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对李商隐《锦瑟》诗主题的叙述比较笼统、含糊,显得模棱两可,给学生朦胧含糊的印象,难以准确理解原诗。我们认为,给学生讲古诗文,特别要有明确的主题,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诗境,把握全诗主题,对诗有一个较为深刻准确的认识,否则,学生很难读懂诗意。其次,教材对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太简。我们知道,作家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很大,而教材在这方面说明太少。学生很难把握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少年得志,十九岁时因才华横溢深得牛党令狐楚的赏识,先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后经令狐陶推荐,二十五岁举进士第。二十六岁时,李党泾…  相似文献   

2.
<锦瑟>一诗,自宋朝以来评论者见仁见智,议论纷纭.作者从颈联诗句的原型着手,通过考察作者的生平,参证相关诗歌的意境,考证出此诗大约写于大中七年至大中九年的某一个春天,地点在梓州柳仲郢幕,诗歌主题为忆旧思归.文章作者列举了有关词语在李商隐诗集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有关典故、语词的含义,对<锦瑟>一诗诗意进行了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3.
4.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多义难解的作品之一,这与诗中蕴藉含蓄的语言修辞和大量典故的巧妙运用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解读的视角出发,《锦瑟》之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诗意朦胧多义、诗境幽隐奇缈、情感复杂曲折的艺术特色,其深层原因是儒释道思想对作者创作的交错影响。  相似文献   

5.
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先抄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沦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  相似文献   

7.
一、赏析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及技巧。 二、赏析重难点 1.理解诗人独特的风格。 2.掌握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本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锦瑟》犹如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在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解人最多,而又莫衷一是.据友人初国卿统计,对《锦瑟》的解说,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就有“恋情说”、“咏瑟说”、“悼亡说”、“自伤说”、“诗序说”、“咏史说”、“寄托说”、“听曲说”、“游历说”、“难解说”等十余种”(《唐诗赏论》P394)上述诸说除恋情说外,在诠释此诗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困难,而显得迂曲难通,所以没有一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基于此诗迄无定谳的现状,笔者不揣谫陋,不禁也想猜猜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并不辞厚诬前贤之嫌,在此提出一个新假说——记梦说,即认为此诗是李商隐追述他青少年时代所做的一个青春梦(即性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注意含蓄深隐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 ,对它们的解读要求我们注意采用一种贴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的细读法。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诗为例 ,解读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复义品质 ,提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要突破旧式本质主义诉求 ,注意本文的复义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并要注意诗义的数解不仅可以共存 ,而且互相丰富补益成为一个意义的整体 ,形成对诗歌意蕴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可谓经久不衰,是因其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而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缘情造文,用心沟通;善于创造艺术“意境”;讲究语言的节感和旋律美;浪漫情怀,丰富想象。基于此,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感情不动人,二是意境不完整,三是风格幽冷险怪。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颠倒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本末倒置,使其诗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三毛的散文内容色彩缤纷,善于描绘异族文化、风俗文化;人物形象摇曳多姿,抒情浓郁直接,善于在绘景状物中着重写人;语言幽默诙谐,善于运用引起读者思想情绪共鸣的语调语句。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被奉为英文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原因在于倒叙的使用增加了故事情节的陌生性和原创性,哥特元素和悬念手法增强了小说的通俗性和感染力,作品中的未解之谜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让作品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福克纳对人类灵魂的准确把握,以及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展露了他对传统、对社会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如何将古典音乐艺术逐渐引入今后的中学音乐教学中这一新课题,真正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其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强调了古典音乐艺术早已没有了国界,它属于全人类和世界,所以应尽早进入中学音乐欣赏课.  相似文献   

16.
周朴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雷雨》一剧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人们反复欣赏甄别后,周朴园被人们贴上了"凶残、狡诈、自私、伪善"的标签,周朴园这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成了"假恶丑"的形象代言人,成了一个"万人恨"。但是,恨由爱生,这恰恰是人们对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喜爱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唐诗、宋词虽有时代和体裁之别,但亦可视为两种文学传统。辛弃疾以其大气浑成的创作,全面突破了自《花间》以来形成的宋词创作和审美传统,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辛词的成功在于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不管是词人的个性抱负、词作的抒情风格还是艺术特征都表现出对唐诗尤其是盛唐气象的祖祧,而后人对辛词的喜爱也多多少少都带着点英雄主义的浪漫怀想。  相似文献   

18.
文如其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质是决定其作品内容和风格的两大因素。一代词宗李清照也不例外,考察李清照的生活历程,解读其诗词作品,再次揭示了这个真理。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歌外在表现为奇幻、唯美、诡谲,内容上则具有现实性和政治性,写实与奇诡并存,风格瑰丽奇峭,又密切关注现实,指陈时事.李贺仙鬼诗的现实象征意义进行描摹刻画和象征隐喻,并进而从诗情诗境及意象选择上等多方面体现其现实政治性与现实情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