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9,(12):34-35
于漪如是说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和过去比有很大的不同。我参加过很多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审查和语文教材的审查,过去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现在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极大的进步。 ——选自《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183;坚守&;#183;走进新课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经在全国逐渐铺开,取得初步成效。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有利于调整和完善高中新课程。对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的分析主要立足于三个方面:课程设置的取向在坚持以学科为本的同时是否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在基于知识学习为本的同时是否兼顾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是定位于因高考设课程还是以课程定评价。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新课程实施能否给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带来好处;新课程能否解决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协调性;各课程的设计是否体现学生学以致知与学以致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这次课程教材改革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与前几次相比,它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发展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说是极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建设水平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在“以本为本”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当具备的一般要素及特殊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本为本”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分析框架。遵循此框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原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应贯彻“以德为先”,关注学生的课程体验,强调“以学为本”,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并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课程实施上,应实现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教师讲授”到“探究合作”、从“教室学习”到“场域多元”的转变;在课程评价方面,应实现由知识掌握到全面综合、由教师独评到师生共评、由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总结结合的改进。这一改革探索应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育建 《宁夏教育》2005,(5):39-39,41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为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必须通过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来谋求新的发展。香港高校以成效为本的教育范式作为教育革新的手段,把课程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跑道”,取得了成功。成效为本的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成果为证据。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出四点特征:一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为目标,分层级实现目标;二是以权变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学习经历;三是通过指向能力发展的、细化的课程学习目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四是为确保课程达到育人目标而赋予院校颁授的学术资格。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开放大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估与质量保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目前仍然是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对于指导高校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内涵、专业设置过细,边界明显、学生选课自由度小,选修课程质量总体偏低、课程建设与评估未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尚未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建立课程的动态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健 《中小学管理》2000,(10):13-16
课程改革的重心应从关注内容转到建立动态的发展机制上。其依据为:人的发展规律、普及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校本课程等。  相似文献   

9.
刘斐 《上海教育》2007,(4A):56-57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德育课程从以社会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政治为梭心到以学牛的道德生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从育人观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课程观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教学观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学习观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融会贯通,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管彦丰 《上海教育》2007,(10B):50-52
在因校制宜中找到共性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课程适应能力 了解课程特点,坚持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方向。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是通过其鲜明的课程特色体现出来的。虽然基础型课程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统一要求,然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对课程的现开发、再建设。在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传授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力,真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成长要求,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课程目标由社会为本、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素质随之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严明 《教学与管理》2010,(12):35-37
从文本走向生本,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是本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课程观念,一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让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让语文教学成为重构其精神世界、满足其生命需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本"。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梅 《现代教学》2006,(1):50-51
我校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拓展型课程系列,并把拓展型课程作为落实两个能力(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理财”是我校小学部四年级学生选修的拓展型课程项目之一,由经济课程“我们的世界”改编而来。该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有关商业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使学生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走近经济的世界,初步了解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理解大多数国家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现以此项课程资源的开发,谈谈我们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学科课程生本化,就是指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同绕学生现实需求和智能基础对学科课程进行变革,以便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赋予学习以学生生命的意义。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让“天书”落地,走进心灵。它是对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的一种反叛与修正,更有利于学生穿过表面上的符号去感受学科内在的美妙。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社会学科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位,表明它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这意味着"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以"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它的核心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宋红美 《西藏教育》2013,(11):17-18
西藏自治区高中新课程实施两年多以来,在各方面协同努力下,整体上发展平稳。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客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最大的问题是“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流于口号,没有得到切实地落实。比如,以学生素养差为借口,实行“以教师为本”的威压教育;以学生知识基础差为借口,实行“以知识为本”的灌输教学;死记硬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以书本为本”等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为此,必须彻底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物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物理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与传统物理课程的区别.所以,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这种价值观的转变,物理教学应该在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有根本的转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