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知识教学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冲击;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勃兴;前现代和后现代夹击堵截、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同步推进的现实国情。这三大挑战在知识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所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教学是推进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途径.在实践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将历史知识传授和研究方法启发作为教学目标,这是教师需要牢固树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总体知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利用问题式、讨论式、作业式和考察实践式开展专题研究,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在教学手段上,则要坚持传统方法与多媒体技术并重,为提高教学质量摸索最适宜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教学中,科学知识传授重结果甚于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智力开发。而西方国家却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普遍强调让学生懂得"研究方法",掌握"获得知识的程序和手段",学会"科学思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用科学方法熏陶训练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促进知识学习、增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答疑解难"是我国传统的教学主张.历史证明,这一主张蕴涵着学生主体以及"以学论教"等深刻的辩证教学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师职责问题上,当代国际教育理论界出现了回归中国传统主张的趋势.可回顾现实,我们教师的职责基本定位在知识传授方面.应通过停止教授,加强引导,答疑解难等策略,促使教师尽早回归其职责本位.  相似文献   

5.
教学伦理的立论基础及其对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 ,改革课堂教学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近十多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对师生主体参与的研究。例如 ,在当前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 ,都提出教学既要传授知识 ,同时又要培养能力。实际上 ,无论是强调传授知识 ,还是强调培养能力 ,或者是主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仍然是把儿童置于客体的地位 ,忽视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 ,而学生主体性能否发挥 ,关键在于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领域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这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当今,由于科技的猛进,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才能使新的一代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形势,为我国四化多做贡献?因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这个古老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在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发展智能为次,持这种意见的人为数不多了;有的同志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以“发展智能第一”,传授知识第二;还有同志认为,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必须并重.这种争论,迄今为止,还在进行.何者为优?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抉择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一般中小学校的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宜结合,宜并重,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颠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对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构建提出巨大挑战。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历史观更容易被自媒体中的不良信息所误导。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唯物史观的掌握、学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培育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学校层面,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针对性,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隐性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社会层面,自媒体要切实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党政机关要完善自媒体的法律监管体系,理论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学生层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历史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级工程人材或高级技术科学、高级管理工程人才。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应当建立一个整体的、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探求知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但由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诸如: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于能力的培养;是实行灌注式教学,还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是“抱着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教学方式,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及时搜集社会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生物学信息,认真选择,精心编写,形成实例,应用于教学。这样,课堂上既讲理论,又举实例,融原理和应用于一体,使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握知识的应用;在应用知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需要有巩固的工作,这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所以,传授和巩固知识历来是教学的基本活动。但是,过去由于教学思想的问题,偏重于传授和巩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坚实牢固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有探索新知识,适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发展于王守仁、陶行知.进入现代,"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材"不仅被理解为学生,而且被理解为教材.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调和三因素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方面从认知水平、生理、智能、气质、个性的角度谈如何"因材施教".教材方面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谈,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辨别性知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通过社会系统理论,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研究性教学系统的运行动力。知识“内循环”既遵循建构主义的发展规律,也释放高校师生的教学活力,还能促进元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研究性教学的系统论视角下,系统功能以育人为目标;系统沟通以“情境”为手段;系统运作以课堂为媒介。知识“内循环”基本特征包括:以去知识中心主义为基础;以大学生发展需要为核心;以知识的流动性自我生产为主线;以“互联网+教育”实践为驱动。知识“内循环”包含三种实现形式:强化研究性教学资源配置,提升系统生产力;重塑师生课堂教学观念,解放知识流动张力;加速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提升系统稳定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等新闻教育与实际应用脱节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教育缺乏隐性知识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疏忽了隐性知识的层面、教学方式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缺乏隐性知识的维度。文章以广州大学的"2+2"创新实验区的教学改革思路和举措为个案,探讨如何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新闻教育模式,以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argue from principle that teacher education must enabl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We discuss two popular conceptions of good teaching, which conceive of the teacher as craft worker and as executive technician, and suggest that, while each of these aspects of knowing reflects something of the qualities that good teachers need, any one on its own is insufficient. In contrast to such mono-dimensional conceptions, a research-based textured notion of professional judgement encompasses a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enri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We identify three interconnected and complementary aspec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ituated understanding;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critical reflection. Accordingly, teaching as professional endeavour demands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how,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s of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interpret and form critical judgements on existing knowledge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ir particular situation. We conclude that in principle research can both enrich and be enriched by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but that to build this relationship in a holistic way into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nd partnership models presents considerable practic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6.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J. K. Rowling’s Harry Potter series, we examine the narratives of pedagogical practice of three teachers at “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By drawing on these characters’ stories of teaching as presented in Rowling’s novels, we foreground their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knowledge to their curriculum-making. We do thi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context i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pedagog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 discuss data from a Swedish science classroom presented in María Gómez’s article “Student Explanations of their Science Teachers’ Assessments, Grading Practices, and How they learn Science”. In this discussion, I focus on the need to change existing conceptions of assessment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cience. Next, I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alectic between agency and passivity as filt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at student silence may signify in science classes as well as in relation to their perceptions of assessment. I conclude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er’s role in develop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along with the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ssessments which transform science education into a relevant field of knowledge for both students and society at large.  相似文献   

19.
为引导学生认识、改善个人的现实处境与命运,布尔迪厄一面批判各种不切实际的知识与教育,一面按自己的社会学思路展开知识与教育重建。梳理布尔迪厄的知识教育批判与重构,不仅可以深入思考什么样的知识有助于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成长,而且能够提炼出一种布尔迪厄式的教育学,进而丰富教育学的文本形态、内容构成与理论效力。  相似文献   

20.
刘东 《教育科学》2012,28(3):70-73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当今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层次的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PBL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独特性,使教师的制度权威、个人权威面临挑战,因此,在PBL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师权威由外显变为内隐,成为情境的领导者;由外在制度建构的先验性变为内在个人生成的过程性;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做实践性学识的知识权威者;由制度权威、知识权威的强制变为感召权威的彰显,从而保留教师权威合理的影响力,消解教学权威对PBL教学的负面影响和表现,建构与PBL相适应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