知识分子,又扮演公共知识分子角色。因而,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具备四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作为教育圈内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学者;作为教育圈内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改革家;作为教育圈外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经纪人;作为教育圈外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是社会批判者。  相似文献   

5.
语域是根据不同的语境所选择的不同的语言功能变体。课堂教学语域就是指师生在课堂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就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在既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语域受制于特定的课堂教学语境,课堂教学特定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语域特征的语境因素。基于课堂教学语域特征的师生言语交往策略主要有生成性言语交往策略、对话性言语交往策略、精加工言语交往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语域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语言变体。韩礼德认为语域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种变量构成。外贸电子邮件是一种语言变体,有其特定的语域,它的三种变量决定在写作时使用陈述句,这些陈述句又具有长而严谨、句法完整、尽量采用肯定语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方主流社会结构理论的反恩,提出法律秩序场域下的社会结构在宏观上与物质生活关系具有因果优先性,在微观上具有网络特性并以此缩减复杂性.因之,在社会结构与法律秩序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对西方社会结构理论不能是"前反思性的接受",而应充分考虑历史可能性和当下的时代限度,结合本土化特征,实现反思性地借鉴和吸纳.  相似文献   

8.
布尔迪厄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复杂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由习性、资本与场域构成的实践思想。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实质上就是以个人习性为基础,凭借一定的资本争夺场域位置的过程。他的思想颇为深刻,体现了一定复杂性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社会职业行为往往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们在社会生活里总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情景中所应有的行为规范来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种构成社会生活主流的行为规范和角色表现,正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并养成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可以说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已在社会心理结构中形成特定的社会成见和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内蕴和谐价值理念的和谐网络文化影响和调节着大学生的各种价值观念,在其网络实践活动和价值评价运行机制中起着价值导向效能。和谐网络文化凝聚整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多元的外来文化,在网络生活场域中以主导文化引领多元文化。和谐网络文化能够激励教育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促其自由、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网络文化具有思想渗透效能,促进大学生用和谐价值理念认知网络新生事物,理性对待网络社会中的问题。实践规范效能使其对大学生网络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规范作用。和谐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效能对传统的、自发的、自在的日常生活场域形成了一种强力冲击,为大学生传统的日常生活场域的"自觉化"提供了重要契机,推动和促进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场域和非日常生活场域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作协奖为例探讨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权力场是如何实现对文学场的介入的。权力场作为元场域,使体现权力场逻辑的奖项在社会场域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文学场自主逻辑的增强及经济资本在场域中具有的作用的增大,必然使体现权力场逻辑的文学评奖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其评奖策略和评奖标准,并且,努力扩大此类奖项在社会场域中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实践活动的基本进程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何处发生?这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追问.依据网民的网络实践可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场域确定为"器物"场域、"界面"场域、"网络空间"场域、"网络生活世界"场域.在这些场域依次实施相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间相互影响、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运一国际化大都市中,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多元的生活形态共处一城,使得上海形成独特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场域,影响和改变着这一场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与此同时,这一场域中各种冲突的发生也在所难免,是否“学会”了共同生活,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保持多元的丰富,激活个体发展的活力,追求生活的和谐,越来越成为人们需要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学会共同生活,不仅对于个体、对于教育,而且对于这座城市、这个社会,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这,需要教育意识的觉醒,需要持续的教育努力,需要每个人投入其中,面对共同生活带来的挑战,享受共同创生出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刑事证据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工具。对刑事证据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即群体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来思考个体的特性,由此形成了刑事证据场域。"刑事证据场域"是由刑事证据及证明活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场"以及刑事证明的环节、程序和规则所限定的"域",再加上相关主体的"惯习"这一主观的性情倾向系统构成,包括场域的主体、时间、空间、资本、程序和惯习六要素。  相似文献   

15.
文学复译的必要性一直是国内学界的争议话题。本研究从场域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结构,分析了文学复译的内在逻辑。论文指出,复译是产生于某个特定场域中的原本,以不同的译本形式在不同时空场域中反复地出场,复译是特定场域中译者合理性的翻译行为,是原著以差异化的形式存在的方式。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决定了复译的必要性、译本的存在方式以及复译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由网络构成的环境中。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新媒体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还为新媒体下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新媒体下如何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问题的转换,是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逻辑必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结合网络媒介环境、网络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应当系统把握网络媒介场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规律性,网络社会文化生活影响网民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性,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场域与外部场域的相互交融以及场域内部此消彼长的互动,是促使高校运作机制的有效性,构成高校位置分层的制度依据。场域中的相应位置会带来一定的资本,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场域效应是各种资本数量、质量、结构相互合作、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高校之间和内部学业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一位优秀的初中特级教师Y老师的个人生活史进行探究,可以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得益于教师在一定的“场域”中,在特定的“惯习”驱动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复杂综合的知识样态,是教师在一定“场域”中进行“文化再生产”时,他过往的“实践”积累下的“惯习”和“资本”的外在表征,它集历史经验与现实创造于一体,是社会客观条件制约与教师内在创造力高度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语言学派别有着不同的回答。目前,广为大家接受的一种观点是:语言是人们用于实现一定交际目的的符号系统。本论文作者从分析语言的本质特性入手,概要地论述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人们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语言功能的完成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和特定的语言环境。文章糅合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功能语法研究等相关理论,构建出以下理论框架:语言并非一个单一独体,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变体,即与语言使用者相关的语言变体和与语言使用相关的语言变体。前者指地域方言,会话方言和标准方言;后者则指包括语场,基调,方式这三个语域变体的语域。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详细论述了语域理论的内涵、语域变体的特点及其在真实交际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并由此得出结论:语言应当被视为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完成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一种社会符号资源,所有与语言使用者相关的或与语言使用环境相关的因素均应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