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依恋与冒险行为的关系,考察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冒险行为量表对2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同伴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冒险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尊皆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冒险行为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同伴依恋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依恋回避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在依恋焦虑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气质性乐观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应对与自尊、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自尊、乐观人格特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6):155-160
采用Aitken拖延问卷(AP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尊量表(SES)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自尊、拖延行为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积极应对、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积极、消极应对两两相关都显著.大学生的消极应对能直接显著地正向预测拖延,而积极应对、自尊水平则能显著地负向预测.自尊水平在大学生的积极、消极的应对策略与其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既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群体的拖延,也能通过自尊的中介变量作用间接影响拖延.  相似文献   

4.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采取问卷星线上的方式共得到1198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1198份数据中无焦虑症状762人(63.6%),轻度焦虑398人(33.2%),中度焦虑30人(2.5%),重度焦虑8人(0.7%);女生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历、年级和居住地在焦虑上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数据,探讨初中生自我接纳、应对方式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攻击性与自我接纳、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2)男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学生在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在消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难度及其全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3)初中生的自我接纳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攻击性有显著的预测效果;(4)应对方式在初中生自我接纳和攻击性之间起着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查大学生的时间透视与焦虑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是否在时间透视和焦虑间起中介作用。采用《时间透视简式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17.0和Amos4.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多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现在定向与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显著负相关;(2)未来定向与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与解决问题显著正相关;(3)应对方式在时间透视和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现在定向和未来定向都无法直接预测焦虑,两者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焦虑。该研究表明,不同时间透视占优的大学生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其焦虑状况,为今后进行焦虑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研究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减轻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方案,改善应对方式提供依据。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市某中学1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7%,其中较高程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占39%。(2)考试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4)考试焦虑的程度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程度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消极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5)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会降低考试焦虑,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增加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着重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安全感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安全感量表(SQ)以及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完美主义与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安全感与消极完美主义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与积极完美主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安全感对消极完美主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的变异量有3%;自尊对积极完美主义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的变异量有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择业期间焦虑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10名毕业生择业期问焦虑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性别、学历、专业、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业焦虑和应对方武在学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择业焦虑与积极应对方武成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尊问卷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高考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考生的自尊在性别(t=0.71,p>0.05)、城乡(t=0.80,p>0.05)和文理科类(t=1.60,p>0.05)上差异不显著;(2)高考前考生与一般人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t=15.568、14.277,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3)高考生的自尊与考前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p<0.01)。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考试焦虑、自尊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21名高二学生为被试,进行考试焦虑、自尊和简易应对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考试焦虑现状不容忽视;高中生考试焦虑、自尊和消极应对方式表现出性别差异;自尊和应对方式是影响高中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其中应对方式又是自尊影响考试焦虑的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4.
以3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2)路径分析发现情绪智力显著正向预测了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了消极情绪;(3)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心理韧性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尊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测量463名中职生。结果:(1)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上,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女生积极认知显著高于男生,家庭支持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高心理韧性中职生的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幻想、忍耐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中职生。(3)心理韧性与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幻想和忍耐显著正相关;自尊与问题解决、求助显著负相关,与幻想显著正相关。(4)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和忍耐直接影响心理韧性,同时,自尊在问题解决和心理韧性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中职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关系密切,帮助中职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困难,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可以提高中职生的自尊水平,有助于中职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尊和应对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淮南市某大学316名大学生,运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测评.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检验其作用机制.结果:(1)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自尊对心理韧性相关显著.(2)经路径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在自尊和心理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积极应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较高自尊和积极应对的大学生较为自信,容易复原;而消极应对的大学生思维偏狭,更难复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羞怯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羞怯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2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交往焦虑和自尊呈现显著的两两相关;自尊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焦虑也呈显著负相关,羞怯与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江苏省常州地区来自不同省市的646名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他们的应对方式特点、主观幸福感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大专生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性别、来源和学科性质均对总体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影响;(3)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完美主义量表(FMPS)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完美主义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25,p=0.21)。②外显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呈负相关(r=-0.49,p0.05),与积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内隐自尊与消极、积极完美主义相关不显著。③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消极完美主义(t=6.00,p=0.00)和积极完美主义(t=2.235,p=0.027),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完美主义。结论:完美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