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理思辨     
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相似文献   

2.
哲理思辨     
命题一星星在哪里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它们。这是成龙、梁朝伟、舒淇主演的电影《玻璃樽》中的一句台词。这句台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6,(7)
感谢自卑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就。请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这是一个思辨性很强的话题,“自卑”即“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理解了“自卑”的特定意义,就不会写偏了。首先,“自卑”不是简单意义的伤心、沉沦,而是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的自我振奋,是人生更高意…  相似文献   

4.
今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承袭了前几年话题作文的形式,继续提倡"三个关注"(关注社会、生活、人生),继续实施"三自政策",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立意行文方面又加大了限制性,寓言蕴含哲理,行文注重思辨,鲜明地反映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赏画须有指针,余以为唐人张彦远在其所作《论画》文中概括的五句话,可视为初学赏画者入门指针之一。 第一句“像物必在于形似”。张彦远品画,首先提到“形似”二字。历代画论家、绘画大家,包括现代潘天寿、陆俨少、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对于“形似”,都有见解: 潘天寿说,“不能不要形而写神”,他认为,“把老虎画成了狗,老虎的神肯定捉不住。”他又说:“做人一定要老实,实事求是,但画画不能太老实,否则就没有艺术性。”潘天寿笔下之形,似乎在老实与不老实之间。 陆俨少说,“为人要正派,画却要调皮”。他笔下之形,似乎在正派与调皮之间。 张大千的教学语言是:“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天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张大千笔下之形,明确在“像与不像之间”。 齐白石认为“不像”为“欺世”,“太像”为“媚俗”,他要求笔下之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张彦远提出的“形似”,引伸出绘图第一个辩证统一,即“似与不似”的辩证统一。“似与不似”统一的妙处,是高水平画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1.仔细阅读材料别摔在熟悉的路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  相似文献   

7.
以哲理思辨入诗是苏轼诗歌颇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苏诗的哲理思辨涉及宇宙自然,更主要表现于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是对人生困境的体验,一方面是对这种困境的超越,使苏诗的哲理思辨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诗的哲理趋归显示了苏诗意蕴深化的艺术倾向.从史诗发展的流程来看,苏诗的哲理思辨突破唐诗情景交融的艺术范式,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哲理思辨与表达艺术●关耳老子是登上中国哲学舞台的第一个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大哲学家,又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成为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该著作总共不过五千来字,但历代研究它的著述竟达千余种之多,足见其在中...  相似文献   

9.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是先父的同行,他们年龄相仿,意识形态高度相似,又都在大学、中学任教,并且都是老北京人。不同之处在于,先父是汉族,老舍先生是满族;一个以写作为主,一个以教书为生。他们二人都是研究文学、语言学的。那时北京市大学教师、中学教师都不多,所以他们时不时在语言文学研讨会上见面。我幼年时就读过老舍的名作《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等,他那深厚的语言造诣和别具一格的创作手  相似文献   

10.
我这一生,是很幸运的,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和文学创作生涯中,曾见到过许许多多的文学家,他们带给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敬佩他们。我生长在一个文学之家,父母亲都是学习文学、讲授文学的专家。特别是家父的一生,既在清华、北大当过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艾青(1910.3.27—1996.5.5.),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艾青,是我最敬佩的大诗人,他的夫人高瑛也是我们全家的好朋友。当年我办"血轮文艺社"时,从报刊上搜集到许多诗人的作品,作者都是诗坛大家如艾青、田间、何其芳,他们当中我最喜欢的是艾青。1949年我参军后,特别是驻军武汉、广州时,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我买了许多书,其中有不少是诗集,如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到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哲理思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到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哲理思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丁长缨 《求学》2023,(S1):116-119
<正>导练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汉语中“危机”这个词其实有两个意思:风险和机会。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危机的理解往往是有很大风险的意思,如“生态危机”“经济危机”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作为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你们是如何看待“危”与“机”的呢?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陈德玮 《现代语文》2007,(5):26-26,25
《庄子》一书所描写的形象极为丰富,但这些形象的意义,不是作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而仅仅是作者的意识和理想的外现物,是某些哲学观念的具象化,这就是解读《庄子》形象系列的方法。在《庄子》所塑造的这些人和动物形象身上,具有他们作为人或动物的原型色彩,但又明显地有某种外加的哲理成分。我们从“思辨的哲理具象化”这一角度去思考,问题将迎刃而解,我们将由此进入一个瑰丽、宏阔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1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成语用在今年语文高考的三份作文题上最贴切不过了。仁、智,何也?命题者自有说辞,而观题者也各有见地。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方方面面的言论。这倒不是就上面的问题去较真,非要论出个优劣高低;而是为了提示大家:高考作文命题不仅需要大家的关注,更需要大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锅里的鱼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将两条鱼分别放在两口盛满冷水的锅中,将其中一口锅快速地加热,另一口锅慢慢地加热。他发现,加热快的锅中的鱼很快就跳出来了,而慢慢加热的锅中的鱼开始还一直在悠闲地游着,后来,当它感觉到受不了时,已不能跳出锅来了,竟然就这样毫无反抗地死了。这个试验说明:一是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二是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初中生初步触摸哲理,学习思辨,是创新表达、催生智者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考,有哲理思辨含量的命题被“看好”,  相似文献   

19.
这篇小文闪烁着思辨的光辉,流溢着哲理的意蕴。“小是对应大而生的,没大不成小,没小不成大。”正如高低、长短、上下、轻重、成败、得失、好坏一样,所有事物的两极都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 失去其中的一极,另一极也就毫无意义,甚至不复存在。半步、一步,可谓“小”,然  相似文献   

20.
智慧是一个人获取成功赢得尊重的必备要素,懂得思考是一个人摆脱肤浅走向深刻的关键要点。人生不乏精彩,重要的是要摆正位置,明白得失,懂得从小故事、小物件中窥见大道理。充满哲理,立意深刻的文章向来都是高考语文作文考试中阅卷老师最喜欢的类型之一;思辨性强,充满智慧的作文往往会给人以豁然开朗、轻松明快之感,这样的文章很容易从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从而被评为一类文。当然,这样的文章自然离不开成就高分的、充满哲理思辨意味的好素材。地下室里的鲜花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了对这次访问的感受。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道:为什么回答得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