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造救人才是维新派进行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形成了系统的人才观。他们把培养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十分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倡培养人才的群体观念。对维新派的人才观进行总结和研究,对当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他们把选才、育才和用才作为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关键和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建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教育制度,培养和造就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变革人才。在变法活动中,维新派还选拔和培养了许多维新志士,充实了维新运动的领导队伍,推动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因此,对维新派的人才思想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另一角度加深对维新运动的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维新派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一点,笔者拟就下面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  相似文献   

3.
樊锥 ,清末维新派人物。湖南邵阳人 ,曾留学日本 ,与谭嗣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 ,宣传变法维新 ,主张积极效法西洋 ,发展民族经济 ,倡导民权、议会 ,大兴教育 ,开启民智 ,培养人才 ,是近代第一个提出全面学习西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改良派人物 ,具有改革开放先驱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焕峰  张波 《邯郸师专学报》2002,12(4):49-54,65
新教传教士为传教而参与维新,戊戌维新派为挽救危亡而推动变法,两者之间交往密切,形同师生,共同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浪潮。同时,新教传教士的弱点也影响到了戊戌维新派。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培养人才素质需要学校及其员工的精心工作和不断努力。要树立高职人才“品牌”意识,根据市场、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论梁启超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何小燕在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总体格局中,无疑是以维新派目录学为核心,而维新派目录学又以梁启超为主要代表之一。他主张用目录学手段著书立说,为变法维新提供依据。他对图书分类体系的解释,他所创造的名词术语,以及他所遵循的目录学理论和...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是人才的最大特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必须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本文对高校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人才供应不足,使得专业人才的获得日趋困难,企业开始意识到必须注重培养内部人才,内部培训是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如何调整人力资源,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培养提高馆员素质,实行科学化管理,重视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培养人才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本文从人才思维力培养入手,简单分析了思维力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思维力.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6,(6A):29-29
人才强国,人才强市的核心是“人才”二字,培养人才需要一支有实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名师培养基地则为这支队伍的造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一批老专家、知名教师的引领下,大家在这个基地进行学习、交流,共同研究和成长。当然,这种形式还只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在这方面我们没有更多经验可循。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部队需要新型军事人才,学习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人才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信息化时代要求具有高素质、智能型的新型军事人才,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树立共同奋斗的目标;加强对团队成员忠诚度的培养;培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及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人才思想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当今时代对人才尤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已日趋强烈:邓小平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标准及措施、人才的质量标准、人才的重要地位和选拔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要求。高校应针对目前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邓小平人才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校园环境的创新,尽快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而以人为本,注重发展人才的理性个性,发展人才创造潜质,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其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章从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和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对学校体育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连电影中都提到了,“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党中央强调以人为本,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强国”提高到和“科教兴国”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重视人才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第一阵地,怎样培养能在未来社会中做出贡献的人才,如今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柳青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64-66, 10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