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雁 《中国编辑》2007,(4):78-80
出版业的兴衰,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见证着思想、文化、经济的嬗变。国运盛,则出版兴,这是一个屡被验证的真理。如今走进各地气势恢弘的书城,二十多万种琳部满目的图书和多媒体出版物令人目不暇接。回想三十多年前是什么情景?爱书人大有不堪回首话当年之慨。1970年时,全国出书品种只有4889种,期刊只剩下21种。如此状况,想找本书太难了。  相似文献   

2.
据鲍克公司的资料,美国现有5.5万个出版社,每年共出版10万多种书,每年总销售额约250亿美元。为了帮助想从事出版工作或者自己进行自助出版的人了解出版业,《自助出  相似文献   

3.
作者写的是民国出版史,心中装的是当今出版业,故行文中时时可见感慨之语,感悟之论。言外之意,会心人当能体会更多。《民国出版史》的写作基础应该是《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作者吴永贵曾是《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新的数字出版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最新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传统介质阅读率持续六年下滑,而网络阅读率六年来增加了6.5倍.(数据来源: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民众对于纸介质图书的阅读率下降,导致全国图书销售总册数停滞不前,单品种图书的销量下滑,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于图书出版业来说,编校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中国人历来就有尊崇文化和书籍的传统,所谓"文章千古事".在现代信息社会,图书更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关涉到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也是关乎民族兴衰的一项基本工程.但是,随着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图书质量大大缩水.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不久前某家省出版社出版的某位著名作家的文集,竟然在短短两千多字的前言中出现17处错误,被读者称作"一起严重的图书质量事故".针对图书质量问题我们不妨剖析和借鉴一下美国一些出版公司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7.
新出版的《图书馆出版目录》(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简单介绍了北美115个高校与研究图书馆的一些出版活动,其中包括各图书馆出版物的数量和类型;各图书馆为作者们提供的服务;各图书馆如何安置员工以及分配资金;从事当前日益发展的学术出版活动的各机构的未来计划。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副署长为甄西同志翻译的《出版大崩溃》一书所作的序.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作以晓畅淋漓、入木三分的笔力。透辟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崩溃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对中外出版业的深层思考和理性分析.它对我国出版业目前所进行的改革无疑会起到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征得作同意后。本期刊发其重要篇章以飨读。  相似文献   

9.
10.
江西省新闻出版界期待已久、社会各界广泛瞩目的<江西省出版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新闻出版总署和江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下,已于2005年5月27日由江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在图书出版类视频的生产实践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拓展了知识生产关系网络,互动参与赋能公众情感共在与知识聚合,图书出版机构针对自身特色的垂直化运营具有明显的知识导向和服务性质。在角色关系上,作者、编辑、图书出版机构、内容需求对象等群体的主客体边界逐渐模糊,角色功能和关系的拓展体现出主体从隐蔽的“幕后”走向“台前”,以及由知识生产到知识服务的转变。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看,图书出版机构通过聚合资源优势、注重用户意识的培养,实现了知识增值与知识服务价值,而视频生产也为图书营销探索出跨平台、多渠道融合的模式,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值。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1999,(6):30-3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发展最为飞快的世纪,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进程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首先是新兴高科技产业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次,传统的各项产业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致力于改革,以求顺应潮流,而不被淘汰。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中国的图书出版业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领航人,中国人的思想理论、传统的文学艺术、信息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等活动都主要依靠书籍的传播来实现的。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之大是无可比拟的.随着近年来Internet的的蓬勃发展,“网上出版”已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新…  相似文献   

13.
14.
李新 《编辑学刊》2011,(1):62-63
尽管2010年国际上有若干专家在预测出版行业未来发展时指出,传统出版依然主导市场,数字技术出版尚不具致命威胁力,但我们今天讨论现代出版发展时,一定要把变化的幅度考虑进去,仅靠信念会砸了饭碗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和大学出版,其目的都是为了传递知识。大学出版社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己任。大学与大学出版的互动,有助于出版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迅速,但在学术出版上有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有时是很寂寞的,搞中国出版史尤其寂寞。尽管中国古代出版就其历史悠久与业绩辉煌而言,全世界无与伦比,无疑是对世界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可是始终不能成为学界热点,纷纷令有志者望而却步。光辉灿烂的出版史,好像被国人遗忘了。幸好,甘于寂寞、知难而进者,并非没有。多年前,章宏伟就研究中国出版史。他是十分执著之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需要掌声,不需要鲜花,提要钩玄,寻幽探微,默默耕耘。现在,他将把多年劳作的成果,结成《出版文化史论》,奉献给读者。有此幸事,我心里高兴。在我国,出版史研究者至…  相似文献   

17.
可以设想,只要出版作为一个产业存在于世,热点出版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作为经营热点出版的出版人,还将继续给这个行业、给广大读者奉献更多的热点出版图书产品,虽然其中的许多注定是不会拥有较长的市场生命周期的。  相似文献   

18.
向敏 《出版科学》2012,(4):105-108
民国时期出版业上承晚清新式出版之萌蘖,下启新中国出版之肇端,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与意义。正因如此,"在当前应该提倡和重视20世纪出版史即近百年出版史的研究"渐成学界共识。近年来,有关民国出版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吴永贵教授新作《民国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相似文献   

19.
20.
《编辑之友》2010,(5):10-13
编者按: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出版的强盛,离不开教育出版的积累和支撑.但就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对外输出而言,教育出版的畸重状况还须改变.下面所列话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出版的现状,也预示了其未来的走势.本期所列话题,为上期之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