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档案会计司是清代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清代内务府掌管"宫禁"事务,承办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所属机构众多,事务繁杂,组成了一个为皇室服务的庞大机构。其中,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慎刑司统称"七司",属于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统称"三院",是内务府的统辖机构。  相似文献   

2.
目前,殷墟文化分期有三种体系:邹衡先生的四期七组说、安阳队原四期七段说、安阳队新洹北与殷墟两大期六小期说。安阳队将洹北与殷墟区分开来,是基于考古上洹北与小屯文化面貌的较大差异,但殷墟之命名有其文献背景,洹北能否脱离殷墟也要视此背景而定。本文将殷墟文化分为洹北期和大司空期两个阶段。对于洹北与小屯的关系,本文认为有必要立足于小屯早期遗存,探讨这类遗存与武丁迁都的关系,小屯早期遗存很可能是武丁经营小屯的直接证据。对于洹北与王陵区的关系,本文赞同安阳队最近发表的关于王陵区始建年代的论断,只是从王陵区的布局加以印证。另外,本文还讨论东部王陵区中的大墓墓主人的身份,他们应该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一部分身份特殊的王室贵族,如武官大墓可能是孝己之墓,HPKM1400可能是廪辛之墓。  相似文献   

3.
刘宗迪 《文化遗产》2013,(6):95-105,158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拜源于西亚的天狼星崇拜,在西亚被视为文人保护神的天狼星,传入中国之后,就演变为主司科场功名的文运之神了。  相似文献   

4.
洪洞英山杂剧图是一幅线刻七人杂剧图,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左家沟乡英山的舜帝庙里,对研究北宋前期的杂剧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英山杂剧图内容为二杂剧色作场表演,两侧为乐部教坊鼓色、笛色、歌板色、杖鼓色、筚篥色。教坊鼓色、筚篥色,头部均戴诨裹,推断应为杂剧演员,真正的身份很可能是杂剧行当中的副净、副末,在其搬演的剧目中无需演出时,兼职司乐。笛色头戴东坡巾,也可能是兼职司乐的杂剧演员,在正杂剧的演出中有可能是职司引戏或者末泥的行当。本文以静态的画面作为基点,复原英山杂剧演出的动态过程,认为英山杂剧图表现的应是正杂剧演出之前的"艳段",情节简短,所需演出脚色少,副净、副末等主要脚色行当尚未开始演出任务,又因"路岐"剧组的规模有限,故而在"艳段"中兼职司乐伴奏。这个简短的艳段演出完毕,再行搬演正杂剧。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东进抗战前线,随后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分别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八路军一二O师成立了晋西北行政公署,3月,在该师三五八旅随军文化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晋西北新华书店,店址在兴县城内.  相似文献   

6.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1])三司使这一官职群体在北宋的三百多年发展历程中,从兴起到废止,在北宋朝的财政制度改革中均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从其角色演变,可探析并总结出其对当今我国的财政体制运行给予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蕾 《兰台世界》2014,(4):140-141
阎立德,唐代著名建筑家、画家、工艺美术家,尤以建筑上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一生中设计、建设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为后人所称道的则是唐朝帝王寝陵的建造,其中以唐高祖的献陵以及唐太宗的昭陵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阎立德,唐代著名建筑家、画家、工艺美术家,尤以建筑上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一生中设计、建设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为后人所称道的则是唐朝帝王寝陵的建造,其中以唐高祖的献陵以及唐太宗的昭陵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个"钢七连"。笔者的老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3军,也有个闻名全军的连队,他就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宋双来带出来的"钢铁七连"。春节期间,笔者见到了这位已入88岁高龄的老英雄。他因胆结石诱发胰腺炎入301刚治愈出院,还显虚弱的脸庞上两眼炯炯有神,见到我们,他连忙带上助听器,双耳失聪是炮火留给他的永久印记。当笔者向他请教《士兵突击》和"钢铁七连"的来历时,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那个惨烈的故事。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晋察冀野战军根据当时的战场形势,决定发起"保北"战役。  相似文献   

10.
明代武官系统中的镇抚司与镇抚官名目均袭自元代,但明初的镇抚司与元代一样管军而不司法。洪武十五年,镇抚司依卫所建制隶于锦衣卫,同时被赋予鞫讯卫外重案的职能。洪武后期,明太祖曾两次申禁镇抚司理刑,对以后的制度规定产生了“祖制”影响。靖难以后,锦衣卫参与卫外刑事得以最终确认,至成化时门达掌镇抚司事,北镇抚司在规制上仍只可视为原(南)镇抚司的分支机构。晚至正德以后,南、北镇抚司的名目始并见于(万历)《明会典》,北镇抚司具备独立于南司的办公体系,诏狱指称和镇抚司的治狱范围逐渐明晰,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成为定制。北镇抚司在锦衣卫官署内,镇抚司狱附于其地;南司则位居其南。所谓诏狱、卫狱(南司狱)、镇抚司狱,实均指这一所监狱,这是因锦衣卫、镇抚司司法职能分化而导致的区分。明后期,镇抚司的治狱范围超越制度规定的“妖言大逆”,乃至全以皇帝意愿委治刑事,导致明末诏狱之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