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北宋词人贺铸填有《青玉案》词。词中云:“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了他在江南梅雨季节里,过着孤独生活的愁闷心情。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连用三个比喻,喻出了“愁”之多、“愁”之深。这种用景色来比喻愁情的写法,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而似乎可以捉摸,贺铸也因这首词妙不可言而被后人誉为“贺梅子”。北宋词人张先,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爱情。他的词善于描绘一种朦胧美,又特别以描写“影”而著称。他曾有三个写“影”的佳句最为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相似文献   

2.
在《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4期看到志摩师的白话词。从他的新诗和散文早知道志摩师对于我国古典文学是有很深造诣的,可惜很难见到他写语体散文语体诗以前的作品,这次《新文学史料》所刊登的十二首白话词,实际是他一九二四年左右所译李清照漱玉词,从中可以看出志摩师对于漱玉词理解之深体会之切。陈从周说“其译法”流走自然以词意出新裁,“清新可诵”。“他为什么译词而不用诗,可能词比诗更有节凑感,能为新诗借鉴,遂出这样的试图。”我看志摩新诗虽从旧诗格律中解放出来,但在音节上、韵律  相似文献   

3.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4.
这首《忆江南》词共三首。(题下原有作者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是白居易八二七年晚居洛阳时写的。全词共五句。作者通过对江南美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词篇一开始,作者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赞叹之词,脱口而出:江南真好啊!一汪深情,浓烈似酒。为了强调、证实这一点,他又紧接着写道:“风景旧曾谙。”意思是:那里的风景我过去就很熟悉。这里的“旧”,就是指写这首词之前,他在杭州、苏州任刺史的那  相似文献   

5.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6.
柳永的《雨霖铃》词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为历来人们所喜爱与欣赏的写离情别绪的典范之作。而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千古为人广为传诵的名句,甚至有人以此作为代表柳词的特色,宋泽元《忏花庵丛书》本《类编草堂诗余》卷五杨升庵批云:“此词只是‘酒醒何处’二句千古脍炙人口……。”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和哥三复、三接号称为“柳氏三绝”。他在仁宗时(1034年)应试中进士。因其写的《鹤冲天》词里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相似文献   

7.
在五代《花间集》所载的十八位词人中,无论从人品看,还是从词品看,鹿虔扆都堪称为佼佼者。这位在后蜀后主孟昶手下任过永泰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太保等职的词人,据《乐府纪闻》云:“初读书古祠,见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期以此见志。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旨。”(《词林纪事》卷二引)从他仅有的六首存词来看,尽管其中也有婉款妍丽之作,但因下面这首《临江仙》词写得特别的沉痛悲凉,就使人相信他“词多感慨之旨”的不虚:  相似文献   

8.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缁衣”一词,历来或注为“黑色的衣服”,或引《诗经·缁衣》篇,注为卿大夫所著之朝服。我们结合记念文章,领会《惯于长夜过春时》全诗的主旨,认为不应将“缁衣”释为“黑色的衣服”。该诗是诗人怀念友人之作,诗人是将《诗经》中的《缁衣》诗,作为怀念战友的典故来用的。最早解释诗中“缁衣”一词的是许寿裳。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他问起鲁迅写这首诗的情况时,鲁迅解释说:“那时我的确无写处的,身上穿一件黑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后来陆续出版解释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如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郑心伶的《鲁  相似文献   

9.
血写的诗     
况周颐评赵佶的[燕山亭]词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亮]略似之。”况周颐所谓的“真”,王国维所谓的“以血书”的词,都是说词写出了人的真情,人的衷怀,犹如血泪凝铸而成。赵佶在位二十五年,过着极其荒淫的生活,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崩溃。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但词所产生的客观动人力量,却是由于它‘真’,由于它是“血写的诗”。  相似文献   

10.
提起近代中国的民营大报,有一张报纸不能不提,它便是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驾三人续办的新记公司《大公报》。提起这张“新记”《大公报》,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便是该报主笔张季写。他以“锋利之笔,写忠厚之文;以钝拙之笔,写尖锐之文”(张季鸟语,引自徐铸成著《报海旧闻》)。1941年,《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选为最佳外国报纸,其“勇敢而锋利之社评”与“充实而精粹之报道’们获好评。同年9月6日,张季写逝世,重庆新闻界和各界人上隆重举行追悼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发出唁电:“李骛先生,文坛巨率,报界宗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2.
遍读纳兰词,就会发现纳兰词与梦有不解之缘。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至今收纳兰词最多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而其中带“梦”字的词就有一百一十一首,此外还有几首不带“梦”字,但也写到作梦的,共计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词可分三类:一类是并非写作梦,而是用梦作比喻的。如“秾华如梦水东流”(《于中好》)、“人生南北真如梦”(《水龙吟》)。这类词约有二十余首。第二类是写别人作梦的。如“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昭君怨》)、“梦里靡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天仙子》)。这类词约有十首。第三类是写自己作梦的,约有八十首,占《饮水词》总数的四分之一稍弱。这类词中有几首是写“寻梦”的,其余全是写作梦的。可见纳兰性德的梦是极多的。 他一年四季都在作梦。“梦回酒醒三通鼓”(《菩萨蛮》)写的是春梦;“亲持钿合梦中来”(《鹊桥仙·七夕》)写的是夏梦;“梦里砧声浑未歇”(《清平乐》)写的是秋梦;“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菩萨蛮》)写的是冬梦。尤其是在春天,他的梦更多:“一春幽梦逐游丝”(《浣溪沙·古北口》)、“一春幽梦有无间”(浣  相似文献   

13.
苏轼因其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人称道。中学教材选了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作为范文,这绝非偶然。一词一赋,均选材赤壁。词中,苏轼将赤壁之景写得如此奇特壮丽:乱石空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瑜是如此英雄:先有“小乔初嫁”,再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赋中,亦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然而,两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并不雷同。词以豪迈开头,奔放之余悲己之情作尾,赋虽怡情山水之乐开头,后由悲而喜。文中的思想感情变化并非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的重新解读,可以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词人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像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但他的艺术风格又是多样的,特别是他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小令,写得绵丽蕴蓄,活泼多姿。这正如他的朋友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论辛词时说的,“其间有清丽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见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细读他的《清平乐·村居》,就体会出其清丽妩媚、活泼引人的特色,表现了辛弃疾笔墨的多样性。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似文献   

17.
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这样写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近代吴曾祺在他的《涵芬楼文谈·写景第三十》中也这么说:“更有一种正面不能写者,用旁面写之。譬如欲写水,先写石,欲写山,先写楼是也。”朱自清就是重点采用这一“旁面”写景法写《春》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他就以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写之;春天里的草花风雨的精神写不尽致,他就以草花风雨中的人鸟蜂蝶补写之。一、以游春踏青者,写草小草发芽了,春天回来了。所以当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那心情…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其词以写闺情为最工,如前人所论:“闺秀词惟清照最优”(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可是,对这部份词社会价值的评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都是毁多于誉,或斥为“荒淫之语”(王灼《碧鸡  相似文献   

19.
李煜原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为南唐之后主,后世称为“李后主”。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词,今留存下的词作大约三十余首。他为君之政不足与道,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所重视,并得到极高的评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煜为宋初婉约词开山,在中国词史上有杰出的成就。李煜因为其政治上的失败,由一个南唐小皇帝而沦为北宋的阶下囚,导致他的词作更多表现的是国破家亡之情感,传达凄凉孤寂之悲音。《望江南》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写下了许多瑰丽的词章.这些词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如《一剪梅》以其通俗而清新的语言,把自己的离情别恨,抒写得形象而深挚.然而,对于这首词却存在不同的解释,尤其是开头三句,有人说“是写她和爱人分别时的情景:在荷花凋谢的水边,她的爱人独自踏上兰舟离去.”(见中国科学院《唐宋词选》)这可能是受伊士珍的影响.伊土珍在他的《琅(?)记》里说:“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个记载表明:词的写作时间,是易安结婚未久.李清照于元符二年(1098),十八岁那年同赵明诚结婚,那么作词的时间应是在她婚后一二年.这也表明词的写作原因:即所谓负笈远游(一说去读书),殊不忍别.伊土珍这段话,表面看来似乎合于情理,但细加推敲,却是漏洞百出.首先,这首词不是写于赵明诚远游之前,恰恰相反是在别离之后,从词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可见;其次,如是写于行前,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