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平姐姐: 我旁边的座位,是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同学,他常常借我的作业本,抄我的数学作业。我要是不借给他,他就写小纸条吓唬我,说他和他的“铁哥们”要打我。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请你帮我出个  相似文献   

2.
朋友歌     
说和我是“朋友加朋友”。 我在班级联欢会上出节目, 高唱“大家是朋友加朋友”。 她悄悄送我一束小花, 说愿为我常开歌喉。 我把小花分送给每一个人, 说咱们大家都是好朋友。 我们都还年轻、年轻, 我们都是学友、学友, 正因为我们相处得很好、很 好 他偷偷送给我一张字条, 所以我们都是朋友加朋友!朋友歌@凯宁~~  相似文献   

3.
我的桌面摆着一封来信:“老师,为什么在同学中找一个真心朋友这样难?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虚伪?为什么大家都不说心里话?怎样才能找到真心朋友?”看了这封来信,想到不少的青少年朋友也曾跟我诉苦,说同学中最困难的是人际关系,说很难听到别人跟你说心里话,说找不到真心朋友……这也许是青少年生活中一种特有的困惑———渴望真心朋友又感到缺少真心朋友。这该怎么办?下面我们实录了心理专家马老师与同学的几场对话,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第一场对话不拨响你的心弦,哪会有知音林立:“我感到有的同学太虚伪了,根本就不说心里话。”马老师:“你愿意…  相似文献   

4.
晚自习前,大家都在为写日记而发愁。高宇抱着作文书,犹豫不决:"抄,不抄?抄,不抄?抄,不抄……"我看着她呆呆的样子,灵机一动,说:"哈,我就写日记困扰,老师明白了我们的苦衷,也许会宽宏大量,减轻我们的负担。"高宇抢过话题:"就  相似文献   

5.
最有现实说服力的:我们作业太多,自习时间太少。中午午休时间要做英语作业,因为下午第一节课就要交。若是中午睡了午觉,下午就得去找一本来抄。我们班流行一句话:“抄都懒得抄!”因为有时连抄的时间都没有。由于长时间抄袭,我们个个都是老手。灰灰(644100四川省南溪县桂花街143号)###最捍卫小四的: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完全不了解抄袭,以下的话是冲着郭敬明来的,也许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小四的书我时常看的,但我不能算铁杆粉丝,因为韩寒的书我也看,藤萍的、沧月的我也看。关于《幻城》抄袭《圣传》的流言蜚语我没少听,我看过《圣传》,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朋友像烟花,放完了就各自走开。”可我却不赞同。 小学时,我和她是最好的朋友,也许是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吧,我和她有很深的默契。彼此总能猜到对方在想什么。大家都很羡慕我们如此长久、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7.
静候清风     
“不开空调?你怎么能睡得着?我刚向朋友透露说我们家要关上空调、节省电费时,朋友就惊恐地问道。另一个朋友也提醒我说;“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没人会开着窗户的。“她家的窗户十年来都漆成关闭的模样。“现在是九十年代,就是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Q:我是职高三年级的学生,无论从身高、体重还是年龄上,我可都算是“大男人”了,虽然也有几个“铁哥们”,但感觉我们之间并不是“铁磁”,他们还总说我树敌太多,我怀疑他们在嫉妒我。就说一周前和2班的那场足球比赛吧,我已经“梅开二度”了,对方的后卫在禁区里铲倒了我,应该罚点球的,但我的铁哥们也同意“裁判”的判罚,却说我假摔,还劝我算了,居然替人家说话,真让我生气。说真的,当时要不是我涵养大,真想揍那哥们一顿。现在越来越觉得朋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了,为这事我感觉很气愤,也感觉很无望。再有就是现在我和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平时父母对我很好的,尤其是母亲,对我很细心,我学习很紧张,像整理房间、洗衣服、换床单被褥的活都是母亲干的,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父亲总说母亲惯着我,还总是无故地指责我长不大,不知道心疼母亲。父亲老是为母亲打抱不平,难道他也在嫉妒我吗?不知道这些烦恼是他们故意烦我,还是我真的有问题了,因为我觉得我的烦恼越来越多了,雨露能帮帮我吗?  相似文献   

9.
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恰是他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我们一伙人,包括我和他,那时常在一起聚会、郊游、说理想、谈抱负,我们觉得大家都非常融洽,我们都是牢不可破、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0.
班级里走得只剩下我们几个铁哥们,捏着老师刚发下的报告单,愣是走神儿。曹小华蹑手蹑脚地走到朱深背后,扫视了他的那张“索命单”,“唉”地长叹一声:“八戒哥,把你那英语成绩挪个位置到我这儿,也不至于今夏在油锅里煎着。”“我说啊,班主任也太狠了,偏偏要老爸老妈在成绩报告单上签名。这成绩,碜死人了!”孙莹道出了大家窝在心里的恶气。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有话想说:我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所以除了上课的时候和大家在一起,其他时间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很多同学都说我性格古怪、不好相处,看起来冷冷的,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有很多次我都试着融入到大家当中,可是看到大家聊得很好,而我一句话都插不上,觉得浑身不自在。我没什么朋友,每天陪伴我的只有日记本。其实我很渴望友情,心里也有很多感触要倾诉,我很渴望有一个可以懂我的朋友,陪我一起安静下来看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班,每次上政治课,老师都把时间用来讲哪一道题答案是什么,怎么去做,一学期下来,课本被划得密密麻麻.旁边还要记上各种题目的要求。每逢考试,大家就去背题,似乎背得好才能考得好。开始还没什么,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念政治课没有用,背完的东西过后又忘了。有人说,政治科本来就不应该考,不应该学。如今,同学们连笔记都不愿抄了,可老师硬逼着抄,一抄就是十几页,于是怨声四起。确实,政治思想教育科当作文化知识来考,不太有效,有的同学即使会做题也未必理解。我发现同学们把政治当作死记硬背的科目,念是为了考。有的同…  相似文献   

13.
男生阿K     
罚抄课文阿K没有认真学课文,老师对他说“:嗯,不弄懂课文不行,那好吧,我们把这篇课文抄10遍。”第二天,阿K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一看:“怎么,你只抄了5遍?”“咦,老师,你自己说的,‘我们把课文抄10遍’,那么就该我抄5遍你抄5遍了。”从现在就开始练阿K放学回家激动地跟爸爸宣布:“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爸爸:好极了!”“我要立刻开始训练自己。”“怎么个训练法?”“每天给我两元钱买冰激凌,这样将来我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了。”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14.
<正>从我的山东口音说起我的口音让我非常郁闷。我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当初首都设在高密,那我就是说普通话的老师了。但他们一句话就打消了我这个念头,他们说,"你现在是高密腔、北方调、四不像,即使高密话是普通话你也回不去了"。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我的方言大家能够辨识,我的同事不用看到我,听到声音就知道是我。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被辨识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个人的音调、音色都不一样。如果真的都一样,那就坏了。而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也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变得不一样,使每一个孩子都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家长反映小学生的负担过重。我有一点切身体验。我有个小外甥女,去年进了小学,经常做作业到夜里九、十点,星期天还有作业。最近有这么件事。一天晚上做完作业,眼看快十点了,妈妈催她睡觉。她叫嚷说:“不行,包含除法有道题还得抄一百遍呢!因为这道题我没说清楚,老师说回家抄一百遍就记住了。”孩子抄着抄着趴在那儿睡着了。妈妈劝她明天再接着抄,她说:“明天不交,就要抄二百遍!”据说凡是回答不确切的、结结巴巴不熟练的都要抄一百遍,考试不及  相似文献   

16.
今天早晨,老师告诉我们周五要举行“艺术小花朵朵开”主题中队会,大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准备节目。按照老规矩,我们自由组合,自由选材,自己排练节目,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我在一个小品里扮演一个卖黄瓜的老大爷。我想:这太简单了,一定能演好!排练时,我按台词扯起嗓子喊了起来,逗得小朋友们直笑。他们都说我演得不像。小章说:“你吆喝得一点都不好听。”小方说:“要和唱歌一样,有节奏,最后一个字要拉长些。”于是我按照他们说的又吆喝起来。这样一来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又说像唱歌。哎!这么个小角色怎么这么难演呀?这时不知谁说…  相似文献   

17.
金慧颖 《学子》2012,(12):96-96
有一天,看到儿子在抄错题,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当看到儿子如何抄错题时,感到非常愤怒,儿子纯粹是为了抄而抄,甚至连试卷上的人像、身份证图案和火车头都抄上去了,这是数学试卷,有这样的抄法吗?我让他不要抄,他一定要抄,说是老师说的,他必须要抄。我责备道:"你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儿子说:“我就没有思想,老师布置的就是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受骗记     
我希望每个人都是坦诚的,都可以真诚地面对别人,这样相信大家都会过得更轻松,更快乐。毕竟谁都不愿意总是走在阴影里。下面请大家听我说这么一件我经历过的事情。有一次,我和朋友偶然看见上一年级的小同拿了一个奥运吉祥猴,可漂亮了。只要按动红色的按钮,小猴就会在单杠上不停地翻跟头,引得周围的小朋友都凑过来看。大家都问他在哪里买的?小同说:“买?你上哪儿也买不来,只有我们家的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是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的。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朋友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疑信参半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且一字不差。苏轼的"过目成诵"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相似文献   

20.
蒙雨 《师道》2002,(1):7-8
阿赵是我朋友的朋友,湖北襄樊人。我们的交往不多,仅有的几次,也只是一些泛泛的问候。听说我们杂志要设一个反映教师情感生活的栏目,他竟在一个深夜里给我打来了电话: “或许我的经历不算什么,但这是我心里的故事,整整十多年了都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我的过去似乎都在跟教师牵扯不清,我想我需要一个倾听者。”他在最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