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迷来信     
星星姐姐:你好!我是内蒙古包头市北重实验小学三(4)班的学生赵紫婧,今年8岁了。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喜欢读《小星星》了!每当外婆给我拿回《小星星》的时候,我都会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2.
你最早的阅读记忆?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我七岁的时候读的,完全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  相似文献   

3.
崔卫平 《教师博览》2012,(12):46-48
一女儿闹闹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三四岁吧。一上来她就先读我收藏的书:《人性论》《存在与时间》《艺术与幻觉》,总之,我书桌上有什么她就读什么。当然,我读书里面的内容,她仅仅读封面。我的学生问她:"闹闹,你妈妈爱读什么书?""《野天鹅在行动》。"她毫不迟疑地说。  相似文献   

4.
我幼年曾受过一段私塾教育。当时读了《论语》读《孟子》,读到《滕文公章句上》的时候,我的私塾生活遽尔中止,《孟子》便没有读完。后来不记得在哪一年的冬天,忽然立意要将《孟子》通体读过一遍,于是拣定了阴历开岁的大年初一,我把自己反锁在一间空屋里,自限一天读完一  相似文献   

5.
方苞对诗     
方苞,清代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他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就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论语》有很多专家研究 ,也有很多专家来评价。我重读《论语》不是评价《论语》 ,也不是评价孔子。我重读《论语》———兼谈我读书 ,是谈我如何读《论语》的 ,读《论语》有什么收获 ,而且通过我读《论语》有何收获 ,得出我该如何读书。为什么叫重读《论语》呢 ?因为4岁到9岁的时候我读过《论语》 ,后来就没有再读 ,直到我当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以后 ,我又仔细读了好几遍 ,感觉大不相同。重读《论语》有以下四个体会 :一、要把握整体我读《论语》时感到 ,《论语》里面关于一个学习者、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对待学习、对待思考的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7.
从2011年的5月开始,一个肩带五道杠的学生走红网络。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寄宿学校学生黄艺博。据媒体报道,黄艺博从两三岁时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今已经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  相似文献   

8.
妈妈在山冈     
我10岁的时候,妈妈开始督促我写日记。我12岁的时候,妈妈让我读《西游记》。同样是12岁那年,妈妈教我“反叛”老师:“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为什么不能写得和老师不一样?”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反叛”:用一首诗去完成了一篇作文,结果我得了2分。“如果我是你们老师,我就表扬你。你不是偷懒。  相似文献   

9.
我常为自己几年的坚持终见成效而欣喜。当有的孩子捧着五花八门的《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指导大全》大读特读的时候,我却带着我的学生读儿歌,读童话,读寓言,读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读近、现代的经典作品、当代的优秀作品。当有的孩子回家埋头于《每课一练》、《形成性练习》、《单元测试ABC》的时候,我却只要求学生选做其中的几题,省下宝贵的时间让孩子们读课外书、写日记。当有的孩子对着教材中不变的命题作文冥思苦想的时候,我却正和我的学生们拟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我的种种做法源自我对作文教学的两点感悟。一、…  相似文献   

10.
陈垣同志(一八八○——一九七一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年轻的时候,他就爱读四史,注意研究目录学,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研究历史是从目录学,掌握目录学知识开始的。在接触了清代乾嘉学者的著作后,他对考据学特别发生兴趣。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父亲苦於膀胱结石病,他寻求治病的方法,便决心学习西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十三四岁便开始读《诗经》,读《论语》,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晚年时,虽然身体衰老、病魔缠身、视力减退,但他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不减,追求知识的愿望不见低落,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天天读书,他生命的最后历程也是鲁迅的著作伴随他走完的。纵观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三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2.
和文学结伴     
我童年的理想其实不是当作家,而是当音乐家、当画家。但是,最使我依恋的、影响我最深的还是书。我很幸运,我的姐姐是个文学青年。我五六岁的时候,姐姐已经读初中,那时候她不断从学校借各种书回来,像《红与黑》、《悲惨世界》等,我最初的阅读就是从姐姐借的书开始的。姐姐借回来什么书,我就读什么书,而且有时候我读得比她还快。虽然我的阅读是不加选择、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但  相似文献   

13.
对外国人来说,读这么长的长篇小说是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很吃力的。特别是《古炉》里所用的语言非常土俗,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我第一次接触了陕西方言,一开始读小说的时候,觉得很难,连人名也认不出来,可是越读越觉得我被小说的内容所吸引。我认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需要普遍性和个性。读者读作品的时候如果没产生同感、没有表达赞同的话,便很难读下去。  相似文献   

14.
体会经典作品的无穷魅力我曾说过,一个作者的创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幸运的是,我在心灵成长的初级阶段,接触到的是些优质的经典作品。它们强大的磁场,让我步履坚定,目不旁视,越来越接近人类精神家园的旖旎丰腴之地。我阅读经典的顺序与那些经典作品的写作顺序基本一致: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读《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高年级的时候,读《傲慢与偏见》《少年维特的烦恼》《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红字》《大卫·科波菲尔》《简·爱》《呼啸山庄》《罪与罚》《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上了初中以后,再读《追忆似水年华》《飘》《西线无战事》《麦田里的守望者》《苍蝇》《荒原》《变形记》《等待戈多》《广岛之恋》《第二十二条军规》《百年孤独》《告别圆舞曲》,读博尔赫斯、茨威格、里尔克、叶芝、阿波利奈尔、伍尔夫、乔伊斯这些人。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的戏剧我是上高中之后才开始仔细读的,而马克·吐温和契诃夫的小说却在小学三年级就读过了。再比如我之前读日本作家的作品非常少,上了高中才系统地读了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著名出版人张立宪凭一己之力推出了《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的私房藏书。不仅如此,开工作室、办论坛,开网店售卖笔记本、小册子,引进版权,《读库》将与文化、与出版、与传媒有关的种种"活计"做得风生水起。短短七八年间,《读库》何以成为当今引导文化消费、改变阅读习惯的风向标?它究竟做了些什么?本刊汇编相关报道,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点资讯。  相似文献   

16.
乐为 《高中生》2011,(13):16-17
爱读"杂书"10多岁时,毛泽东读了几年私塾后,对"四书""五经"已经不爱读了。一天,毛泽东从同窗好友那里借来一本《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们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课时怕老师发现,毛泽东便在《水浒传》上面放一本《论语》,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装作认真读经书的样子。老师走开后,他便看小说。后来,他又找了几本其他小说来读。  相似文献   

17.
门德尔松创作的钢琴作品《船歌》,可谓闻名遐迩。他是公认的钢琴方面的神童.在其9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台上进行演奏,使其大名远播,10岁的时候就为《诗篇19》进行了谱曲的创作.12岁的时候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地写出了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在他14岁的时候就与其他人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己的私人小乐队.  相似文献   

18.
从2011年的5月开始,一个肩带五道杠的学生走红网络。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寄宿学校学生黄艺博。据媒体报道,黄艺博从两三岁时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今已经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同时黄艺博在网上流传的事迹也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索伊塔快报     
其实,索伊塔也是挺喜欢玩的,这不,工作—结束,就跑到网上来冲浪了。忽然发现有个消息说10岁的小同学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基督山伯爵》《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很喜欢看书的索伊塔也不得不佩服“哎,天外有天啊!”等再往下读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又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  相似文献   

20.
正"我发现,有一个字眼这几年快从人们的嘴里消失了,就是‘好工作’。"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罗振宇说的。就在前一天的公司内部年会上,我向小伙伴们表达了类似的意思。11年前我开始捣鼓《读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抱的心态是"再坏又能怎样""打不过就跑"。是啊,即便《读库》办不下去了也没关系,首先咱能赔得起,其次我还能活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