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2006,(1):60-60
《新闻记者》2005年第8期发表刘建新的文章《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谈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运作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发展完全秉持的是传媒消费主义的理念。他重视市场、重视商业化运营,以盈利为目标;他坚持以受众为导向的传播理念,把受众完全等同于消费者。本文着重分析了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的运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这种变异使传媒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成为自身文化产品的推销者,传播者的角色变更正使它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叙述模式等发生着消费化的改变。商业逻辑正入主新闻传播并成为其内在驱动力,使得新闻传播这种人类的精神交往活动被物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包含复杂的意味,不可持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市场经济入主新闻传播业 ,使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出现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它表现为传播内容的重点转移 ;以大量娱乐内容服务于受众 ;媒介形式的消费。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 ,是我国入世后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向 ,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释放人的欲望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应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商业化造成的文化物化现象以及对人的精神与意义的销蚀。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观念正逐渐侵蚀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弥漫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股思潮。被这股思潮所裹挟着的大众,已经发生了异化,成了消费主义所鼓动起来的欲望驱赶的消费者,沦落为物欲的符号。在一个消费主义逐步演变为主流话语的社会里,传媒作为消费观念培育和扩散的平台,呈现出偏离社会公器的方向,为一种内在压迫性结构的确立不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走在大街上,你环视四周以及天空,在那五彩缤纷的物体表象之上和蓝色的天空下,到处都是飞舞的符号.人类文明从开始就从来没有欠缺过符号,但是如今的符号充满了一种欲望的味道.四面八方涌来的欲望表达着一种赤裸裸的追求,这或许可以说是社会的进步,或许可以理解为文明的扭曲,或者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在管理、运作机制上直接源于政治逻辑,按意识形态的指令实施信息资源的配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开始入主新闻传播业,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由市场进行自然配置,从而使现代传媒这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出现了交叉与互渗。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仅具有新闻节目的一般特性,也普遍借用曲艺等娱乐化的手段,以达到其预期的收视效果。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元素不断增多,其在主题选择、呈现方式等上面均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倾向。本文以齐鲁卫视的《拉呱》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安若 《青年记者》2006,(2):37-37
媒体中大量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在开启人们消费意识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社会新闻的制作也带上了化工业生产的影像,在媒介生存发展竞争的大背景下,传媒集团极力营造消费主义的氖围中,社会新闻利用其强大的社会性和传播性优势,展开了本来就“软”的新闻“可售性”的变革。社会新闻的这种趋势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新闻开始注重新奇怪异,娱乐功用;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注重“花边新闻”而不是演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为了迎台受众实现生产消费的最大化,媒体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体现出了社会新闻为迎合消费而呈现严重的“消费主义化倾向”。所谓的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氖围。因此,消费主义实际上足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子川 《新闻记者》2007,(11):55-55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7年10月17日报道】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布的调查结果,多达1/5的电视观众在收看最受欢迎的节目时,把广告跳了过去。调查比较了电视节目直播时连同广告一起收看的观众人数与三  相似文献   

11.
李蓓 《新闻知识》2007,(8):42-43
"我们心目中敬重的孔子其实是一个经常陪着学生玩的可爱的老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  相似文献   

12.
李蓓 《新闻知识》2007,(8):42-43
“我们心目中敬重的孔子其实是一个经常陪着学生玩的可爱的老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用如此通俗直白的现代语言来解读古老经典,再搭上大众传媒这班快车,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于丹热,一跃成为众人追捧的“学术明星”,她写作的《论语〈心得〉》也在全国畅销。虽然对她持“反对”的声音也同样激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人物,引发公众和传媒的热议,其中典型的如"犀利哥"、"凤姐"。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出于炒作目的或存在网络推手助推,这些"哥""姐"们接受的是大众狂欢式、围观式的消费。在传媒消费主义视域下,"哥""姐"现象之热背后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式微,人文精神和传统消费文化价值的沦丧,以及大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与网络恶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型向炫耀型转变,由节约型向奢侈型转变。人们不再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越来越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即它带给人们的符号意义。当商品给人带来某种身份、地位、权力、名誉的象征时,它的符号价值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商品也便具有了更大的符号意义。人们消费商品即是消  相似文献   

15.
拓玲 《今传媒》2010,(7):90-91
2008年9月,金融危机席卷全美,面对因大众"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的超前消费思想带来的后果,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也只能运用减税加监管的金融措施救市。这不得不让  相似文献   

16.
蔡月亮 《新闻通讯》2011,(12):44-45
近年来红色影视剧大量涌现,在荧屏中呈现出热播的现象.以国庆六十周年和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涌现出《人间正道是沧桑》(2009)、《潜伏》(2009)、《建国大业》(2009)、《雪豹》(2010)、《毛岸英》(2010)、《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011)、《建党伟业》(2011)、《中国1921》(2011)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历史剧。红色影视剧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红色影视剧低俗、庸俗、媚俗的消费主义倾向,也在社会和公众岁问引规了广涉争议。  相似文献   

17.
孙晓 《青年记者》2016,(13):63-64
媒体消费主义盛行的迷思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理念在我国社会的广泛蔓延和不断强化,在消费文化的裹挟包围之下,媒介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①消费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时放大了这种需求,进行了消费内容再生产再扩散.在受众强大的消费主义信息需求面前,媒体倾向于奉行消费主义,致使消费主义深度侵入媒介文化之中,形成合谋,导致媒体消费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2006,(1):61-61
《新闻前哨》2005在第8期发表施华、柳顺华的文章《和谐社会与传媒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郑慧 《新闻世界》2008,(7):72-73
1999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城市报刊发行工作研讨会,为“都市报”下了定义: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色彩的报纸。如何贴近读者?90年代都市报在和晚报、商报、晨报等相互竞争中弥漫了比较严重的低俗化、功利化等浓重的商业气息。《华西都市报》率先以追求权威和刊登主流资讯促使了都市报的转型;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0.
传媒资讯     
《新闻天地》2006,(11):50-51
国内中国批驳境外媒体新闻造假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10月10日表示,最近境外一些媒体报道我国器官移植医疗活动时编造虚假新闻,恶意攻击我国的司法制度。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境外媒体,在前不久编发了一条新闻,说记者伪装成一个患者家属,到某一个医院了解情况,医院有人说多少钱就可以移植器官,他据此认为存在贩卖器官的现象。实际上,在新闻播出的前一天,这个媒体记者对新闻发言人本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独家采访,采访的主题是要了解我国在实行器官移植管理办法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