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44年,周恩来同志在延安纪念与追悼韬奋办法中亲笔加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毛泽东主席批示表示同意,表明了党中央对韬奋的高度评价.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也先后为韬奋题词,对韬奋继续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世纪90年代,国家又设立了"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作为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最高奖励.这些都说明韬奋在新闻出版界的崇高地位,向"出版事业模范"韬奋学习是每个出版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3.
史零 《编辑学刊》2006,(1):22-23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年纪念日.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他,是因为他对于我们所具有的极特殊的意义. 1944年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确认邹先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毛泽东同志后来在纪念他去世5周年时,还亲笔题词,称赞他是民主战士.邹先生受到的尊重和荣誉更是来自多方面,跨越了久远的年代,可是,在我读完了他的<经历>、<患难余生记>等一部分作品后,我受到的震动却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1944年给韬奋的题词作了最好的概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95年,在纪念韬奋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也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此,可以说,韬奋精神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韬奋精神,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四年夏,纪念了韬奋同志逝世十周年。当时由沈钧儒先生邀集了胡愈之、胡绳、徐伯昕、范长江、柳湜、史枚等韬奋的生前友好,组成了《韬奋文集》编辑委员会,商讨编辑出版《韬奋文集》的问题,曾在东总布胡同沈老家里开过几次会。当时决定先请范长江同志负责审阅韬奋所有的著作,提出编辑计划。长江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在他繁忙的行  相似文献   

6.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韬奋基金会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在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发言,表达我对韬奋先生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韬奋先生是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典范.他自1926年主持<生活>周刊起,就全身心地投入进步文化事业,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备尝艰辛,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始终坚守进步文化的岗位","忠诚担负"进步文化的责任."为着进步文化的工作而努力奋斗".韬奋先生的这三句话,是我做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8.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9.
有人提出怎样才能让"过头话"远离媒体?对这个问题,我想以邓颖超同志一次审稿做法说点看法. 1976年底,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前夕,<人民日报>将3篇悼念文章送邓颖超同志审阅.邓颖超同志要求对原稿中某些不实之处加以修改.她指出3篇送审稿中的几个不实之处包括:一、讲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李少石(廖仲恺之女廖梦醒的丈夫,引者注)被国民党特务谋杀,事实早已查清,那属意外事故,不是谋杀;二、讲1938年长沙大火,是国民党企图谋害周恩来,事实是国民党对日军进攻采取焦土政策,"谋害"之说是夸大;三、讲在(重庆)红岩村时,周恩来、邓颖超经常和战士们一起浇水、种菜、浇粪,实际上只是偶尔为之,不是"经常";四、讲周恩来在重庆(国共谈判期间)和毛主席"寸步不离",也起码是不科学,因为当时两人各有各的活动,不可能"寸步不离".(根据<新民晚报>2004年2月26日报道,作者:范敬宜)  相似文献   

10.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韬奋先生的赞誉和对韬奋精神的概括.出版界设立韬奋奖,宗旨也是在表彰出版、编辑领域为人作嫁、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1.
赵拴 《新闻窗》2007,(6):27-28
此时此刻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没有想到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报记者能获得中国新闻人的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没有想到我这个来自祖国西部的记者能代表全体获奖者在这个庄严隆重的大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2.
韬奋是出版事业的模范,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我小时候,在知道鲁迅名字的时候,就知道韬奋的名字.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韬奋作了讲演,只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三联书店北京联谊会编的《联谊通讯》第37期特约张锡荣、胡耐秋、薛迪畅三位同志撰写了纪念文章,同时还重新发表了徐雪塞同志《临终前的韬奋先生》一文。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韬奋基金会、上海联谊会、韬奋纪念馆、上海三联书店、沪港三联书店等六单位将于今年7月20日在上海韬奋基金会召开纪念大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发表周恩来书信一组,刊登于三月二日的全国各大报纸.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九日给宋庆龄同志的电报末尾,署名的下面还有"子皓"二字.这"子皓",本来是发报的时间,即一月十九日,可是有几家报纸却把它排在了另起一行的顶头.这说明,我们的一些编辑同志还缺乏这方面的常识.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1995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韬奋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次会上,我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捧回了中国韬奋新闻奖的奖杯和奖状.10年后的今天,我又有机会参加纪念邹韬奋诞辰110周年的大会,这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忘怀的荣幸.我的荣幸可以说是从我的上一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2016"书香赣鄱"全民阅读宣传月活动内容之一的"韬奋精神书法作品展"于2016年4月15日在江西省图书馆隆重开展。本次书法展是由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江西日报社、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出版集团联合主办,江西省图书馆等三家单位承办。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殷美根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开展仪式,并为3名"韬奋奖"获得者代表、江西省  相似文献   

17.
1950年2月27日,是值得黑龙江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这天,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归国后,在周恩来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哈尔滨.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来黑龙江省视察.……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阅读”八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阅<中华读书报>2008年4月2日一期上朱正琳先生的文章<我已经读了很久>,引发我自己关于阅读的许多感想,于是付诸笔端.个中想法,虽不免老生常谈,但也有一点自己的真实"心得".  相似文献   

20.
韬奋图书馆是为纪念邹韬奋同志而开始筹备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均保存在上海韬奋纪念馆。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此中经过,常常有人问起而不知其详,今就《图书馆杂志》出版之际,特将韬奋图书馆筹备始末加以叙述,为图书馆事业史提供一份资料。韬奋逝世后,于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在革命圣地延安由周恩来、吴玉章、博古、邓颖超等十三位同志发起而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