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肥的战略地位与曹魏的御吴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南北水陆要冲,对于魏、吴两国的边防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双方曾对该地进行长期的激烈争夺.随着形势变化,曹魏陆续调整合肥及扬州的兵力部署,并在防御作战中屡次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汉魏易代之际,思想庞杂,新潮腾涌。曾经处于至显地位的儒家思想由显而隐又暗流涌动。当世英豪曹操、曹丕父子专权逆主,但他们的言行中却明显保留着孔孟之道的固有传统。  相似文献   

3.
诸葛恪是孙吴侨寓人士少壮派的主要代表,以才思敏捷得孙权赏识。太元、建兴之际,恪受命为少主孙亮之首辅,主持孙吴军政。为提高声望、巩固权位,诸葛恪对内进行政治改革,对外一再兴师北伐,激化了孙吴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恪虽才思敏捷,但不长于实际军政,又刚愎自用,以致丧师亡身,孙吴政局也由此步入衰途。  相似文献   

4.
孙权远迟于曹丕、刘备称帝,其因较为复杂:袭取荆州担心蜀汉报复是直接原因;难以同时对抗魏、蜀二国,向魏称臣是战略原因;难以与天下争衡是能力原因;只求划江而治是理想原因;隐忍可屈是性格原因。当孙权感到称帝再无任何危险,方才“顺应天命”,宣布称帝。可见,孙权处理与魏蜀关系的策略,显得相当灵活。但从政治才能与政治性格上讲,孙权是一个缺少一统天下之志,行事谨慎之人。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1):42-45
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在洛阳宫室修整期间,曾以许为都。探析曹丕"权都许昌"的原因可以分为:军事上,许昌地理位置重要,且存有宫室武库,在与吴蜀的军事斗争中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经济上,许昌经过曹操屯田及其经营,经济实力恢复;政治上,从地域人才的角度,许昌属颍川郡,颍川郡士人对曹丕的支持也是重要因素;从意识形态角度,许昌作为东汉末年的都城,很有可能与洛阳的正统地位所起的作用一样,能说明曹氏代汉继承的合法性。基于以上原因,曹丕"权都许昌"。  相似文献   

6.
曹氏父子在汉魏禅代中对待士族的态度貌似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其承续性策略贯穿成熟的政治艺术。曹操早年因出身和行事个性而难被士族认同,在战争实践中他不认同过于注重有行的清议遗风,勇于打破士族阀阅,不拘品行地开放性用人,对大族名士限制性使用。局势稳定后的集权进位中,对于不合作的大族名士震慑、打压,甚至杀掉其中的翘楚人物孔融、荀彧,迫使士族屈从自己的威权。继任的曹丕削弱武功集团亲近士族集团,颁布九品官人法,在他的笼络下,士族集团积极支持汉魏禅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国演义>对荆州战役发生、发展和变化、结局的全过程描写,与史籍记载的对比、印证,论述了荆州战役的生动、真实的艺术描写给予读者充畅审美享受中具有的"以史为鉴"、"喻世明言"的作用,批驳了"大意失荆州"说之非.  相似文献   

8.
合肥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旅游一体化发展条件优越,然而对其现状研究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一体化、旅游营销模式一体化转型升级、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以及积极融入新长三角,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这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创造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对加快安徽省、合肥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略论三曹诗文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曹各有文名,而体气各殊,成就互异,短长迭用,高下相成。曹操“古直”,一派豪气,咄咄逼人,以气胜出;曹丕“美瞻”,一往深情,耐人寻味,以情见长;曹植前期华丽,长于描写,短于言情,后期诗作,既长于描写,又长于言情,既富于想象,也富于意境,既富丽堂皇,也深情宛转,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超过了曹丕。  相似文献   

10.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冬,孙权和刘备的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一把火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乘胜追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1.
三国84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国酝酿建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晋、吴对峙时期。又可分为五个写作板块:曹操专权;“蜀汉”;“曹魏”;“孙吴”;晋、吴对峙。  相似文献   

12.
曹魏时期三级行政体制似仍在发展之中,州作为高层政区似并不完整,中央仍对郡国实行直接控制,而且民政重心仍在郡国。  相似文献   

13.
马超的崛起从一个侧面证实着《隆中对策》的客观性,并与之相呼应。马超与曹操抗衡达四年之久,牵制着曹操的主力部队,为刘备取益州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马超投刘备,使成都免去了一场大灾难,对刘蜀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马超经营西凉与镇守阳平关,不但保卫了蜀国的北门不受侵害,而且为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民族关系方面的便利条件,堪称“一世之杰”。  相似文献   

14.
诸葛瑾简评     
诸葛瑾在治国理政上有其长处,但少有发挥余地,一生虽戎马倥偬,位至大将军,“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以风雅声名光国。其特殊身份成为孙权一枚随时协调孙刘联盟的棋子,所幸深蒙孙权信任,诸葛瑾又小心谨慎,所以一生无虞。诸葛瑾自己虽然很有修养,小心谨慎,但在家教方面却远不如兄弟诸葛亮。  相似文献   

15.
寒人出身的刘备与曹操、孙氏兄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刘备的用人方式因此与曹操有很大不同,而与孙氏兄弟只有某些相似之处。刘备在无任何政治优势的条件下,藉异姓兄弟而奠建功立业之初步根基,藉信义而得人才与民众的普遍拥护,藉真诚求才之心而得天下奇才之感戴。刘备的人格魅力使他网罗了一批忠贞不渝之士,但也因过分重用最先结交的关羽而铸就大错。  相似文献   

16.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作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更因其生性多疑、残忍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狡诈"行径,多为士君子所耻。张作耀教授在其承担的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曹操评传》中给曹操以准确的历史定位,认为是"试图结束军阀混战的有功人",并在此前提下,"肯定其事功和诸多有影响的思想,有区别地对待其诡谲之情,非议其嗜杀以及酷虐变诈的为人",此三分,铸就了本书的学术特色。张先生认为:曹操其实"性不信天命之事",同时,也不慕虚名,而是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手段,建立实际的功业。张先生还以"建安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题,特别分析了曹操的诗学成就以及他推动新文学、新思想运动的杰出贡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长久以来,诸葛亮被视为"智慧的化者、清廉的典范、爱民的贤相、正义的卫士"。在国人眼中,他几乎成为一尊"神"。而作为反映历史真实的评传,则必须以可靠的历史事实为根据,考察诸葛亮身上有哪些精神素质使得国人将之推上神坛,又有哪些治国理军的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吸取。《诸葛亮评传》作者余明侠教授,虽对三国历史资料及学界研究动态了然于心,但为写好本书,竟以年迈之身,溯江而上,千里跋涉,亲访武侯遗迹,故能以情理交融之笔,回答读者期待解决的问题。余先生认为:诸葛亮的根本思想是"兴复汉室"。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分析天下大势,提出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诸葛亮评传》详细分析了《隆中对》和《出师表》中所蕴涵的多方面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历来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方面,尚有分歧之处.有论者认为:诸葛亮在拓土开疆上远逊于曹操,此种观点实以北宋苏轼所论最具代表性.受其影响,今之论者也往往单纯从军事才能及其成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诸葛亮不如曹操.必须看到,诸葛亮与曹操的身份不同,他们发挥作用时所处的年代、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同时,评价诸葛亮,更应从其治国安民的政治才能以及德望人品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即从军事方面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就是他的军事智慧和军事才华相结合的典范.他谋划了联吴抗曹,平定了南中叛乱,这既闪耀着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出师未捷,因有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事实上殆无成功的可能.北伐未成,却反映出诸葛亮置艰危于不顾,矢志不渝、北定中原的意志.诸葛亮深具文韬武略,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9.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