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人所作诗歌,西汉人名为“楚辞”。西汉末年的学者刘向曾编集一部“楚辞”,里面包含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的杰作,也包含西汉人模仿屈、宋的作品。东汉王逸又给作了注,叫“楚辞章句”,是历来最流行的一种注本。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楚辞”包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屈宋为代表的战国时代在楚国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文体,一方面是包括屈宋等好多作者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的书名。楚辞这种文体有些什么特色呢?在有关的论述中当推宋代黄伯恩翼骚序之说最为明确具体。“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请之楚辞。若些、只、羌、谇、  相似文献   

2.
楚辞里的“羌”,自东汉王逸始注后1800多年来,莫衷一是,没有确解。这是由于对王逸《楚辞章句》“羌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句读不同所产生的。本文从语言、文学诸方面对其作了综合论析,说明“羌”当释为反语副词,全句当断为:“羌,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  相似文献   

3.
萧兵的《楚辞与神话》说,“中国没有在冥河或黄泉为阴魂摆渡的古老记载”,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却有这方面的事实。云南的独龙族、彝族等都有象古希腊的“塔耳塔洛斯”,印度的“泥犁”那样的地狱,也有灵魂必需“舟渡”的冥河,分隔着“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这条河大约相当于华夏一汉族的“弱水”。周明的《论上古冥界神话》说楚人等的冥府“幽都”在西北的昆仑——这里也是楚人的归乡,《离骚》、《涉江》诗人的神魂正是要飞向昆仑。那么,楚人灵魂之所归也必在此处,险象横生的“弱水”或“赤水”对于鬼魂来说  相似文献   

4.
《离骚》: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 固在其《离骚赞序》中写道:“离犹遭也;骚,忧也。” 在古汉语中,“离”与“罹”通用,“罹”是遭受之意。 故“离骚”可理解为“遭到忧愁”。 《楚辞》:总集名。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以及汉  相似文献   

5.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声势大,发展快,并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但在起义的初期,不管是首倡者陈胜、吴广,还是势力最大的项家军,都是打着"楚"的旗号,这是由于"楚"在历史上虽因各种原因而灭亡,但很多楚人却把这笔账完全归之于秦,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故义军以此来收拢人心。  相似文献   

6.
以“荃”、“荪”喻君是楚辞香草美人传统中的核心艺术意象,几乎成为楚辞中司命之神与楚王的专门指代。从喻于司命之神,再喻于君,都与楚国的神话传说和神巫合一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残留着楚人对远古氏族祖先昌仆氏的原始记忆,表现了诗人与君同祖的血缘宗亲情感。  相似文献   

7.
《陈涉世家》课后有一道境空题:“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②。”人教版四年制初中语文第七册《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重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我认为此答案欠妥。试析如下。陈胜在分析当时形势时,有一段话:“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中知道公子扶苏死的很少,说因此而“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是不合适的。再者,陈胜之所以敢自称为扶苏、项燕的队伍…  相似文献   

8.
在秦末反秦战争中,楚国之所以能够首举义旗,成为六国反秦的领头羊,乃在于楚国百姓参与的政治热情远高于其他关东五国,这当然是因为楚怀王客死秦国之事件激起了楚国人民广泛的复仇情绪;但这种仇秦情绪的长时期保持,又与楚南公借助于楚国民间普遍盛行的政治谣谚和屈原利用楚人喜欢歌舞,因而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创造出的"楚辞"有重大关系.楚政治谣谚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流传;而"楚辞"擅长抒情,尤其长干抒发带有悲情色彩的重大主题.这两种方式深深地植根于楚国传统文化之中,因而能够起到激发楚国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反秦斗争中去.  相似文献   

9.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10.
竹在《楚辞》中或用于占卜及作为占卜的用具,反映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之风尚;或作为“比兴”之意象,引类譬喻,为带有自身形象特征的物象,传情达意;或调制成各种演奏乐器娱神乐人,又有制成博戏的器具。竹在《楚辞》中的多重义蕴,反映楚地迷离浪漫,楚物神异繁富,同时透露出《楚辞》独特的艺术特性及浓郁的地域气息。  相似文献   

11.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只要精细解读,参酌时贤,“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所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12.
读《九歌》乃至全部屈赋,就会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灵”字出现的次数很多。“灵”字在《九歌》中凡十二见,而与“灵”字有关的词如“灵修”、“灵保”、“灵氛”、“灵均”等,在屈赋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弄清“灵”字的全部含义,对于我们读《楚辞》,进而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等,都是很有帮助的。灵,是楚国民间方言。《楚辞》中言灵多指神或扮神之巫觋。《说文》:“重,巫也,以玉事神,从玉,霝声。靈,或从巫。”《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王逸注:“灵,巫也。楚人谓巫曰灵子。”楚大夫屈巫字子灵,可知灵之本义为巫,战国时楚人仍保存灵字的本义。那么什么叫巫?灵字为何从巫呢?《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国语·楚语》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  相似文献   

13.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燕吐《史记》名句 《楚汉传奇》开篇,项燕率领楚军顽抗秦军,他在战死前的最后一刻,振臂高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很快,就有网友指出,这段反抗秦朝暴政的名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相似文献   

14.
<正>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是屈原《九章·橘颂》中的两句诗。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说法虽有小异,但多是依其文序以释其义的。例如:朱熹《楚辞集注》云:“淑,善也。离,如离立,言孤特也。梗,强也。”王夫之《楚辞通释》云:“离,丽也。”陆侃如、高亨、黄孝纾《楚辞选》云:“淑,是善,离,古通丽。淑是内美,丽是外美。”朱季海《楚辞解故》云:“(淑离不淫)当句正颂橘之美,……‘梗其有理’,言其木正直,有文理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则是美丽而不  相似文献   

15.
清华简《楚居》为楚人始居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楚人来自中原的说法,与楚文化“西来说”也存在一定呼应。但由于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楚人始居地尚难论定。楚人来源“东方说”存在时代局限性,难以成立,但它指明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联系,值得我们重视。《楚居》记叙了季连娶“盘庚之子”妣隹,实际上说的是楚商联姻的情形。而楚人之所以叫“楚”,与先为殷商大臣后为大神的巫咸有关。虽然《楚居》的记述多神话色彩,但其中楚商联姻及巫咸助产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关联。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在楚文字、《楚辞》等方面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师大历史系王廷洽在同题文章中,通过对楚辞中“离”与“骚”用法的统计分析,指出《楚辞》中用作“遭遇”解的文字及用法完全与中原相同,故大可不必用与“离”的意思相反的“罹”、“遭”来解释“离”;《楚辞》中表达诗人“忧  相似文献   

17.
《离骚》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一句之“反顾”,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莫哀一是。现略举几家异说如下:王逸《楚辞章句》曰:“……故忽反顾而去。”洪兴祖《楚辞补注》曰:“言虽已回车反顾,而犹未能顿忘此世,故复反顾,而将往观四方绝远之国。”王瑗《楚辞集解》、《楚辞蒙引》曰:“反顾者,回首而视也。”余萧客《文选纪闻》曰:“灵均才为世出,忧在生民……忽忽不忘此念。反顾,犹言转计。”  相似文献   

18.
一、两文都选取了秦之盛衰的史实《过秦论》(以下简称《过》)浓墨描绘了秦强盛的史实。开篇就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谈起,铺张渲染,层层推进,描写秦国国君的雄才大略,到“及至始皇”一段达到极致。对于秦的衰亡所用的篇幅却少得多,仅仅选用了陈涉的史实,拿陈涉势力的弱小和秦朝的强盛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出强秦的灭亡之速。《阿房宫赋》(以下简称《阿》)虽未直接描绘秦强盛的史实,但通过阿房宫的建筑之奇,美女之众,珍宝之多,从侧面表明了秦之所以能够穷奢极欲,正是由于国力的强盛。对于秦的灭亡,作者引用了“楚人一炬,化为焦土”这一史实。二、…  相似文献   

19.
在楚辞研究中,常常有必要区别作为文学体裁的楚辞和作为作品专集的《楚辞》。因为“楚辞”一名,既可指称上古时代广泛流行于南部中国的一种诗体,也可指称西汉刘向以来人们纷纷编辑的各种楚辞作品专集。这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却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应当被混为一谈。同时,在同一《楚辞》名义下,该书的实际内涵也颇多出入。了解并探究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对于各种类型的楚辞研究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头儿”是国家主席,一个市的“头儿”是市长,一个学校的“头儿”是校长,一个年级的“头儿”是年级组长,一个班的“头儿”便是班主任了。我们班的“头儿”是个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的健康有活力的语文老师。想知道她是谁吗?她便是我们可亲又可敬的秦老师。秦老师的长相很有特点,也许是相由心生的缘故,秦老师很面善,连卖菜的小贩都可以一眼看出秦老师是人民教师。秦老师有个特别的地方:一激动,脸上就会有几朵红云。秦老师长得算不上漂亮,但却很美。秦老师上语文课时,往往都很激动,语言很有感染力,使我们经常陶醉于课文之中。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