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与真”点明了废名小说的自传性质,其从写实到写意、从叙事到缘情发展成为“诗化小说”的创作过程,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在这位作家心中的交流与融合及其创作兼具民族化和现代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废名诗歌的整理,废名诗歌为更多评论者所重视并受到较高评价。废名诗歌内容上呈现出一个玄思、幽闭和完整的世界;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诗的内容与散文文字的结合;品格上,是废名人格的折射或反映。废名诗歌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个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3.
废名小说颇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和田园诗的风味,充满着幽静和平之美。这是因为他当初是一位诗人,并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同时他还是一个大乘佛教徒,并对佛教禅学有一定研究。其小说的幽静平和之美学风格,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叙写,即将少女诗化,将俗人雅化,将平凡的劳动美化;二是对大自然的禅味审视,即注意时空的构成,诸多意象的衬托,空寂、清远、静谧境界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废名是中国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乡土文学作者”之一,他的伤口以其独特的眼光,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诗意的美,以渗透作品的佛禅底蕴形成“禅趣”,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钱秀琴 《现代语文》2007,11(10):25-27
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口舌鼻,为此人就有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心理感觉等不同功能的感受.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使其产生相通,往往会启发人的联想,产生别样的感受,人们习惯上把这种连通叫做通感.  相似文献   

6.
废名的诗歌单纯、朴素而又清幽淡远,从整体上传达了诗人恬静闲适、旷达空灵的心境。废名诗歌的这一特色与诗人受到禅宗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离开诗歌直接映射诗人心境这一点而对废名诗歌强作深度解读,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废名的诗向以难懂著称。本文先以废名的两首诗为例,说明废名诗歌的特点是空灵与晦涩。再从化古与化欧两条途径来解析废名的诗。化古,即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废名的影响来讲,指出废名的诗在内容上的玄学与禅宗背景;化欧,即从西方象征主义对废名的影响来讲,指出废名在诗歌观念上的个体性、内在性、知性是吸收了象征主义的精髓。最后,分析了废名的诗学观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8.
废名诗化小说的特质在于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性的世界,在小说中努力构筑诗的意境美,用诗的意象手法进行小说叙事。废名小说的先锋性表现在对传统小说模式的解构和对新小说艺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废名研究日渐升温,其研究论与日增多,论亦间有出版,使废名研究日渐成为“显学”。年前,武汉大学学院副教授陈建军的专《废名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又为废名研究增添重要成果,此诚学术界之一大喜事。  相似文献   

10.
废名试图用小说来追寻一个田园诗般的世界,却在《桥》的命名上现出了尴尬。而且他的谈论禅论也没有解决他在“思维生命”与“诗化”艺术两之间的困惑。也想对世俗超越,却并没有得到,因而不可避免产生了失落。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对唐代音乐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传达出听的感受和感想,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不落常套,情韵俱佳,特别是它以声喻乐渲染诗情,以形状乐传递深情,以典喻乐饱含激情,以感寄乐寓托真情的独特表现手法,尤为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集中较高频度出现关于邯郸的诗歌引起笔者的考索兴趣,提出可分其邯郸交游的现实之作和散见的关于邯郸人物典实之作两大类作品,且在此基础上细分为描述邯郸风景台城,赵女才艺,抒发内心喜爱情怀的作品;与邯郸亲友的交游赠别之作;流露浓郁的爱国豪情之作;形成李白精神世界里的邯郸镜像之作等四部分内容.指出这些是邯郸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以深入研究推扬.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的诗文涉及诸多内容,尤其在清正爱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兴办教育、劝农耕作、灭虎惩恶、抑制豪强、纵囚现灯等.他的仁政惠民的理想抱负得以局部成功,这成为他的政治生涯中颇为得意的阶段.研究这些诗文对于全面了解汤显祖及其在诗文创作中的地位,乃至对于他此后的戏曲创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根本性标志之一,古今诗歌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意象生成心理机制的复杂性和深广性的异同。本文试图从新时期诗歌意象的实例出发,探索其丰富的心理内涵,以期给当代诗歌的解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明初画家王履晚年曾游华山,作诗一百五十首。其诗既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神秀与险峻并存的稀世美景,又结合神话传说、历史遗迹,展现了华山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用典贴切自然,语言清新朴素,不失为咏华山诗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6.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承载着先人诸多的崇拜和祈望。历代涉及鱼文化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咏鱼诗就是其中一颗明珠。咏鱼诗用自己的文学样式阐释着鱼文化的各种涵义,包括咏本体、咏鱼之相关实物、咏神异事件、咏情和咏志等多种类型。经过时间的洗礼,咏鱼诗至今仍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岳珂继承了宋诗对唐诗的突破,引俗物入诗,以食物为载体展示自己的生活。《玉楮诗稿》中以饮食为题材的诗作反映了当时饮食文化的饮食美学、饮食养生观及饮食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楼”是有着重要文化意味的“符号”,它的出现常常预示着一个朝代的兴亡。“楼”作为建筑,是古人突破限制,扩大视野,接近宇宙的现世渴望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楼”,是山的替代物。因此“登楼”便隐含着“登山”的信息。由于“楼”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诗人登楼不可能如同后世来的自然和方便。这就使得诗歌中的“楼”,最先是“观”而非“登”的。如此,可观的高楼,通常成为诗人对于可望而难达的愿望的替代表达。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古代楚辞学史上研究宋玉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朝代。在宋玉作品的艺术探讨、真伪鉴定和整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