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每次语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他犹豫了片刻,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请您别说了,我们正在认真读短,你的话打断了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你说,你曾经看到一句话:“但愿快乐,不是你忧伤的华盖.” 这句话,令你感到触目惊心. 你说,多少时候,微笑的面孔下,掩藏的分明是忧伤?多少时候,将痛苦轻描淡写的我们,独自将一杯杯苦酒饮下? 人们只看到了你的坚强、乐观、幽默,可否感受过一遍遍击打着你的哀伤? 一个人顽强,可以写在文字里.一个人乐观,可以表现在生活里.一个人坚忍,更能体现在病床上.  相似文献   

3.
沙汀研究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近20年来,评论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地域文化研究、比较研究、作品特征及其审美特征研究等方面。本文拟就以上三个方面,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期沙汀研究进行回顾、反思与评述,从而系统的反映沙汀研究的现状,揭示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裘,就是皮袍、皮袄,高级的御寒服装。你可曾听说过一种神奇的大裘——“长万丈”,“周四垠(遍全国四方)”,不仅能盖住“洛阳城”、“展覆杭州人”,甚至能使“天下无寒人”呢? 不,不是神话传说,它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中,而他同杜甫一样,恰恰是位现实主义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汀汀接过爸爸妈妈送的生日礼物:“哇,《双筒望远镜》!”他翻了一会儿就问爸爸:“书这么厚,也没有插图,怎么读啊?”爸爸说:“你要提高阅读能力,不能光看卡通和漫画书了。”他翻到书的背面,说:“这页叫封底。”汀汀看到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一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7.
□甘其勋汀汀一收到订的《中国少年报》,就快速翻了一遍。晚上又从头看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少年报”5个大字,他问妈妈:“这些字为什么比下面的字大得多?” 妈妈说:“这是报名,字大,醒目,一眼就能看清嘛。”的确,5个红色的大字,十分显眼。这一欣赏,汀汀又发现了问题:“‘国’字和‘报’字怎么用繁体字呀?”妈妈说:“你倒挺细心。报名是当年报社请毛主席写的。书法是一种艺术,允许写繁体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是毛主席题的报名,也是繁体字。”汀汀点头:“怪不得看着这么潇洒呢!”妈妈反问汀汀:“报纸第一版的…  相似文献   

8.
沙汀是一位富于独创性的作家。从他深沉、明澈的眼神中,你能感到他对生活的信念.即使是在旧时代,沙汀小说内容也绝非一片黑暗。他曾满怀对解放区新生活与新人物的憧憬,又不断开掘着底层劳动人民平凡而高贵的灵魂,以此抒写了他心中的光明。但他毕竟更擅长描写黑暗,深具一种对丑恶的特殊感受和表达的才能.或许热情单纯得如水一样清浅的  相似文献   

9.
Language     
《中学生英语》2008,(7):59-59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讲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不过跟理科讲究天赋与悟性不同.语言学习更强调“语言积累”。同一道数学题让老师给你讲解一两遍就够了.但是同一篇美文让发音地道的老外给你读上10遍对你的影响和听一遍肯定大不相同。因此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经之路。你不必感到枯燥,因为每一遍都会带来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1我的小外甥今年转到县城读幼儿园大班,家里给他买了一块电话手表.在我讲课正投入的时候,偶尔会被他的电话打断,接通了也不说话,挂了没多久又打过来.我是这样分析的,小外甥刚来到陌生的环境,还没交到朋友,所以会感到孤独,于是对着那几个亲情号码一遍又一遍地拨打.以前他在乡下读中班的时候,分明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各种花式闯祸.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威胁他如果不听话就告诉家长,他说:“我家大人不在家,你告了我也不会挨打.”而如今,他还没交到新朋友,回家后竟然开始写作业了,看来孤独真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相似文献   

11.
<正>早上,表妹烧到三十九度,大人们都上班了没在家,我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哪?突然,眼前一道白光闪过,出现了一个人。呀!这个人不是尝遍百草的神农吗?啥?你肯定会说:“怎么可能!”对,他就是神农!他还长着一对牛角呢,和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只见他整理了一下杂乱的头发,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最喜欢读我的故事,我们俩有缘,今天我就陪你过一天。好了,说说你有什么愿望吧。”  相似文献   

12.
“这道题怎么做?”他拿过我的书问:“今天你们教到哪里?”我告诉了他。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课文,很快讲出这道题该怎么做,还说了一句:“这些都是书上讲过的,要看书。”可我就没这个习惯,往往一拿起本子就是抄题目做作业。做作业时,感到某一点不能突破,便有些畏难。大概因为问问方便,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依赖思想,有些问题自己想也没想就急于问他。而  相似文献   

13.
张汉清 《小学生》2009,(4):15-15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相似文献   

14.
读书联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串璀璨明珠。出自名人之手的读书联凝聚了极宝贵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轻时写过一副读书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位老者告诉他,字是识不完的,书是读不尽的。于是就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既是他的读书誓言。又成了他一生读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老万可算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风云人物。他身体不很强壮,可脑子转得特别快。你不要认为他上了点年纪就老了,他可是很“狡猾”的哟!文言文虽不是我爱上的课,不过有本参考答案在手,情况可就不一样啦!老万总是喜欢叫我们读文言文,我算看透了他的想法和所用的办法,不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呗!嘿,你别说,他让我们读文言文的方法可多哩,比如男女生分别读呀,分角色读呀,全班齐读呀,个人带表情读呀等等。不过读完后他总叫我们自我评价一下,我不知道他那葫芦里卖的是啥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来。每次,我们的回答都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卡夫卡在当代中国具有如此广泛的读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不少中国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认作“知音”?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卡夫卡非常向往和钟情于中国化,他声称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化的影响,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这座新的“长城”使中国读既感到非常熟悉,又感到非常陌生、震惊。中国读终于从卡夫卡那里获得了他们早已忘却、但却非常渴望重新获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喜欢重复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你1岁多的宝宝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重复”。他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让你讲同一个故事,或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令他感到愉悦的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19.
智力大挑战     
各是几年纪 甲、乙、丙三人在操场上不期而遇. 甲说:“嗨!真有趣,咱们三个人我喜欢篮球,你喜欢排球,他喜欢足球;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初二,一个读初三.但喜欢篮球的不读初一,喜欢排球的不读初二,喜欢足球的不读初三.” 读初三的听他这么一说,哈哈大笑起来. 你能说出这三个人各读几年级吗?  相似文献   

20.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