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片段一。师:先请大家看一部电影片段,这部电影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很多观众都被这种现象深深震撼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影片中究竟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3.
在碧绿的原野上,牛羊惬意地嬉戏玩耍,牧民们信马由缰。天高云淡,悠扬的马头琴在耳边回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课堂学习如果也有这样的自由、优美的意境该有多妙。思维的开阔与驰骋永远是语文学习的美好追求,让思维也去"放牧"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前面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种子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5.
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八册第一课第四段。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师:先请大家看一部电影片段,这部电影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很多观众都被这种现象深深震撼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影片中究竟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看电影的收获,略。)师:是的,地震太可怕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震。(板书课题)想一想,你最想研究关于地震的哪些问题?生:我想研究地震的形成。生:我想研究地震能不能提前预报?生:地震前有什么征兆?生: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生:人们怎么样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7.
唐锐 《科学课》2009,(3):30-31
教学片段(前面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种子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8.
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八册第一课第四段设计:一、画一画,画出小泉眼冒泡的三种形状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课文。读懂意思,思考:文中描写了小泉眼几种冒泡形式?2.个人练画,小组合作。根据文章描述,学生自由画三种冒泡样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评议。3.图画展示,全班交流。各组推荐一位画得好的同学上黑板展示比赛,全班进行交流评议,选出“最佳图画奖”(为鼓励学生可多名并列)。4.教师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明确三种最基本的冒泡形式。图示如下:二、拍一拍,拍出小泉眼冒泡的节奏1.提问:如果小泉眼在冒泡时…  相似文献   

9.
鞠僖格 《广西教育》2013,(41):55-56
《莫高窟》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条理清晰,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和排比句,用词精妙、句式整齐,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执教《莫高窟》这篇课文时,笔者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表达运用为重点,通过体验、熏陶、理解、感悟,将内容感悟与语言训练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带到课堂上来了? 生:木头。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木头?(板书:木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动态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精彩的课堂生成,绝对不是无中生有,它首先来自教学预案的精心设计。当然,任何预设随着课堂学情的变化,亦必然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那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预设,让预设在生成中优化,让精彩在预设中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带到课堂上来了?生:木头。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木头。(板书:木头)二、探究木头的特点1.课上交流师:提到木头你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 ,借助比喻 ,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 ,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 ,江南之春 ,无所不在 ,美不胜收。“江南好” ,“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 ,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断一](调起来)师 :一说到春天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眼…  相似文献   

17.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动态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精彩的课堂生成,绝对不是无中生有,它首先来自教学预案的精心设计。当然,任何预设随着课堂学情的变化,亦必然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那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预设,让预设在生成中优化,让精彩在预设中生成。  相似文献   

18.
19.
【教学片段1】咬文嚼字,悟赶海之“趣”
  师:作者是个高明的导演,先对整个海滩进行了扫描,用了一个全镜头,来读读看,哪几句是描写这个全镜头的,写的是什么?(生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
  师:就这一个简单的镜头,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相似文献   

20.
师 :雕刻家把龙雕刻得像活的一样 ,现在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美。这一节不仅词语用得美 ,写作方法也是很美的。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课文。(师引读总起句 ,生跟读三分句 ;师引读“所有的龙” ,生跟读“似乎都在游动 ,真像活的一样。”)师 :想一想 ,这一节的写作方法好在哪里?用什么形式来写的?生 :作者用“总—分—总”的形式来写的。师 :对极了?你们看看 ,这里使用的标点符号也很有特点。前面是冒号、分号、分号 ,第三个分句是句号 ,最后一句总结句也是句号。作者通过这种写法 ,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