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作出了准确定位。坚持职业教育“姓职”,积极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破除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身份困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引导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各相关方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携手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让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发展得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2.
《职教通讯》2019,(22):F0002-F0002
2019年1月,国务院所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实践中存在不同于普通教育特点的课程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滞要建设符合自身规律的课程理论。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论》是职业教育实践运行和职业教育学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通过分析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通知可知,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等方面与以往参照本科教育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适应职业教育这种类型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可从以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为着力点,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政策制度的保障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把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高等教育阶段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其实高等学校毕业生哪一位不进入职业市场?所以,《俄罗斯教育法》把高等教育都叫做高等职业教育,这就比较科学。普通教育阶段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类,有些国家是分类设置的,叫做双轨制,如德国、法国和我国。有些国家是混合设置的,叫单轨制,或叫混合制、综合制,如美国。双轨制的教育最后也要融合,  相似文献   

5.
王丹中 《职教通讯》2019,(10):I0001-I0001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地位之争从此尘埃落定。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教育发展理念,即“一元主导”与“二元主导”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国发[201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1月24日(此件公开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职教界的一件大事。笔者想从一名高职院校普通教师的视角,谈谈学习《方案》后的一些顾虑与建议。一、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教师待遇《方案》的首句话就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109亿元,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023亿元,仅占18.21%。号称"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还不到高等教育总额的1/5,  相似文献   

8.
朱秋伊  朱跃 《江苏教育》2022,(68):76-7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2019年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与普通教育不同,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主要方面,教育公共服务覆盖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领域。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称“新法”)于2022年5月1日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法治基石。新法中“国家”作为主体出现了57次,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是国家意志与社会期待的统一,强化了公民平等接受职业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国家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关键因素,新法中明确指出国家要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在纵向贯通方面,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支持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其次,在横向融通方面,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发展的双线制高等教育体系是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教育体系。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的不足,及高等教育内部的管理体制所导致的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上偏向普通教育,双线制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不健全等,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失衡。因而,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合理规划教育体系内部结构对促进双线制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与高教属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滞后,势必造成对实践指导的延迟和偏离。为此,有必要重新界定和认识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只有坚持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和高教育属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求得高职教育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出发,指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就需瞄准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职教集团在中高职教育中的优势及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中高职教育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生存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模式、机制、内容等方面看,职业教育有"生存型"和"发展型"之分,前者是为了职业教育的生存,生存是第一要务;后者是为了发展,有比较稳定的发展模式和自主发展机制,社会认同度高.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发展应走"发展型"道路.  相似文献   

15.
曲霞 《辽宁高职学报》2007,9(5):21-21,23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个教育层次,而应是一种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完整的职业行为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也就是学生今后上岗就业后从事实践活动需要的专业劳动技能和其他技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自由教育的合理性进行批判和辩护:(一)自由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二)职业教育是特殊的自由教育;(三)自由教育是对职业教育的批判.同时进一步厘清了自由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沟通和衔接的依据、原则与模式,并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沟通和衔接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中、高职沟通和衔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构想。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研究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价值观教育课程、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方法、价值观教育评价和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诸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其成功的秘密在于有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据此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对职业教育立法;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投入;调动行业、企业、个人等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教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分析了构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构筑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引桥”——教育转换中心,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学校和课程体系为中心,提出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6种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为主体的对口直升型衔接模式,由中专改制的内接贡通型衔接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的联合型衔接模式,以“教育转换中心”为“引桥”的开放型衔接模式,以一体化的课题体系为基础的统合型衔接模式和以统一的课程标准为基准的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