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考察古代食礼,除了饮食典籍之外,小说也是个很好的途径.小说<老残游记>这部地方性文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齐鲁地区官僚缙绅的食礼. 相似文献
2.
近代著名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学识渊博,治河、天算、乐律、辞章、天文、医学、兵学俱诣臻精绝,又酷爱古玩收藏,是个具有极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小说的主人公老残也很有学问,为人爱好风雅,喜读宋版古书,还兴致勃勃地去寻访古书,又常常因感慨时事而题壁作诗,就连吃饭也颇为讲究,喜欢吃起来有松树清香的"松花鸡"。刘鹗借老残行事的不凡,映衬其人品的高雅脱俗,这种艺术化的做法是对自己不平凡的为人处世方式的另类注解。 相似文献
3.
4.
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优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后,鲁迅多次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并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做了精辟而中肯的自我评述。 相似文献
5.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7.
许图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8):89-91
饮食是人类共同的需要,以饮食为题材的纪录片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产生文化认同感.《风味人间》纪录片以全球视野来表达美食文化,讲究视听艺术和跨文化传播策略,注重剧本的故事性,挖掘人类饮食文化的核心价值,并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不同区域的人们在饮食上的共通之处,视听语言上的不谋而合、他者叙述中的自我照见、灵魂深处的悸动在饮食...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周礼》产生的渊源上来看,周公执政期间所传世的"周公之典"与"周公之德",分别在文献层面与思想层面为《周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从《周礼》形成的过程上来讲,穆、共以降逐渐发展完善的周代礼制,分别在制度层面与实物层面为《周礼》的产生提供了素材;最后从《周礼》成书的时代上来讲,战国兼并战争与诸子学术争鸣,分别在需求层面与理论层面为《周礼》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烧菜是一件枯燥的事,特别是一些家庭主妇,一提起做饭烧菜就抱怨“常年累月忙吃忙喝太烦人了”。可是当你看看刘仪伟主持的《天天饮食》节目,短短的十分钟,教你愉快地学会一种烧菜技能,你会觉得,烧菜原来也有这么轻松愉快的感觉,生活真是太美妙了。 相似文献
10.
11.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承载了深厚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内涵,其中的饮食文化,呈现出显著的鲁食风格,勾勒出齐鲁地区的肉食喜好与好饮之风,并体现了饮食发展史上“南食北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良好的礼容是正常礼仪秩序的开端,也是社会个体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礼记》强调礼容与内在品质兼修并养,表里统一,从而达到儒家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苏南地区,说起常州,更多被提起的是餐饮业的发达、红火,餐馆酒店林立,美食街人头攒动。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常州电台新闻台适时推出了餐饮节目《天天饮食》。2003年2月开播以来,反响热烈,播出当年,就有9万广告进账,至今已创造了80万元佳绩。目前,《天天饮食》已成为常州地区比较权威的专业餐饮节目,与节目合作的商家多达上百家。《天天饮食》何以取得成功?秘诀在于激发了听众的参与热情,将餐饮节目实用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16.
宁稼雨先生《中国文言小说提要》(1996年齐鲁书社排印本)“共收正名2648种,异名577种”,合计3225种,近百万言,是一部提要式小说目录。在此之前还没有类似这样的一部书,因此该书出版后,不仅在小说界,而且在整个传统学术界,都受到广泛关注。因为文言小说涉及的内容极广,远不限于文学,至于各书的版本、著者、真伪、存佚、篇卷等纷繁问题,更是难以理清,这样一部书目对学界来说是十分 相似文献
18.
19.
20.
良好的礼容是正常礼仪秩序的开端,也是社会个体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礼记》强调礼容与内在品质兼修并养,表里统一,从而达到儒家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之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