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鹿邑县通讯员队伍中,有一位善写批评稿的业余通讯员,连续3年来,被县委宣传部、县电台评为模范通讯员,他就是鹿邑县橡胶厂青年工人张爱友。有人说过,大多通讯员写稿好比喜鹊,报喜不报忧。原因是报喜当然则皆大欢喜,报忧(含批评稿),总会有人一触即跳,适当时被“报”单位可能还会给你点“颜色”看看。故一些通讯员对于批评稿总是退避三舍。不过,张爱友同志说得好:“写批评稿,有利于报刊、电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也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握好手中的笔是每个通讯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只要事实准确,是顶蚂蜂窝也得捅捅,管他蛰人不蛰人。”  相似文献   

2.
1987年6月,乌鲁木齐市青年路菜市场发生一起工商税务人员违反政策,坑害农民的事。我采写了一篇《菜市场风波》的批评性报道。稿子在中央台《全国联播》、《新闻和报摘》节目播出和《新疆日报》刊出后,社会反响较大。回顾此稿采写,对比以前写过的批评稿,我体会到: 一、选材要准。我们的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新闻单位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是接待上访者,人民群众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上告无门,诉讼无望,便寄希望于新闻单位运用舆论力量上干预。国家法律、中央政策由于执行者水平的差异,各种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出现,导致批评报道的素材比比皆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就成为正确使用“舆论监督”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4.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表扬     
一位年纪比我大的记者告诉我,说建国初期报纸上开展批评还不算难。他说他到一个单位去,发现那里浪费严重,回来就写了一件稿,指名道姓批评那个单位。他说他在采访中间就说出自己要写一件什么稿,那个单位并未因为写批评稿而拒绝采访,单位的领导也是如实介绍情况。我比那位前辈生得晚,是“文革”以后才当记者的,我记得80年代初报纸上开展批评大体上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6.
现在都觉得批评报道难搞,一听说写批评稿,心里先怵了,因为这几年记者为写批评稿扯皮、挨骂、上公堂的不少,可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部分,写批评稿是记者的责任,关键在《正确》两字上。根据前不久我采写的《民工血泪谁人知》的经过,谈一点自己写批评稿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而要爱憎分明  相似文献   

7.
批评稿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及纪检部门等和广大读者都对批评稿极为关注。所以写批评稿害怕弄不好,不仅给本人造成损失,还会给新闻媒体带来麻烦。因此,写批评稿成了新闻界朋友慎之又慎的事。怎样做到既实现批评目的又不带来麻烦呢?下面结合我写的《朝阳地区二轻现两种难以预测的问题。一是二轻局长搞小动作,说已经把“救灾款”全部下拨给各县(市)区的二轻局企业了,不存在截留问题。事实上,二轻局长怕受处分,就以口头打电话方式告诉下边,给某县3万元,给某县2万元等。在写批评稿后,我就已经高度关注他们的动向,…  相似文献   

8.
批评稿难写,这是记者、通讯员历来就有的感慨。这个“难写”并不在于稿子本身,而在稿子刊发之后,风云变幻,奥妙无穷,记者实难应付。一位通讯员就本单位部分职工倒卖原材料一事写了一批评稿,经政工部门审核无误,寄给了市报。文章发表之后,不仅被批评者上门斥骂,单位领导也大为不满,开会对写批评稿者进行批评,认为这是故意给本单位“抹黑”。就连审过稿的有关人员也随风一转,声明对此事不能负责。招祸的只能是记者、通讯员了! 说批评稿难写还比较好“理解”,而表扬稿也难写就真让人哭笑不得了。某新闻专干,一次与本单位的“二把手”乘小车去外地办事,途中遇一群众拦车,请求送一伤员上医院。该领导觉得救人要紧,立即命司机去跑了一趟。新闻专干就此事写了一稿发表在某报上,不  相似文献   

9.
我与批评稿     
十多年来,我跟“新闻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粗略统计,从1980年至1992年这13年的时间,我除了采写一些正面的通讯、专访外,还精心编采“小品文”50~60篇,加上其他形式的批评稿,共有120多篇。采写批评稿,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生活”,这是同行们的“共识”。写表扬稿,被采访的对象及其单位领导个个眉开眼笑、皆大欢喜。眼下时兴“拎马夹袋”,还有种种实惠。采写批评稿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被采访的对象及其单位领导在感情上就跟记者很对立。认为记者是来找岔子的,故意跟他们过不去,因而大都紧绷着脸,抱不合作态度。尤其是被批评的对象,或是吹胡子瞪眼,或是拍桌子,或是胡搅蛮缠……什么样子的都有。当然人嘛,谁都喜欢表扬,只有傻瓜才愿意登报批评呢!所以很多同行都把写批评稿视为畏途。但是我想,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0.
业余作者吴爱连的记事短文《骑车撞了“老外”》,在《首钢报》周末副刊“百花”版头条位置刊出后,《北京晚报》的“都市生活”专版头条也刊载了此稿。一篇500字的小稿,何以能被两家报纸的专版不约而同地选作头条?我认为此稿有以下特点:一、选材好。记实性的文章就是要求作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以小见大,善于选材。《骑车撞了“老外”》的作者把握了这一规律。下班骑车去换煤气,不巧中途与人相撞,实属平常人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但作者能注意从平常生活中抓取写作镜头,从平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常之处。你看,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李烽、苏会志采写的通讯《暗访京城“窗口”》(刊登于《经济参考报》二版头条),是一篇调查深入、事实准确、分寸得当,很有说服力的批评性稿件。此稿发表以后不但没有引起笔墨官司,而且对推动北京“窗口”行业改进服务态度起了积极作用。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宣传效果是难能可贵的。公开批评稿难写,是当前新闻界同行共同感受到的一个突出问题,被批评者与记者打官司的事件屡见不鲜。去年春天以来,京城消费者对北京商业、服务业的意见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是积极进行舆论监督,还是避免矛盾,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12.
47岁的储瑞耕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就像这回捧着那本厚得跟砖头似的、还在散发着好闻的纸香味儿的《储瑞耕文集》时,竟然又快要落下泪来。倒不是因为笔耕27年终于有了个“说法”而激动得不能自己,而是感叹于他那颗已经“修理”过的心脏屡屡“捣乱”时,他曾有过的那个很“悲壮”的想法:这60万字的结集难道就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句号? 那部《储瑞耕文集》的扉页照片上,储瑞耕一本正经地握着一支笔,照片下面是他自己题给自己的一行  相似文献   

13.
某农民通讯员被招聘为专职通讯员后,有位“老通讯”告诉他:现在你离领导近了,不要写那么多的批评稿了,让你的“重型炸弹”退役吧,不然“重型炸弹”将会伤害自己的。那位通讯员听后感触颇多。他觉得,“重型炸弹”不能退役。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位通讯员来信,诉说写批评稿的苦衷:“面对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不是不想写批评稿,而是写了批评稿说情者太多,难以通过,所以我干脆不写!”’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当编辑、记者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报纸上,批评稿件是个引人注意、比较敏感而又反响强烈的事物。因为这个,有的职工生怕看到它,有的通讯员甚至记者生怕写到它。其实,批评稿件就象带刺的玫瑰,它香馥扑鼻,逗人喜爱,是报坛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支鲜花。今年来,我在采写表扬稿的同时,也写了几篇批评稿,其间也听到一些反批评。几番周折,算是尝到了“栽刺”的甘苦。那么,采写批评稿件需要注意什么呢?我的体会是: 一是要与人为善,词真意切。写批评稿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者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推动工作。众所周知,批评稿件大多反映阴暗面,稍不注意,就容  相似文献   

16.
狄多华 《今传媒》2006,(10):52-53
驻站记者如何在坚持舆论监督的同时,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党委的关系,是摆在不少驻站记者面前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做中青报驻站记者四年多了,舆论监督稿写了不少,至今也没有承诺放弃舆论监督,但和所在地省、市两级政府,包括部分县级政府均保持了健康、友好的关系。我的做法是:一  相似文献   

17.
在退休后的两年中,我写的批评稿件有14篇发表在《平顶山日报》“读者来信”栏目上,有人问我写批评稿的窍门,我说没有窍门,有的只是下面的几点体会:一是不怕得罪人,亦不怕报复。出以公心,每次都署上真名及详细通讯地址。二是注意收集写批评稿的素材,重点是针对城市在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18.
写稿难,写批评稿更难!这是许多专业新闻工作者和业余通讯员经常谈到的问题。怎样写好批评稿,并在实践中经得起推敲?我的体会是:“打铁先要自身硬”,这一点是写好批评稿的关键。记得一九八五年四月,我县某乡  相似文献   

19.
写批评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呼吁、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近年来写批评稿的最大愿望,同时在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8年7月,正是夏粮收购季节,我们这儿一些农民就是拖着不交公购粮。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村民前些年交的粮款没有兑现。怎样才能写好这篇稿子呢?我边走访村民,边思索。终于有一天,村组干部同一位村民为交粮的事吵了架,我赶忙抓住这个时机写了一篇“现场短新闻”,记述了小组干部同村民吵架的“对  相似文献   

20.
沉重的代价     
写了700多篇表扬稿的“乡村土记者”孙子超,因一篇批评稿被镇党委书记打瞎了眼,妻子离去,负债累累,冤情来伸…… 北风呼呼,雪花飘飘。 当年迈的父亲扯着我外出讨饭返回时,已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了。家里无钱置办年货,甚至连一棵葱也没有买。妹妹正含着热泪,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我的不幸缘于写了一篇为农民说话的批评稿。 批评稿惹来横祸 我今年26岁,家住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曹庄村。同许多新闻爱好者一样,我也是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中自学成材的。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连初中都没读完就被迫辍学口家帮助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