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味道,要关注人文性。笔者以苏教版《伊索寓言》读悟融合为例,来探析阅读四法。一、明确教师的阅读内容,做到"四读"从《伊索寓言》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从"四读"入手,即读课文,读教材,读课标,读教参。《狐狸与葡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2.
【群文议题】寓言中的对比【教学选文】《群文阅读1+X》第五册第五单元文本:《龟兔赛跑》《寒号鸟》《驮盐的驴》《叶公好龙》【文本价值】感知寓言中对比的精妙,知道对比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明辨是非,学习语用。【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酸葡萄心态     
《伊索寓言》中记载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动物故事,以此隐喻人生,其中有一则《狐狸和葡萄》的寓言说的是: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葡萄还是酸的。”  相似文献   

4.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  相似文献   

7.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8.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成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并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这个寓言再次出现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里,钱钟书对它有了新的阐释,我也对它有另一种新的理解。以前,和所有初读这则寓言的人一样,我觉得狐狸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在愚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语文第三册有《伊索寓言二则》一课。教学时,我又补充了三则(《狐狸与葡萄》、《北风与太阳》、《农夫与冻僵的蛇》),共用两教时。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兹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0.
<正>先来看笔者的“创意作文之寓言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寓言创作。【教学过程】一、导语:给创意安一个美丽的家——寓言写作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写作的时间,今天的作文,创意作文之寓言写作。二、什么是寓言明确:用简洁、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较深刻的道理。即用事说理。请同学说出几个自己印象较深的寓言。(例:《狐狸与葡萄》《买椟还珠》《蚊子与狮子》)接下来我们也一起创作一则寓言:《香烟与蜡烛》。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起狐狸,大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狡猾"一词.是的,多少年来,不论是<伊索寓言>中那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还是童话<狐狸和乌鸦>中那只凭借花言巧语去获取食物的狐狸,似乎都没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相似文献   

12.
王晴 《学语文》2021,(1):32-33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以及精读和跳读的方法。2.精读“三调芭蕉扇”,把握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西游记》的兴趣,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精读《西游记》中主要情节。【教学方法】点拨式、启发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以《伊索寓言》为例谈谈如何结合创新思维阅读经典文本。一、欣赏性阅读师:《伊索寓言》中一个个短小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感悟人生的哲理。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1.诵读经典,以声动情。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2.再现图像,以形传神。学生边演示边绘声绘色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上小学和中学时,就学过许多篇伊索的寓言。后来上大学听外国文学课,老师讲伊索寓言讲得特别细,我还专门找《伊索寓言》读了一遍。《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乌龟和兔子》等寓言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可以一字不漏地讲给小孩子听。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许多寓言故事,但却似乎远不如伊索寓言那样深入人心、童心。伊索寓言教给了我们这世上有富人、穷人,有强者、弱者,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教给了我们许多浅显而永恒的生活道理,还有怎样处世和做人……应该说它给予我们的大多是有益的、正面的教育,我们从来没…  相似文献   

1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伊索寓言》中有则这样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几串熟得发黑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便使尽一切绝招儿,想够到葡萄,可怎么也够不着。他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联想、想像等在课文中的运用。2 .学习运用联想、想像描写事物 ,表情达意。二、课型设计读写结合课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 :第一册第四单元给我们展现的是童话、寓言、神话等想像世界的内容。我们已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伊索寓言〉两则》《盘古开天地》四篇课文 ,了解了有关的一些知识。今天让我们再随着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笔 ,一同走进童话《花的话》,看看我们又见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 .自读课文 (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课堂讨论 ,分析概括文章的…  相似文献   

18.
刘庆昌 《师道》2009,(7):73-73
新课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教材是一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地编排、调整、补充,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应该提倡的教材观。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通过关注目录,用已学的方法学习寓言,发现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2.通过对含有“狐狸”形象的寓言故事进行比较,发现寓言的特点:同样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有着不一样的特点,不同的寓言蕴含的道理也是不同的。3.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学习绘制思维导图。通过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