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地理观是建立在历史学和地理学基础上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历史地理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历史地理观的内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学生历史地理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空秩序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通过整合地理与历史学科,有效提升学生对复杂地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化地理学科的时空维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文章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肖顺标 《考试周刊》2012,(72):129-130
历史新课标指出:“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历史地理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从而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所以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始终注意狠抓“三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其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地理观念。而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就是科学地理观念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时空尺度思想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高考地理试题,从时空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尺度效应、尺度匹配、尺度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尺度思想方法的主要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时空尺度大小的概念,能够灵活地进行尺度选择、尺度划分和尺度匹配;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进行尺度关联和尺度效应分析,增强其时空变化过程推测的准确性、完整性,建立时空综合观;通过对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成因方法的迁移应用,增强学生尺度推绎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包括生活的时空、社会变迁 与文明的演进、发展的选择三大主题。其中生活的时空涉及地 理的相关知识。而空间地理是生活的时空部分的教学难点,由 于其相关概念比较抽象,因而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 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空间地理部分的知识进行一 定的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自然地理过程类知识教学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自然地理过程类知识教学策略,其中包括解读核心概念、把握时空尺度、综合地理要素、回归人地协调观、借助多媒体平台等步骤,学生在该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内化人地协调观等.  相似文献   

8.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学科的考试正在逐步地由幼稚走向成熟。一方面,单纯强调记忆的题型逐渐被各种能力考查的题型所取代;另一方面,知识的迁移更加多样,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更加灵活和紧密。尤其是近年来以历史地理知识为载体考查能力的题目有所增加,反映出时空概念的教学正在得到重视,尽管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本文拟从培养学生历史地理观的角度,谈一点看法,并求教于同仁。所谓“历史地理观”,即历史时空观的一种具体提法。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空间即历史发展过程中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它是人类历史演进的舞台。梁启超曾经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把掌握历史空间概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开设历史地理通识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联系古今的能力,使学生关注人地关系,树立尽全时空的观念和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历史地理通识课程教学应该结合环境演变的时间线索,及时补充历史和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空间的概念;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怀现实,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制订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将课程考察和调研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柯旺花 《地理教育》2020,(1):49-51,2
地理学的尺度包括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时空尺度三个方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时间尺度划分思想,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过程变化特点;渗透空间尺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区域知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渗透时空尺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科综合要求以政治为统帅,地理为载体,历史为时空,三者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加强政治、地理、历史的综合教学,对培养高三学生文科综合素质,提高高考成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元论地理观的理论与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论地理观认为,人所认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人是一体两面的时空过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一元论地理观还认为社会历史全息对应着人地关系及其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用一元论地理观的方法去理解万事万物,可以知道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并无本质区别.一元论地理观并非无风起浪,它是在二元论地理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元论地理观教学法是二元论地理观教学方法的深入和继续,它统摄着二元论地理观并与二元论地理观教学方法密切联系."一即一切,一摄一切"的原则构成了一元论地理观教学方法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地理综合思维包含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个维度,用综合思维认识地理事象,就是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地理概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以地理概念为中心的综合思维体系。文章给出以地理概念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策略,然后以“热力环流”为例呈现概念教学过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渗透综合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地理观是建立在历史地理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其核心是“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剖析历史地理观缺失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历史地理观建构的意义,探讨了通过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高考试题研究三条途径开展历史地理观建构的可行性,总结了历史地理观建构应遵循的六条原则,以期更多的同仁关注这一中学地理教研忽视已久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黄河六次大徙的地图,是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绝佳资源。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教学实验法,将黄河历史地图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大概念、单元主题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夯实学生人地协调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作为学生高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文化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时空观念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本文主要围绕时空观念的概念、时空观念的培养对高中历史学习的价值以及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60):5-6
所谓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概念、史证意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也是核心素养内涵的具体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高考能力,也为了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走进考场,在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背景下,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理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题都出现过考查历史地理的题目,特别是去年高考题。如选择题部分的第2题,考查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空间定位;问答题第43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考查有关德国史的知识体系,通过历史地图得出信息,进行分析说明。随着对历史地理考查功能的进一步挖掘,考查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插图教学,把文史、地理、政治、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表达出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这也符合综合科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覃晓笛 《广西教育》2022,(5):131-134
本文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基于时空观念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利用古今铁路变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时空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彼析此,构建开放的课堂;由家思国,实现情感的升华,探讨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作为初中地理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建构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以地理大概念为锚点能够有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其中地理大概念的提取可遵循8种路径,而大单元教学设计大致可分为11个步骤。基于地理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必然成为地理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