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绚丽多彩的中国音乐戏曲文化中,柳子戏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经历了由鼎盛辉煌到逐渐没落这一段历史时期。本文首先介绍了柳子戏的发展历程,着重通过对柳子戏音乐形态的研究,意在传递柳子戏本身所具备的音乐魅力,以及未来保护与传承柳子戏这一门传统剧种。  相似文献   

2.
柳子戏传统剧目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广泛而多姿。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叫板式、相似式、平行、交叉、复现式等各种学蒙太奇技法的使用,使柳子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特例。柳子戏蒙太奇与西方电影蒙太奇互不影响,各自独立发展的事实,为今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价值带来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对柳子戏传统剧目剧本以故事叙述为核心的纯文学性进行辨析,可发现柳子戏作为民间戏曲文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繁荣昌盛,其内在原因是取得了包括讽刺艺术的纯熟运用、悬念手法的普遍设置、曲牌使用的高度自由与艺术化、意味深长的巧妙谐音、浪漫魔幻的艺术追求、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廊等在内的重大文学成就。从新文化、新文学的视角切入柳子戏,审视柳子戏所具有的现代性的萌芽与对其他文学样式进行启迪的可能,是极为有意义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音乐小词典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旧称"柳子腔"。戏曲史中的"南昆、北戈、东柳、西梆",其中东柳即指柳子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曲阜、荷泽、临沂、泗水以及苏北、豫东名地。由山东、河南一带的《山坡羊》、《柳子》等弦索十曲发展而成。历史较久,传统剧目非常丰富,《孙安动本》等传统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柳子戏现代转型的基础是大运河沿岸的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工商业城市文化的繁荣.转型的驱动力是黄河下游和运河两岸农业的商品化带来的农村及小城镇娱乐文化的需要。这个历史性的转型早在晚清戏曲改良运动之前就已自发些从民间开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重振地方戏曲应尊重其渐进式持续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濮阳地方稀有剧种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乐目连戏、大平调、大弦戏、柳子戏、四平调是流传于濮阳地区的稀有剧种。它们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和民情风俗的重要资料,但目前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为建立在田野作业基础上的调查报告,旨在揭示濮阳地方稀有剧种的历史与现状,试图为解决戏曲在当下人文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综合体现形式,优秀的戏曲翻译和翻译研究是增强中国文化和戏曲艺术在世界上的交流和传播的必由之路。国外汉学家戏曲荚译成果丰富,译作众多,出现了许多优秀译作,戏曲翻译研究也全面展开。国内学者对戏曲英泽尚重视不够,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方面均相对薄弱。只有加强戏曲英译和戏曲英译研究,以中国国内译者为主,中外泽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戏曲家为了进行启蒙思想宣传,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改良,引起了传统戏曲中唱、白关系和戏曲语言等方面的变化,促成了戏曲舞台实践由虚拟化、程式化向写实化方面的转变.由于近代戏曲家并没有意识到对戏曲进行艺术上革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他们对西方戏剧并不了解,对传统戏曲创作规律与要求也不熟悉,因此导致了大量案头剧的出现,近代戏曲改良在舞台实践方面总体上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9.
1949-1966年间,福建的戏曲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既继承沿袭了传统科班的培养模式,又创办了一系列戏曲院校,戏曲学校教育初步发展起来。福建戏曲教育在探索中取得多样化发展和成就。各剧种创办了剧种训练班,戏曲院校纷纷出现。戏曲教育以成熟的学校教育为主,以专业剧团训练为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戏曲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有名的城市之一就是山西,这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汉代时期,该城市就已经有木偶与皮影形式的表演,到了北宋时期,"诸宫调"形式出现,之后还有了宋杂剧和金院本等形式的艺术,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之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影视业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近十年大陆出现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分为“正剧”、“戏说”、介于“正剧”和“戏说”之间、“诗剧”这四种类型,清晰展示了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电视剧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商业性小剧场话剧,它们打着小剧场戏剧的旗号吸引了大批的城市青年观众尤其是白领阶层。诸如此类的小剧场戏剧都有比较成功的商业操作,但是从探索一种新的小剧场美学或者说解救戏剧危机的角度而言它们无所作为。本文将立足于21世纪初小剧场戏剧阵营里不再具有实验性的主导性商业化小剧场戏剧来说明中国大陆的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现象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13.
奥尔夫教学法重视体验、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不但适应幼儿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幼儿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能力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语言、动作、乐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有利于幼儿领悟戏曲唱腔艺术、体会戏曲舞蹈艺术、体验戏曲奏乐艺术.在应用过程中,将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幼儿...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动教育戏剧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DIE)注重把戏剧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教育戏剧既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手段,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推广教育戏剧与加强戏剧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戏剧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戏剧的推广,又与各种演出实践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大力推动校园戏剧的繁荣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戏曲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形成了激进的戏曲革新派和传统戏曲的维护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文章对二派戏剧观的分歧进行了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16.
崔护故事首见于唐诗《题都城南庄》,后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将其本事衍为故事,宋代更是产生了关于崔护戏的杂剧雏形,至金元时期的崔护戏已经有了多个剧种。从崔护戏的缘起讲起,以不同时期崔护戏演变的不同剧本为例,通过具体作品版本的的变化来分析不同时期崔护戏的流变情况,这对崔护戏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家”是“十七年”话剧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以权力实施的形态出现在任何类型文本之中的“超级形象”。在教育剧中,由于阶级斗争话语对国家职能的强调,国家被置放在与个体对立的位置,国家成为对人的个体否定的权力集装器。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荒诞戏剧承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荒诞戏剧与西方荒诞戏剧有着事实上的影响和渊源关系。中国荒诞戏剧在主题因子、内向化品格和反戏剧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西方荒诞戏剧呈现出一致的艺术追求。而信仰危机以及民族之间相通的艺术旨趣使这种中西戏剧对话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高度赞誉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但又评其“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这一命题的实质,着重考察元杂剧在西方传统戏剧模式的观照下出现的种种差异,旨在呈现两大戏剧体系迥异的艺术风貌,以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剧运动”是一场以留学生为主、旨在“建设中华戏剧”的运动。其倡导者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等人在一系列戏剧理论论著中,广泛介绍了西方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得失,分析了西洋剧与中国旧剧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探讨了戏剧如何艺术地表现人生与正确处理戏剧、舞台、观众三者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