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记者在采访中受到非法阻挠乃至人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也有些记者的采访因行事失当而致纠纷与非议,如何正确地认定、对待和运用记者的采访权,也由此成为新闻界的一个时鲜话题.  相似文献   

2.
谈谈记者的采访权利和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采访权与采访对象的人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职业有相对特殊性。在工作中,他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受公众委托,代表媒体工作,代表公众实现新闻自由和知情权。特殊的职业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职业权利与之匹配,以更好地履行职责。记者的职业权利在宪法中虽无明文规定,但并不意味着记者的职业权利不存在或者没有法律效力。记者的职业权利带有习惯权的性质,宪法的相关规定在逻辑上为记者的职业权利提供了支持。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创办新闻事业的自由,报道消息的自由,发表意见和批评的自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一种"无干涉"的状态;而权利是一种法律化的要求,是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图书馆自由是图书馆权利的重要前提,但图书馆自由不能等同于图书馆权利,二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强调的理念、对国家的要求、体现的权利属性、相应的制度建构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图书馆自由强调的"免于被国家控制或干涉"的消极权利立场并不能真正而全面地表达图书馆权利的主张,图书馆权利的积极权利属性决定了国家在图书馆权利建设中"积极作为"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6.
7.
周肖  谭韵佳  周白道 《传媒》2003,(4):20-20
2003年2月25日下午,广东珠海电视台记者袁俊、李云得在行使正当采访权利时,遭到广东省珠海市腾龙房地产公司一伙人的粗暴阻挠。记者手中的话筒被腾龙公司老板罗晃江抢走,摄像机被罗的手下争夺,双方较量约10分钟时间,直到110巡警赶到,罗晃江一伙人才不得不住手。  相似文献   

8.
王军 《新闻三昧》2004,(3):34-36
记大多都遭遇过“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采访现象,新闻记应如何对待?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试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众享有言论、出版等自由.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民众及时、充分获取有关公共事务等各种信息的主要通道,记者的采访活动是公民知情权的延伸.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这可以认为是关于记者职务权利的初步表达.  相似文献   

10.
试论记者的采访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者正常新闻采访无端受阻的事情时有发生。据中国记协统计,新闻工作者维权委员会自1998年8月正式设立以来到2002年4月止,受理关于记者受侵害的投诉就有300多起,其中包括很多非法拘禁和殴打记者等恶性案件。①大部分投诉都涉及侵犯记者合法的采访权,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  相似文献   

11.
记者采访权的界定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主要的工作方式,一般人都认为,新闻媒介及记者对于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任何事情,都有权进行采访。但是,现实生活中,新闻记者采访遇阻的现象越来越多,记者因进行舆论监督性质的采访遭致暴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另一方面,记者因新闻采访侵害了被采访人的权益而被告上法庭,新闻单位及记者“败诉”的“新闻官司”,也不断增多。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现有法律和新闻政策出发,对记者采访权的概念界定和具体限制作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印象管理,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采访活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记者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而如何给被采访者留下好的、恰当的印象,不仅关乎记者个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记者采访的结果。个人形象,心理学认为与自我表现有关。自我表现,又叫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外现”。(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  相似文献   

13.
4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济南市出台新闻应急预案,支持记者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消息。消息说,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负责处置事件的市政府主管部门和事发地党委和政府要履行好新闻发布的责任,济南市委宣传部门还专门制订了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规定对驱逐记者、隐瞒事实真相、蓄意封锁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读罢这条消息,笔者在欣喜之余也不禁产生了一些“更进一步”的期望。喜的是记者的工作再次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虽然这只是济南一个地…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13):8
近期又有记者因采访被打事件发生,表明记者权利保护的现状依然让人难以乐观,也表明不从理论上源头上弄清记者的职务权利,是很难在实践层面对记者的权利进行有效保护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3日,我们《黄河报道》俩记者在清徐采访一起治安纠纷案件,由于清徐县公安局个别人不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滥施淫威,致使记者证件被扣、机器被抢、人被滞留公安局达两个小时。事件发生以后,山西电视台、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两次派员到现场,多方协调,最终以对方赔礼道歉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6.
汤啸天 《青年记者》2012,(13):18-19
2007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中确认了记者的"采访权利",并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尽管采访权利是记者职业权利的基础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只是记者职业权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推进新闻法制建设和保护记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进一步明确记者的职务权利,并提请记者重视行使职务权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特别是同省同城同质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报纸先锋部队的一线记者,同样既面临着来自报社内部的竞争,也面临着同行间的竞争。一、记者为何要加强合作? 不过是几年前,记者还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业,采访单位对记者恭敬顺从、热情礼貌。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了,报纸数量多了,记者大军也迅速膨胀,新闻资源在报业大战中日益升值,掌握着新闻资源的人或单位对新闻记者的态度由热到冷。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媒体记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并由此引发社会各界、新闻学界、业界对记“采访权”的讨论。本试从学界对记“采访权”的阐释出发,结合有关事件和现象,对“采访权”内涵作新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马红斌 《新闻界》2000,(3):63-64
一、问题的提出动机 ,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 ,并将活动导向某一目标 ,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①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往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 ,在心理学关于人际吸引的研究中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 ,人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固守的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奖赏。这种奖赏包括6种基本的收益 :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信息等。 ②与采访对象的交往离不开对他的了解 ,而对他的了解 ,又离不开对他的动机的分析。他为什么要花时间接受你的采访?他的动机与你的动机能否统一在同一次采访活动中?如果对方不具备接受…  相似文献   

20.
范玲 《记者摇篮》2007,(10):30-31
记者这一行当并不是很轻松的职业,暂且不提"爬格子"的清苦,就是在写稿之前的采访阶段,就足以让许多人头疼。那么,怎样采访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