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陈俊 《新闻窗》2007,(4):112-113
驻站记者在远离“大本营”的情况下,到站属所在地采访报道,一方面,他没有“大本营”记者的“超脱”,必须正确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与驻地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等同于驻地媒体记者。完全依附于当地。同时,驻站记者又不能像“大本营”记者一样“归口”分工,不能根据自身特长、兴趣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采访报道,得做1个“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谈驻站记者     
陈岳海 《新闻界》2000,(4):57-58
驻站记者较之本部的记者 ,在取得宏观信息上 ,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时差 ,而在捕捉微观信息时 ,则又难于得到本部的指点。那么 ,驻站记者如何才能独挡一面 ,成为报社灵敏的神经触角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认识。置于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是党报办报的原则和传统 ,也是驻站记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搞好记者站宣传报道的前提。实践证明 ,取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 ,对驻站工作的开展有两大好处 :一是易于得到当地各级党政干部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从他们那儿 ,更易于了解到重要的新闻线索。1995年 ,我在与遂宁市主要党…  相似文献   

3.
对于媒体驻各地记者站的记者而言,除必须具备通常意义上讲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知识素质、意志品质等素质外,还须具备宏观、中观、微观的战略视野。  相似文献   

4.
5.
6.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期远离报社,驻扎地方,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游离于报社之外,不同于编辑部的记者。可以说,驻站记者是介于“本报记者”与“当地记者”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本报记者”的属性,也有“当地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窦永堂 《传媒》2003,(3):56-56
作为报刊社(台)的分支机构,记者站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大批驻站记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手中的笔书写出了优秀的答卷。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少数驻站记者由于缺乏自律,出现了不少问题。如: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强化媒体在地方的影响,增强与地方的贴近性,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不少媒体都在辖区所属的各个行政区域设有记者站或分社。随之,便形成了驻站(分社)记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专事三峡工程报道的记者之一,在新闻竞争的大小战役中,我深切感受到,世界级的开放性工程,应培育出与国际新闻潮流同步的记者,至少,这里应该催生出一批有职业化理念诉求、职业操守和专业级能力的记者。 第一,职业化的心理感觉 三峡工程报道与一般的时政、  相似文献   

11.
窦永堂 《新闻界》2003,(4):51-51
作为新闻媒体的分支机构,记者站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大批驻站记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手中的笔书写出了优秀的答卷。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有些驻站记者由于缺乏自律,引发了诸多亟需疗治的病症。一味突出重“点”。这里所说的“点”多是指与个人关系密切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不是倾心涵养新闻源,培育信息网络,而是乐于在可口的“点”与“点”之间响亮地碰杯,相对而坐,互致关切。时日既久,记者本人常因一己私利与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惰性严重,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外出采访,习惯于安坐车内轻倚窗旁,不愿深一脚浅一脚地遭遇采访…  相似文献   

12.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赢得特定目标群体的特质和能力。媒体公信力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长期发展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在现实当中,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很多,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多年来,记者影响媒体公信力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是归咎为素质问题那么简单。从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着眼,把影响媒体公信力的记者因素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又到了农民种粮直补金发放的时节,各地纷纷落实党的这一富农政策。作为一名媒体派出的驻地记者,该如何报道这一新闻呢?这一问题,让笔者进而想到:一名驻站记者应以怎样的视角,来捕捉当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14.
15.
我庆幸自己到了现场,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不然一条假新闻就会在我的手中产生。  相似文献   

16.
驻站记者如何采写独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现身说法,论述了驻站记者只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注意积累,炼就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看似平常处发现好新闻,挖掘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7.
记者是社会发展过程忠实的记录者和发掘者,要做一个称职的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反映最原始真实的生活,才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作为驻站记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始终和最基层的群众,和基层的党委、政府在一起,上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下联系最火热的生活,因此是最能够写出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的。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安徽日报六安记者站工作时的一段经历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8.
驻站记者作为媒体与地方联系的桥梁,是最接地气、最接近现场、最接近当地百姓的新闻工作者,是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而驻站记者是各新闻单位扎根人民的有力抓手。如何才能发挥驻站记者的桥梁作用,本文结合驻站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叶健 《记者摇篮》2004,(3):18-18
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工作从业人员还是一般读者。对于专家型记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深度报道越来越受欢迎。与之相比,以往的被视为“样样通”的杂家型记者却有被时代淘汰之势。但笔者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驻站记者,需要既“杂”又“专”.“登得厅堂,下得厨房”。平时遇杂事,拿出杂家的本事,迅速出击,有效扩大新闻报道的涵盖面;关键时刻,还要  相似文献   

20.
王毅 《今传媒》2005,(2):33-33
新闻单位派驻地方的记,至少应该树立以下几种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