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生 《河北教育》2003,(11):26-27
[缘起] 本人在教《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3页~第74页的例7、例8时,在两个班教学得到两种不同的感受。 例7:从张峰、王平、李军、陆明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班组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案? 例8:某城区举行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一共有16个球队参赛。 (1)第一阶段把16个球队分成4组进行单循环比赛(在同一组中,每2个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每组要进行多少场比寒?  相似文献   

2.
李军 《江苏教育》2008,(12):47-48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笔者在大量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存在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教师循规蹈矩,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步一步往下走,以为这样便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现象是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很少用到课本,课本被教师自己组织的教学案例和内容所代替,书中的习题被教师的作业纸所代替,课本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3.
如何用“活”教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现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例题背景,舞活课堂“龙头”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例题都有其背景材料,常见的“准备题”和“复习”就体现了这一点。教材设计“准备题”或“复习”的目的,大都为例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嵇华 《湖北教育》2007,(8):54-56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来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为学生呈现了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对教师而言,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依据,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可引用、可借鉴的教学材料。但教材所展示的也并非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它存在着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留白",需要教师的  相似文献   

5.
张玉霞 《教育文汇》2003,(11):24-24,4
多年来我们是“教书”,书是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唯一的依据,结果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现在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可以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了,即用教材为媒介培养发展学生。苏教版教材主编洪宗礼说:教材不是化瓶,也不是展示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引  相似文献   

6.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中学数学教材出现了一标多本模式,这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但在实施中,很多一线教师并不能适应或正确面对新教材,教材组织仍然是直线的全演绎方式,未能正确、灵活地处理教材.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加工的依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整体性教学,整合教材内容;利用辨证思维观,生成教材内容;以高等数学为背景,提升教材内容;勇于质疑与批判,完善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老教材体现新理念的基本点,其内容包括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习题,实现教习题到用习题的转变。在实践中,我们以教材习题为载体,结合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习题,拓宽学生训练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教材(本文专指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研读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懂、悟透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教材普适性与具体教学实践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方差是刻画数据波动(离散)程度的重要统计量.从理解数学的角度,对人教社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3(选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3A):32-33
二、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教材的意识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而且都是精心制作,为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3.
吕建生 《山东教育》2002,(10):47-4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全称为“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已于2001年7月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的18个省23个第一批国家实验区使用。一、编写组的人员组成这套教材编写组的主要成员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充分地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并能很好地将课程理念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套教材是由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组织编写的。教材编写组既有造诣很深的大学里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14.
张万冲 《辽宁教育》2004,(11):57-59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最近我在“通分”的三次教、三易教案的过程中,对如何使用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一定的体验。现把三次教学的情况实录如下:第一次照教材教一、设疑激思,引出新课师:(出示)下面每组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说出各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例题后面标有“注意”二字。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这一块小地方,学生看书时也不留心。使“注意”成为不注意,根本没有发挥“注意”的作用。教材中把它放在例题后面标出,就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利用好“注意”就能够方便我们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数学知识。如何对教材中的“注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17.
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交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规律性的指导。所以.新时期课改形式下的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李蓉 《教育》2008,(12):57-57
透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必要理性地审视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反映编写者课程理念的物质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照材料。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这种做法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不利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材(人教社实验教材)的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请教于大家。一、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不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大量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编者的话、目录、到具体内容的安…  相似文献   

20.
袁雄敏 《科学课》2009,(4):10-11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本质上是对待教材的两个过程。首先是“教教材”,“教教材”是基础,然后是在“教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