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比较中研究马克思主义──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李海洋叶卫平同志的新著(西方“马克思学”研究)1995年已经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专著。西方“马克思学”是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2.
在“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反对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西方的一股社会思潮。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领域全面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哲学自然观上,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卢卡奇等人开创的“新马克思主义”传统,歪曲马克思的自然观,捏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观问题上根本对立的事实,攻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本文试图通过评析法兰克福  相似文献   

3.
简论反映的两个逻辑前提强乃舍“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原南斯拉夫“实践派”,都对反映概念提出过质疑或否定。如法兰克福学派批评恩格斯和列宁曲解了马克思的反映论,把反映概念理解成照相式的机械反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辩证法问题始终聚讼纷纭,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基于自身的理论背景,就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著书立说.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学”进入分化发展阶段,辩证法逐渐在学院派的理论构建中“失锐”,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中.诺曼·莱文、新辩证法学派和罗伊·巴斯卡从文本、逻辑和体系的视域出发对辩证法进行了当代解读.但鉴于西方“马克思学”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学院派研究的非批判性,针对西方“马克思学”对于辩证法的“失锐式解读”,我们必须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回到历史辩证法.这是超越西方“马克思学”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是解读经典作家“理论原像”的理论要求,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社会主义课教学中突出邓小平理论的思考孙华玉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课(以下简称“科社课”)教学一直是只讲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有所忽视,学...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关于“爱欲”本能的基本观点,将其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马尔库塞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西方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和文艺界,有一股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用人道主义来消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有两种殊途同归的观点是这种错误思潮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研究人,不关心人,不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讲人的。这两种来自两个极端而表现形式也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汇合到一起了,并且都落入了西方现代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巢臼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社会学术思潮,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学”(包括西方“马克思学”、西方“列宁学”、西方“苏联学”等);另一类是社会政治思潮,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西方“列宁学”同这两类思潮的区别与联系,是我们开设《当代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课程,在批判与反批判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传统庸俗经济学的宏观经济观点体系“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用语,指凯恩斯的《通论》(1936年)出版以前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有关整个社会的就业、产量、价格水平、工资水平、储蓄和投资等问题的观点体系。古典经济学和古典学派本来是马克思的科学用语,但是这些概念被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作了严重曲解。凯恩斯说:“‘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名词……我习惯于把……马歇尔,埃奇沃思和庇古教授,都包括在‘古典学派’之内。”(凯  相似文献   

11.
“异化”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概念 ,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者的观点在西方世界颇为流行 ,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尔库塞、弗洛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 ,就持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实质上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异化论的人道主义 ,是 184 4年时期马克思哲学的特征 ,是不成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发展轨迹的考察 ,不难得出这一结论。马尔库塞、弗洛姆的这一观点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大 ,也影响到我国许多学者的观点 ,因而探讨这一问题 ,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而且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70年代,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人类学笔记”一公开,就很快成为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并逐渐波及到我国。由于马克思晚年社会交往减少,与他人的书信往来也不多,关于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活动,了解细情的人也就非常少。这给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围绕这一“笔记”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富有极大的吸目j力。马克思晚年为什么要写“人类学笔记”?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并且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对此,中外学者提出了种种观点,比如“复归论”、“困惑论”、“转向论’等等。这些观点都不够正确.…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是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为此,他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主要采取了“二分论”或“对立论”的立场:把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企图用青年马克思打倒老年马克思,用马克思打倒恩格斯。然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马克思学”中出现了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新动向,这就是从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的“对立论”转向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一致的“同质论”。以古德纳尔、亨勒、利各比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反思和批判“对立论”的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论…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列宁学”以及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中的一些人认为,列宁的反映论是机械唯物论。本世纪70年代末,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宣称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哲学是次要的、从属的,认为列宁所讲的认识论是属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论。这些观点对我国哲学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两个必然”的原理始终是正确的,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出现的局部地区的反复和失利,是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所决定的,这种反复和失利不会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文章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继承、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阐述了邓小平及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经济学界流行“西方经济学本土化”、“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与国际接轨”、“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西方经济取代是改革方向”、“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只有先从组织上让非马克思主义的‘海龟’执掌院校”之类的观点。我认为,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存在片面性和错误,较为正确和可行的提法及原则是“中国经济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国内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的评价是肯定的,认为该著作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认识论方面。近年来,随着西方“马克思学”、“列宁学”的一些理论观点的传入和国内对认识论问题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对列宁《唯批》的诘难,焦点是该著作中的反映论思想。这些观点认为:列宁《唯批》中的认识论是一种机械、直观的反映论,是马克思认识论的倒退;进而把反映论等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列宁之所以陷入机械,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课的几个基本问题张兆华,李国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是高校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上层建筑和科学社会主义分析的基础上,本着邓小平同志关于“学马列要精、耍管用”的原则和中央关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并争论不休。然而应当指出,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作对比阐释的,特别是对西方“马克思学”的“对立”和“反对”说作辨驳的却是较少的。为了对这些观点进行辨驳,也为了揭示马克思晚年探索的价值取向,深化对跨越问题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了一定的剖析和论证。指出马克思1881年的“支点”说和恩格斯1892年的“幻梦”说的确存有差异,但这些差异是在不同年代、不同条件下由许多具体原因所致的,并不能得出“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说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的“模式”中,社会主义社会是排斥商品生产的。这种观点是很不妥当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从不凭空设想未来社会的细节。社会主义的生产形式问题,即现阶段是否应该保留商品生产,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它对马克思来说,无论如何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在马克思通信集中不难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