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静 《新闻窗》2006,(4):25-26
记者站是报纸伸向地方的“触角”,驻站记者拥有直面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但也有新闻如何对口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名驻站记者,是报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宣传事业的需要,记者站工作也呈现新的态势,编辑部工作人员如何为记者站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我以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一名驻站记者,身在记者站,有哪些困难,最  相似文献   

8.
记者站是新闻媒体的派出机构.是新闻媒体在地方设置的一个窗口,代表着新闻媒体的形象。驻站记者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记者的个体形象.更关乎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所以,驻站记者树立窗口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10.
我对记者部和驻站记者的工作,一直是关心和重视的。近三年来,我的有关记者工作的讲话共有4个,其中,有3个是在驻站记者开的会上讲的。第一,张家厚同志(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对去年记者站工作的肯定意见,我表示完全赞同。他的讲话很具体,也很实在。2002年,大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去年,我到各地跑跑,见到了各市州的领导,他们对大家的工作都很满意。这是对我们的工作的充分肯定。总体上讲,他们是从驻站记者那里看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形象的。两个分社和13个记者站个个工作都不错,没有一个瞎搞的。大家给我的一个突出…  相似文献   

11.
杜鹃 《新闻采编》2012,(1):13-14
我作为党报一名驻站记者,在山西日报晋中记者站工作的两年中,切身体会到驻站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感。最亮丽的风景在基层,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期间的艰辛与成就,升华了我对记者职业献身  相似文献   

12.
沈春良 《视听界》2010,(1):101-102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驻守在前沿阵地的“突击队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驻站记者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保证广播“先声夺人”?笔者认为,应当先人一步、深入一层、厚积薄发,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掘、延伸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13.
驻站记者如果能深刻认识基层的重要性,积极践行"走转改",就能充分发挥基层记者站新闻宣传方面的前沿作用,传递和落实中心工作的号角作用,重大战役性报道的配合作用,地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主力军作用。作为一名驻站近十年的记者,近年来,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驻站记者工作的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驻站记者如果能深刻认识基层的重性,积极践行"走转改",就能充分发挥基层记者站新闻宣传方面的前沿作用,传递和落实中心工作的号角作用,重大战役性报道的配合作用,地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主力军作用。作为一名驻站近十年的记者,近年来,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驻站记者工作的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邻 《新闻窗》2012,(3):4-4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这是置身于“走转改”活动的切身体会。按照集团的安排,2011年11月起,我成为贵州日报黔东南记者站的一名驻站记者,有了更多机会深入基层一线,踏入苗乡村寨,领略民俗民情,观察生活百态,体味时代变迁。带着一双新奇、兴奋的眼睛看基层,采访写作的视角和立意有了不同于往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活鱼"不常有,批评非常态,记者站天天面对的是最不易引发读者关注的地方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硬新闻!如何把"硬新闻"做"软"做"活",是检验驻站记者能力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创新思维方式,努力锤炼采写"硬新闻"的能力,紧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是提升记者站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胡弋 《新闻前哨》2003,(6):38-38
今年2月,我从《体育周报》编辑部调至湖北日报社驻黄冈记者站。与我原来从事的工作相比,专业跨度确实不小。如何尽快转换角色,投入到记者站的工作中,报社的领导、老报人和同事们都有一些悉心的指点和帮教。时光荏苒,转眼我在记者站工作已两月有余。这段“磨合期”,我尝试写了一些稿件,有了一些文字的成果。然而,思想上的收获更显重要。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对驻站记者工作有了更深一层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起因是这样的:最近有些刚进报社的年轻同志被分配到记者站工作,由于没有新闻实践经验,远离编辑部,他们中的不少同志感到茫然,不知采写些什么是好。当看到一道来报社被分配到编辑部同志的名字接二连三地在报纸上出现时,他们又焦躁不安。内心无不有一种艳羡之感:在编辑部做记者多好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我只能说他对自己的工作还不十分了解,还没有看到驻站记者的优势,还没有体会到驻站记者在新闻一线的乐趣。本人在编辑部呆过,也驻了一段时间的站,两者比较,我还  相似文献   

19.
窦永堂 《新闻界》2003,(4):51-51
作为新闻媒体的分支机构,记者站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大批驻站记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手中的笔书写出了优秀的答卷。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有些驻站记者由于缺乏自律,引发了诸多亟需疗治的病症。一味突出重“点”。这里所说的“点”多是指与个人关系密切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不是倾心涵养新闻源,培育信息网络,而是乐于在可口的“点”与“点”之间响亮地碰杯,相对而坐,互致关切。时日既久,记者本人常因一己私利与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惰性严重,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外出采访,习惯于安坐车内轻倚窗旁,不愿深一脚浅一脚地遭遇采访…  相似文献   

20.
谈驻站记者     
陈岳海 《新闻界》2000,(4):57-58
驻站记者较之本部的记者 ,在取得宏观信息上 ,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时差 ,而在捕捉微观信息时 ,则又难于得到本部的指点。那么 ,驻站记者如何才能独挡一面 ,成为报社灵敏的神经触角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认识。置于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是党报办报的原则和传统 ,也是驻站记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搞好记者站宣传报道的前提。实践证明 ,取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 ,对驻站工作的开展有两大好处 :一是易于得到当地各级党政干部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从他们那儿 ,更易于了解到重要的新闻线索。1995年 ,我在与遂宁市主要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