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孙国海 《教书育人》2001,(23):39-39
在班级中,优等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以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秀、道德行为端正而受到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重视和宠爱,他们时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成绩的优秀、道德行为的端正与他们心理健康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师生交口称赞的学生,也可能心理发展是不健康的。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空前活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意识日渐增强,导致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2.
“优生”的心理偏差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的本意,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现实中,在“虚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伟 《成才之路》2014,(30):I0012-I0012
正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很多的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这些现象在考试前或结束后都愈加明显。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分享两个案例,以促进学生成才。案例一:"骄傲"的优等生——所有的老师都很看得起我。他是一个很自负、骄傲的男孩,学习成绩很优异。但日常学习中,他特立独行,早操和小班会经常迟到,班里两个成绩也较好的学生受到他的影响也有了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和他的第一次交谈中,最让我吃惊的是当我指出他的问题时,他却不以为  相似文献   

4.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奖励比惩罚的教育效果好,个人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应该的。但是,老师对这些优等生表扬、奖励不适度,也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使这些学生产生骄傲情绪,还将使他们在过多的赞扬中孤立起来。小燕是个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学习优良的孩子,在老师中备受宠爱,每次表扬都少不了她。可是,上期选三好生时,竟没有一个同学提她的名。我感到很诧异,便找到一部分学生了解原由。这个说:“小燕太骄傲,瞧不起人。特别是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那个说:“她走我们面前过,不是撇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按照学习成绩把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优等生、后进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等生几乎被老师忽略了.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每一个班级中等生的比例是最高的,他们成绩的好坏对班级的影响最大.按常规,教师带好一个班级的习惯做法是“抓两头,促中间”.但两头用的精力过多,中间的这部分也就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加强对后进生培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了对优等生的思想教育。因为优等生成绩优秀 ,能力较强 ,各方面能起带头作用。他们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表现很好 ,讨人喜欢 ,在教师心目中是“美凤凰”。教师按照学生在校的诸方面表现和学业成绩把他们划分为优、良、中、下4等。有些教师平时只抓后进学生 ,放松了对先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此 ,少数先进的优等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 ,不能正视自己的荣誉 ,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其主要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爱好虚荣的心理由于优等生在班级集体中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抓两头,带中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重视优等生、关注差生的工作中,潜意识里忽视中等生,从而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而中等生又占学生中的大多数,所以,班主任要把握中等生的心理脉搏,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切实做好整个班主任工作。 首先,班主任应该掌握中等生的心理状态。 中等生长期处在“中等”地位,缺乏与老师的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他们自以为置身于冷漠的师生关系里,在班级各项活动中采取旁观姿态,缺乏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久而久之就缺少自信…  相似文献   

8.
“优生”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高低,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9.
冯浩 《教师》2013,(18):24-24
在一个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而"后进生",由于他们的行为举止经常影响了班级的声誉和成绩,总是容易受到老师的轻视和责怪。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老师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有时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对立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转化工作根本无从谈起。只有真诚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氛围加以  相似文献   

10.
黄毅  刘华 《德育信息》2002,(2):48-50
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良。部分家长、教师只看到他们的分数和表面的乖巧、聪明和勤奋,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和深入分析,更缺少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事实证明,优等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道德认知水平并非完全同步发展,优等生往往受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蔡明 《高校教育管理》2001,23(3):135-138
高校秘书人员的特殊角色和地位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顺境中,可能会产生自负、固步自封、角色错位的心理状态;逆境中,则可能会产生自卑、厌烦、抱怨等心理状态.心理偏差影响秘书人员的工作和自身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修养、调整心理坐标、克服性格弱点等途径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2.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奖励比惩罚的教育效果好,学生个人良好和愉快的的心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应该的。但是,老师对这些优等生表扬、奖励得不适度,也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使这些学生产生骄傲情绪,还可能使他们在过多的赞扬声中孤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永远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去交流,在同一个班级里,无论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而后进生与优等生相比,后进生更是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的扶持和关心,这样才能结出灿烂的硕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不良个性主要表现在自负、自私、依赖、偏激、好虚荣与优柔寡断。这是由于过强保护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负的心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使他们产生了自私、依赖心理;缺乏辩证思想使他们产生偏激心理;认知偏差与人格缺欠使他们产生好虚荣的心理。为此,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接受批评,告诫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会学生为别人做事,加强学生人格训练,使他们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高考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高低,从而忽略了中学生特别是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自负、脆弱和嫉妒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让我们化作春雨,滋润他们,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陆应国 《贵州教育》2010,(13):26-26
优等生,顾名思义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异。有的家长、教师只看到他们的分数和表面的聪明勤奋,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更缺少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资料表明,优等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道德认识水平并非完全同步发展,优等生往往受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通常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吸引老师眼球的是优等生和差生。而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也不会落伍,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关注和培养中等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异、家长的社会地位优越、在家里受到过度的宠爱等因素的影响,养成了骄傲自负、任性自私、喜怒无常、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和等靠依赖等不良习惯;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胆小畏惧、家境较差、父母离异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胆怯怕羞、自卑孤僻、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和嫉妒报复心强等心理偏差;也有的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不正常人际关系的影响,过早成人化、世故化,不能正确看待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对待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形成了厌学、早恋、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科任教师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往往会"理所当然"地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这样一来,在他们的课堂上,优等生越看越喜欢,"后进生"横看竖看都不入眼!可是,这些老师是否想过,其实越是"后进生",他们的内心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长此以往,常常会导致"后进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来宣泄内心的不平衡,课堂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丽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125-125
一、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1.学习方面的心理疏导。如何将学生尽快引入学习的轨道,应是班主任的工作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应将学生分类进行心理分析,按不同层次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前期心理疏导之后,再采取逆向思维教育方式,在成绩取得进步时,先不表扬,而是在该生面前夸赞别的成绩不如他。而对那些在心理素质上比较好的同学,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从心里所欣赏的。2.情绪矛盾方面的疏导。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处于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心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待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