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班主任为我们念了一篇文章——《再富也要“穷”孩子》。乍一听这题目。便使我想起流行过的一句话:“再穷也不要穷孩子。”这句话是针对边远山区经济教育的落后而说的。但到现在原意被歪曲了,变成了“无论穷富都要一味地满足、溺爱孩子”这种可怕的思想。而这位华裔作者在文中写他亲眼看到的却  相似文献   

2.
李展雄 《广东教育》2004,(11):57-57
最近和朋友聊起学生的消费情况,朋友列举的数字让我吃惊:北京中学生约有40%的学生的月消费金额在100—300元之间,有31%的学生年消费额在2000——5000元之间,而排在前三名的消费倾向分别是:食品、服装和学生用品。我想,北京的孩子如此,珠三角的孩子也应该相差不远吧。《广东教育》上有一篇文章说“再富也要‘穷’孩子”,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学生的经济实力“雄厚”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中小学几乎是独生子女的天下。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和“宁亏大人不亏孩子”的社会习俗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在城市和一些较发达农村乡镇,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都很高。据笔者1992年下学期在高中二年级四个班,对近200名学生的初步调查统计,一名中学生年均消费2500元左右,达到3000元以上的大有人在。一个孩子的消费超过一位家长的消费,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一个孩子的零用钱,更为两个家长零用钱的总和所不及。过去是好学生少花钱或不花钱,学生差的学生乱花钱、多花钱,现在是学习好坏的学生都花钱。有的孩子的零用钱,每月多达150元以上。这些零用钱的用场,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小军是某中学高一学生,原来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可到了第二学期时,他却像换了个人,经常旷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引起了班主任王老师的注意。王老师找他谈心,小军推说身体不好,可让他出示医务室证明却又拿不出来。后来,王老师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小军近来选上了一种叫做“冒险岛”的网络游戏,游戏里的虚拟装备,需要用人民币充值购买而不能用游戏币购买。小军的游戏“造型”花费大都在百元以上,这对于无经济收入的学生而言可不是小数目啊!钱从何而来?小军常向宿舍同学炫耀他玩游戏从未花过钱,其花费都是从网上骗来的。原来一些所谓的游戏“高手”玩过各种游戏后摸索出一套技术,有了这些技术,玩任何付费游戏都可以不花钱。小军正是对此屡试不爽而整日沉湎其中,经常白天在宿舍睡觉,晚上溜出学校到市区上网。这件事对王老师触动很大。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网络而荒废学业,网上欺骗别人网下对老师撒谎,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和那么多同龄人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5.
写读后感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不能用诗歌形式写。 难与易 天下事有难易之分吗?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穷的对富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的说:“多年来,我总想雇船东下去南海,但还是没有去成。”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很惭愧。  相似文献   

6.
本刊驻广东茂名小记者陈嘉报道最近我们学校正流行一种“儿童钞票”,是仿照美元的样子做的,面值从1000元到10万元都有。在我们班,这种“钞票”已经成了一种炫耀资本,谁手里的“儿童钞票”多,谁在班级里的地位就高。而这种“钞票”5角钱一沓,相当便宜。班里的同学还用这些“儿童钞票”当筹码。因为班里有很多人会玩扑克、下棋,所以大家就把“儿童钞票”当赌注,而且下的赌注至少是“1万元”。有些同学还用“儿童钞票”买通别人,帮他写作业或让他抄作业。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制造“儿童钞票”?它使一些同学无心学习,成天摆弄它,还偷钱去买。这些…  相似文献   

7.
常听到父母们发出这样的埋怨:“现在的孩子太能消费了,花父母的钱不知道心疼。我儿子每个星期都要去麦当劳,一次不去就闹情绪,还说我们不爱他。他每个月的零花钱怎么也得300多元,不是请同学吃饭,就是买小玩具,要不就去打游戏。我们说他花钱多,他不以为然,说‘才300多元,我们每个月赚3000元多呢!’唉,孩子哪里知道父母的苦啊!”“孩子太没责任心了,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每天都好像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替他上学,要为他收拾书包、带上学的用品,要帮助他检查作业。如果一次忘记了就要被埋怨,哭着说都怪我们不给他拿桌套、鞋套、橡皮等,被老师…  相似文献   

8.
观点     
《青年教师》2010,(3):4-4
“穷富班”剑指教育公平 据2010年1月5日《安徽商报》报道,记者接到安徽灵璧县西关小学一位学生家长的投诉,称校园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钱的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灵璧西关小学校长王法乐承认了分班情况确实存在,并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04年签订的“参加‘小班化’教育协议书”,其中学校承诺对于参加协议的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家长则一次性交纳3000元教育赞助费。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上海一名中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几十块钱才舒服。记者对青岛市南区20名中学生随机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每月零花钱在1000元以上的有6人,超过2000元的有2人,他们的零花钱主要花在买名牌服装上……“品味”消费是大中城市消费界的大旗,“品位”消费也渐渐成了部分中学生的追求目标。一些中学生注重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消费的意图不在于商品的物质性,而在于商品所象征的人的关系和差别性,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一项来自京沪两市13 ̄19岁青少年的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校园,耐克鞋、阿迪…  相似文献   

10.
老师,我还没说完呢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有这样一道题:“小红和小军两人跳绳,小红2分跳了194下,小军3分跳了297下,谁跳得快?”令人高兴的是,大部分同学在独立思考后都能解答这道题,而且还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用除法分别求出小红和小军每分跳多少下,再比较得出小军跳得快;有的用减法,用小军3分跳的297下减去他一分能跳99下,得出小军2分就能跳198下,所以比小红跳得快;有的用加法,用小红2分跳的194下,加上她每分跳97下,得出小红3分跳291下,所以比小军跳得慢;甚至有学生用乘法,把小红2分跳的194下乘3,小军3分跳的297下乘2,原来他…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课上,一个中学生在描述他的理想,他想将来要做记者——无冕之王,多威风啊!可“冕”字不会写,就问他左右的同学。一个同学说:“王冕学画的冕,日下一个避免的免字。”另一个同学说:“不对吧?好像是曰下一个免字。”老师听见  相似文献   

12.
“妈妈,这本书真有意思。我要把它带到学校去,借给同学们看。”“爸爸,我邀请了同学来咱家查资料,他家不能上网。”“妈妈,把这几只满月的小金丝熊送给同学们养吧。”“爸爸,我们班有个同学总不完成作业,我想请他来咱家和我一起写作业。”每当听到孩子这些话语,我们总是感到很欣慰,孩子乐于帮助别人了。  相似文献   

13.
程丽娜 《成才之路》2010,(36):I0015-I0015
“作业虽然多,但真没想到孩子会雇人写。”目前,市民翟先生气愤地说,他早上帮儿子收拾书包时发现了一张幂满答案的纸,上面的答案就是孩子的作业答案,经过询问才知道,因为作业太多,儿子竞用零食和Q币聘同学写作业。  相似文献   

14.
处处皆书房     
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叫“我的书房”。这是一所乡镇的初中,但是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并不多。于是,穷孩子与富孩子挤到了一个教室里。所谓的富,只是相对而言罢了,毕竟不是富可敌国的那种;而这所谓的穷就穷出了点水平,传说有穷到家里只有手电筒这唯一一样电器的困难户。金娃是乡长的孩子,乡长每天坐小吉普上下班;牛娃是平头布衣的孩子,他们家最现代化的东西就是那个手电筒。金娃每天的任务是学习。牛娃每天的任务是割草、喂猪、放牛、洗衣、做饭,还有学习。金娃回家了,问乡长:“爹,今天要写咱家的书房,咋写?”金娃家有个专门的书房,又大又豪华…  相似文献   

15.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从常理讲,贫困家庭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多年来,社会舆论大力呼吁救助贫困学生,却很少强调教育穷孩…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这是“六一”节过后的一个中午,班里的小军进了办公室来到了我跟前,开门见山地问道:“潘老师,为什么这次‘六一’节的贫困生慰问金没我份儿?学校里有不少贫困生都拿到了,难道我还不够穷吗?”孩子义正词严中透着委屈,在他的兴师问罪下我全然成了一个毫无同情心又处事不公的老师。我一时无语,的确,小军是个不幸的孩子。七岁时,爸爸遇车祸身亡,妈妈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时而正常,时而发病。更不幸的是,妈妈对小军似乎并没有多少舐犊之情,没过几年,竟撇下他改嫁了。可怜的小军只好跟外婆生活。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当地政府和关工委对贫困生补助…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3,(4):4-4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记者调查,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家住南京的林女士就是这样,为了让孩子上某国际学校,夫妻俩的工资全部用来供他上学。  相似文献   

18.
王天虹有许多高论,譬如他对穷富的解释,可谓一绝,他说:“以目前台北的生活程度,一个人,如果平均一个月能赚三万元,可谓多矣,但如果他平均每个月用掉三万零一元,则到头来,他还是年年负债,所以他永远贫困,可算穷人。如果一个人,平均每个月只赚两千元,而他平均每月只用了一千九百九十九元,则他还算富有,因他永远有剩也。”王天虹为人豪爽慷慨,好玩乐,好交友,可是,他并不是让玩乐交友妨碍正事,影响工作,总而言之,他花钱的事,虽有滥用之嫌,但他赚钱的事,却顶认真,从不马虎。说到王天虹花钱方面,有时糊涂得可恨,有时滥用得可恼,平常花得不得体的冤…  相似文献   

19.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花钱也令人“大开眼界”。 有位高中学生,个人存款据说已达五位数,脚上的皮鞋是花400多元买的。有一次他请几位同学吃饭,一餐的花费就是500多元。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究竟需要什么?古往今来,从书生到学生,人们习惯于在其前面加个"穷"字,人们的印象也是这样的。然而,现在"穷"学生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了起来。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某青年杂志社记者在西安一大商场门口,向十来名中学生作社会调查时,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