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雷 《青年记者》2006,(24):38-39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记调查,章经媒体转载后引发广泛关注。2006年7月3日,富士康认为该报道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向深圳市中院提出诉讼。7月17日,记王佑和翁宝收到了法院冻结其资产的通知书。8月25日,富士康旗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索赔3000万元,并申清冻结了被诉记的个人财产。8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声明,对鸿富锦公司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查封记个人财产“表示强烈谴责”。8月30日晚,富士康将诉讼标的降为1元,相关记财产被解冻,同时将《第一财经日报》列为被告。9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组建律师团应对富士康诉讼。2006年9月3日18点10分,《第一财经日报社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声明》出现在《第一财经日报》网站上。双方在“相互致歉、相互致敬”之后,富士康撤销了对“一财”的诉讼。至此,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就这样戏剧性地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2.
一、舆论监督引发名誉权诉讼2006年6月15日和22日,由于《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记者王佑采写的两篇报道《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富士康离职女工:连续作业12小时已是家常便饭》,揭露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工厂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因《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其存在工人超时加班等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9,(5):F0002-F0002
尽管时下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也出现下滑,但作为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的黄德荫却满面春风,笑容如故,他说:“从安利在北京公布2009年品牌战略和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生产规模可以看出,安利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王键 《新闻天地》2007,(11):I0002-I0004
2007年9月6日上午,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在长沙会见了美国安利母公司安达高公司全球公共事务副总裁侯力威先生与安利(中国)副总裁陈朝龙先生一行。在双方会谈中,甘霖副省长肯定了安利公司对湖南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表示将尽力为安利公司在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会谈结束,侯力威先生与陈朝龙先生接受了媒体的访问。  相似文献   

5.
陈强 《新闻传播》2007,(11):36-38
2006年的夏天,传媒人最关注的一个话题莫过于“富士康天价索赔案”。事情缘起2006年6月15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在C5版头条发表了记者王佑的《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以下简称《富》文),披露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m)深圳基地(即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员工超时加班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6.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07,(6):63-63
中国的日报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广电总局:全面抵制低俗之风;中国财经媒体缺失国际话语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获最受尊敬企业;广州、深圳两大报业集团战略结盟;世界主流媒体关注美电台辱华事件;道琼斯路透陷并购门“平媒”成宠儿.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6,(5):108-109
事件始末富士康将记者告上法庭并提出天价索赔因不满一篇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鸿富锦),以名誉侵权纠纷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的两名记者提出高达人民币3000万元的索赔,并已要求相关法院查封、冻结了两名记者的个人财产。(鸿富锦为富士康全资子公司,富士康又是台湾鸿海集团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发函谴责富士康《第一财经日报》8月28日下午向富士康公司发函称“记者报道属于职务行为,报社将动用资源支持两人全力应对诉讼”。《第…  相似文献   

8.
江门日报社庆祝记者节 广东江门日报社百余员工于11月8日隆重集会,庆祝第十个中国记者节。会上,江门日报社对过去一年来业绩突出的一批采编人员进行了表彰,余太平、等十名记者,荣获“‘安利杯’《江门日报》2009年度‘十佳记者”’称号;傅学超等十名编辑,荣获“‘安利杯’《江门日报》2009年度‘十佳编辑”’称号。  相似文献   

9.
孟建  钱海红 《新闻记者》2006,(10):39-41
前些日子,陡然而起的“富士康”案又倏尔平息。“富士康”案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于2006年6月15日和22日分别刊发了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7月3日.与此报道有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深圳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的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8月30日,富士康集团决定把对《第一财经日报》两住编采人员的索赔额降为1元人民币,并追加《第一财经日报》社为被告。9月3日,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联合声明,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这场诉讼纠纷。此案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为此发表一组文章,从公关危机的处理、法律视角的点评和呼吁构建和谐传播环境三个方面来讨论此案,以见社会各界的反应和此案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5月开始,我报社自主研发出相关的软件,在浙江省内同行间率先推出了“每周上网新闻网络浏览量排行榜”(以下简称“新闻排行榜”),按“时政财经”和“综合”两个榜单,每周取排名前20位新闻予以内部公布,上榜新闻基本上囊括了《金华日报》及其子报《金华晚报》、《浙中新报》一周以来最重大、最精彩、最有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案”,最后以双方的和解画上了句号,但这次事件是否就真的尘埃落定了,我看也未必。在这次事件中,最初是媒体手握“社会公器”的尚方宝剑与富士康公司就“血汗工人”问题进行的较量,后来演变成因富士康公司认为《第一财经日报》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朱涛 《新闻记者》2007,(4):82-85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于2004年11月15日,由三大股东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按50%、25%、25%的比例投资,成为中国首张跨媒体、跨地域的市场化商业日报。日报的特性在于每日(或每个工作日)出版,同时因  相似文献   

13.
业界资讯     
2007中国财经媒体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刊讯2007年4月25日,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2007中国财经媒体高峰  相似文献   

14.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6月5日,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隆重开幕。世界报业协会总干事鲍丁先生在他的“世界报业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报业继续保持着世界报业第一大国的地位,不但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中国日报总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前百名日报当中,中国出版的日报数量占有1/4的比例,这是令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难望其项背的国际地位。在此之前,最新的世界日报发行量前百名排行榜正式公布,中国大陆有25家日报上榜。面对如此骄人的数字,我们怎么办?中国传媒何去何从?这不但是我们自己,也是世界报业对中…  相似文献   

16.
靖鸣  陆先念 《传媒观察》2006,(10):14-15
事件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6月13日英国《星期日邮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生产苹果公司主打产品iPod的富士康女工每月的工资收入仅有27英镑。两天后,《第一财经日报》C5版头条跟进发表了《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一文,成为事件的直接导火索。该文以一名普通员工的口述实录形式,指出富士康工厂存在“一般操作工必须连续工作12小时,不得说话”、“三个女工因经常加班而在生产线上晕倒”等非法用工现象。16日,苹果电脑(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代工厂不能满足员工待遇的有关原则,苹果将会取消其代工资格。19日该公司开始对代…  相似文献   

17.
陈永和  马银 《新闻前哨》2007,(2):112-112
冬日的羊城,仍有一派春天的气息。1月18日中午,活力四射的世界“飞人”——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刘翔,亮相于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安利璀灿星荟大型产品展”。在展馆新闻发布会现场,安利全球总裁德·狄维士向来自中国各地180余位媒体记宣布:刘翔已正式成为安利旗下高端营养品纽崔莱的全球品牌代言人,这也是安利首次在亚洲选择全球品牌代言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尹良富 《今传媒》2005,(7):67-68
2004年9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出版发行。至此,跨媒体、跨地域,居于“第一财经”统一品牌下的广电传媒与平面媒体框架基本达成,即“第一财经”模式诞生。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我国首次公布报业年度发展报告报业成为发展最快行业之一本刊讯记者袁报道:2004年我国日报平均期印量近1亿份,稳居世界第一;2004年中国的日报千人拥有量达75.86份,较2003年增长6%。《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公布的多项数据表明,报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8月5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报业产业研究报告《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报告中说,2004年,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占全球日报总量的14.5%,也就是说世界每7种报纸中,就有1份出自中国;中国的日报千人拥有量继…  相似文献   

20.
刘晓鹏 《新闻界》2004,(4):76-77
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后,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将《上海经济报》收归名下,改造成为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原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率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初现跨媒体信息平台雏形的话,日报的诞生将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